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2.
3.
4.
临床常见冠心病与消化道症状同时出现,其临床表现除有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外,常伴有面色萎黄、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纳呆作呕、大便溏薄或大便干结、舌苔白腻、脉濡弱等脾胃症状。本人从调治脾胃入手,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验案三则于下: 相似文献
5.
高玉芳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3,(12):1119-1121
糖尿病属中医学的消渴病,是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祖国医学对消渴病就有了详细记载。临床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多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体倦乏力为其特征。传统病机观念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从“三消”论治。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为治疗原则,忽略脾脏在消渴病发病中的地位。然而从历代医家的记载及临床症状来看,其发病机制更多的与脾胃有着密切联系。主要由于饮食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代谢、输布与利用的紊乱以及不平衡所致,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脾的转输功能失常至关重要,所以从脾去探讨消渴病的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7.
张永臣教授认为脾胃与耳窍关系密切,主张从脾胃辨证施治。将《脾胃论》学术思想与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将耳鸣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气机失常,清阳闭阻;木