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淡漠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208例,应用淡漠量表评估脑卒中后淡漠,由此将病例组分为淡漠组(A组)与非淡漠组(NA组)。对照组为我院体检者208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卒中后抑郁,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等。结果病例组中,A组hs-CRP水平与AS评分呈正相关(B=-0.023,P=0.019),MMSE评分AS评分呈负相关(B=-0.495,P=0.030),UA水平与AS评分呈负相关(B=-0.023,P=0.01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淡漠与MMSE评分、hs-CRP水平、U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RP(hs—CRP)的水平与老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取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标本92例,稳定期脑梗死患者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95例作对照(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超敏CRP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提示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在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979-980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相蛋白,在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浓度迅速升高,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脑梗死的形成。hs—CRP浓度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降低hs-CRP水平可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改善预后.hs—CRP作为一种新的脑梗死的危险标志,通过检测其血浆基础水平可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但hs—CRP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年龄及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及梗死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15天测定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梗死面积越大血hs-CRP和D-Dimer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3名45~78岁的研究对象进行牙周病状况及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CRP,LDL-C)进行临床检查和检测。将受检者分为牙周病组(A组)和非牙周病组(B组),然后对两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再将A组根据牙周病严重程度(缺牙数目)分为轻(C组)、重(D组)两组,比较两组之间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学指标(CRP,LDL-C)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牙周病严重程度(缺牙数目)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也明显增高。结论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相关指标CRP、LDL-C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3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61±0.814)mg/L与(0.156±0.412)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狭窄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希国 《山东医药》2009,49(23):42-43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自身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均〈0.01。结论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无症状脑梗死(SC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头颅CT或MRI)检查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由于其多数病灶很小(腔隙性脑梗死)或位于大脑静区及非优势半球,故而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2];有研究显示SCI的发病率比症状性脑梗死高5倍;在老年人中MRI发现率高达47%[3];SCI与症状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且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4,5].本研究拟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SCI的关系,为症状性脑梗死及脑功能损害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房住院的患者共128例。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以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8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8±0.27)mg/L显著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的浓度(7.78±5.9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5.46±10.7)m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的浓度(32.75±22.12)mg/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李波  王学敏  李献良 《山东医药》2007,47(19):102-103
172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健康对照组80例。应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积分的相关性。发现血清hsCRP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UAP组和AMI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血清hsCRP与CHD各亚组冠脉狭窄积分无相关性。提示hsCRP水平与CHD临床特点密切相关,hsCRP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高胱抑素(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大血管病变将其分为病变组(n=57)和未病变组(n=79),并于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血清Hcy、hs-CRP以及CysC水平。结果病变组、未病变组的FPG、2h PG、Hb A1c、TG、TC及LDL-C、Hcy、CysC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的2h PG、Hb A1c、TG、LDL-C、Hcy、CysC及hs-CRP水平高于未病变组,HDL-C低于未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Hcy、CysC及hs-CRP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8~5.57,P0.05),HDL-C是其保护因素(OR=0.87,P0.05)。结论血清Hcy、hs-cRP及CysC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于早期预测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β的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血清IL-1β、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内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内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首诊DM患者血清CRP浓度及牙周状态(DM组),并以无糖尿病的社区居民60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DM组有牙用病者为88.5%,对照组为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DM组的CRP水平为(8.48±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伴牙周病患者的血CRP水平比无牙周病者高,分别为(9.87±0.50)mg/L和(4.52±0.32)mg/L,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茵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常伴有牙周病,检测血CRP可以预测DM发作或复发,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对DM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补体C3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CRP、UA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CRP、UA、补体C3,B超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各组间CRP、UA、C3水平。结果高血压3级患者CRP、UA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者CRP、UA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异常组CRP、UA、补体C,值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加,UA、CRP的浓度亦逐渐增高;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UA、CRP和补体C3浓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CRP、UA浓度与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5.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炎性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但关于其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及炎性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及高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比较不同海拔、民族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3年生存率;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以分析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海拔、民族患者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不同海拔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海拔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R=0.02,95%CI(0,0.23)〕、TNF-α〔HR=6.45,95%CI(1.47,28.25)〕及海拔{3001~4000 m〔HR=0.23,95%CI(0.06,0.89)〕,>4000 m〔HR=0.31,95%CI(0.11,0.84)〕}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者(χ2=7.824,P<0.05),血清TNF-α水平<32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TNF-α水平≥32 ng/L水平者(χ2=13.817,P<0.01);不同海拔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1)。结论青海高原地区海拔越高则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越高,且汉族患者高于藏族患者;高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及高海拔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