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兔结肠黏膜蛋白和乙酸法复制的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风药组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纽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0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风药组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及NOS活性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法建立的大鼠UC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免疫、降低NO生成酶系统白白活.挫有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泻柴升方(痛泻要方合风药柴胡、升麻)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风药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柴升方组、痛泻要方组、痛泻要方去防风组,每组10只,采用结肠致敏加乙酸局部灌注法和束缚刺激合饮食失节法复制UC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给予相应的生药治疗,4周后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痛泻柴升方组及痛泻要方组大鼠结肠组织的SOD水平升高、MPO活性下降、MDA含量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痛泻柴升方可有效治疗UC,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药风药对肝郁脾虚型UC大鼠肠黏膜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加风药组、痛泻要方组、痛泻要方祛防风组,每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祛防风药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计算肠重指数,评价黏膜充血、组织损伤。结果: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组在改善大鼠肠重指数、结肠黏膜充血、组织损伤方面明显优于痛泻要方祛防风组。结论:风药通过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反应,减缓黏膜充血水肿来促进实验性UC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兔结肠黏膜蛋白和乙酸法复制的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风药组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 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黏膜NO 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肠黏膜NO 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风药组血清TNF-α水平、肠黏膜NO含量及NOS 活性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法建立的大鼠UC 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免疫、降低NO 生成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和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探讨四神丸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进行灌胃给药,18天后取大鼠的结肠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 )的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结果:四神丸可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NO、MDA的含量及iNOS的活性,提高SOD的活力。结论:四神丸对UC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其一般状态,减轻结肠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NO的浓度及iNOS的活性以调节一氧化氮水平,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细胞毒性,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久泻灵冲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乙酸局部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久泻灵冲剂大、中、小剂量组。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制备结肠组织匀浆,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Z-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结果久泻灵冲剂可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NO、tNOS、iNOS和MDA的活性或水平,提高GSH—Px、SOD的活性。结论久泻灵冲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NO、tNOS和iNOS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化肝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模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探讨化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肝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照3ml/kg体重,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复制成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肝解毒汤大、小剂量组,对照药乙肝清热解毒片组(每组12只)共5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NO含量、iNOS的活力增高,两者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NO含量、iNOS的活力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化肝解毒汤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及乙肝清热解毒片组。结论:化肝解毒汤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及束缚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二草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经药物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及NP-Y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升高(P〈0.05),NP-Y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NP-Y含量升高(P〈0.01或P〈0.05),其中痛泻二草方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或P〈0.05)。结论:痛泻二草方具有调节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VIP和NP-Y正常分泌、减轻炎性反应而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大鼠血清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含量及结肠组织中密封蛋白1(Claudin-1)、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用病-证结合法复建肝郁脾虚型U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灌胃),美沙拉嗪组(0.4 g/kg美沙拉嗪灌胃),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20.8、10.4、5.2 g/kg痛泻要方灌胃),每组20只。另取2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10 g/kg蒸馏水灌胃),各组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连续21 d。药物治疗结束后,取血清及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中COX-2、iNOS含量;观察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及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表现,RT-qPCR法检测Claudin-1、Z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1、Z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索开心解郁汤保护结肠组织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开心解郁汤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 d。在造模同时,开心解郁汤组给予开心解郁汤ig40 g.kg-1,1次/d,连续21 d。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GSH-Px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活性、NO含量增加,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开心解郁汤可显著降低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提高结肠组织中GSH-Px的活性(P<0.05)。结论:开心解郁汤具有保护抑郁状态下大鼠结肠组织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中iNOS活性及NO含量、提高GSH-P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索电针保护结肠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d。在造模同时,药物组按1.8mg/kg给予氟西汀灌胃,1次/d,连续21d;电针组取"合谷"和"太冲",频率为1.5~2Hz,疏密波,电压9V,电流强度1~3mA,留针20min,1次/d,连续21d。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GSH-Px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活性、NO含量增加,GSH-Px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药物可降低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提高结肠组织中GSH-Px的活性(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具有保护抑郁状态下大鼠结肠组织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模型组、氧化苦参碱+ UC模型组(ig给予氧化苦参碱180 mg·kg-1)、柳氮磺胺吡啶+UC模型组(ig给予柳氮磺胺吡啶600 mg·kg-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症,莲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剖取结肠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结肠组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测定每组动物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 1β( IL-1β),IL-6,IL-8细胞因子表达.并对每只动物结肠病理切片做显微镜检查.结果:氧化苦参碱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IκB-o阳性细胞表达率21.8%±5.0%,显著低于模型组(25.6%±2.9%)(P<0.01);结肠细胞中TNF-α( 66.23±2.64)pg· mg-1,IL-1β( 149.42±64.69) pg·mg-1,IL-6(668.83±98.11)pg·mg-1和IL-8(91.83±23.14) pg·mg-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较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显微镜检查,治疗组动物结肠细胞炎症、淋巴细胞浸润、黏膜损伤修复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氧化苦参碱通过干预IκB-ακ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产生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拆方对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不同治法的作用机制及该方寒热并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配伍意义。方法:以UC大鼠为研究对象,ELISA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等)及炎性因子(PGE2等)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测算脾指数、结肠指数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死亡率、体温、脾指数均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PGE2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温热组结肠组织PGE2、TNF-α、IL-1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多(P0.05);寒凉组大鼠体温、脾指数降低,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补益组大鼠死亡率、脾指数、体温降低,体质量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1含量减少(P0.05)。结论:寒热配伍是乌梅丸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配伍形式,其主要机制为调节细胞因子间平衡,减少炎性介质等;乌梅丸各拆方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汤、四神丸、痛泻要方3首止泻名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反应、水运调节及脑肠轴的影响。方法:42只SPF级雄性SD大鼠,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合造模法制备UC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0.5 g·kg-1),黄芩汤组(Huangqintang,HQT,20 g·kg-1),四神丸组(Sishen Wan,SSW,26 g·kg-1)和痛泻要方组(Tongxie Yaofang,TXYF,22 g·kg-1)。连续给药5 d后,大鼠眼眶取血并处死取结肠,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合免疫组化(IHC)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P物质(SP)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内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VI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SP含量降低,但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和TXYF组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SASP组,HQT组,TXYF组VIP,S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3含量显著升高(P0.01),AQP4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QT组AQP3含量显著降低(P0.01),SASP组,HQT组AQP4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rk1,p38 MAPK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HQT组降低趋势最为显著。结论:3首名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UC大鼠的体征及精神状况,但在改善泄泻状态下脑肠轴紊乱方面,TXYF治疗作用优于HQT和SSW,在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水运平衡方面,HQT治疗作用优于TXYF和SSW。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苦参汤组和美沙拉嗪组,每组5只。先适应性喂养1周,在第8天,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分别予3%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1周制备实验性UC小鼠模型。同时在造模第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均以蒸馏水灌胃,复方苦参汤组及美沙拉嗪组每日分别予复方苦参汤、美沙拉嗪灌胃,连续治疗1周。取各组结肠组织固定后HE染色病理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iNOS及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OS及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给药组iNOS及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苦参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i NOS及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实验大鼠结肠运动指数(每分钟收缩强度曲线下面积,MI)和收缩频率(每分钟收缩次数,CF)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新生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痛泻要方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他2组均采用母婴分离加束缚应激的方法进行造模。第60天造模成功后,于第6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中药组给予4.92 g/100 g痛泻要方煎剂。3组均采用灌胃的方法给药,给药体积均为2 mL/(100 g·d),连续14 d。造模及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及粪便含水量。采用离体张力测定灌流系统,测量3组大鼠离体结肠纵型平滑肌肌条(CLSMs)运动指数(MI,mg/min)和收缩频率(CF,times/min)的变化。结果:给药前,中药组和模型组粪便Bristol评分、含水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给药后,中药组粪便Bristol评分及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给药前,中药组和模型组的运动指数(MI)、收缩频率(CF)结果近似,且均高于正常组(P<0.01);给药后,中药组的MI、CF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D-IBS大鼠的腹泻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平滑肌的运动指数及收缩频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药抗组,采用应激与束缚的方法18d复制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和药抗组大鼠给予中药23.6 g·kg-1,ig 1次/d,连续7d,药抗组第4天开始给予血管活性肠肽(VIP)受体拮抗剂35 μg· kg-1,iv 1次/d,连续4d.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采用RT-PCR法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8,AQP8)的表达.结果:①大鼠粪便含水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粪便含水量降低(P<0.01);药抗组粪便含水量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结肠组织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8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QP8表达上调(P<0.01);药抗组AQP8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药理学机制可能通过VIP途径调节AQP8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和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与延髓内Fos和GFAP免疫反应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UC+电针上巨虚穴组(上巨虚穴组)、UC+电针天枢穴组(天枢穴组)、UC+电针三阴交穴组(三阴交穴组),每组8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液灌肠法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记录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程度,取延髓组织切片进行抗Fos/抗GFAP双标记(标记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针刺干预后,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以上巨虚穴和天枢穴组减轻更明显,而三阴交穴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各组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主要表达在延髓孤束核(NTS)内,以UC组表达最高,而上巨虚穴和天枢穴组表达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上巨虚穴和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延髓NTS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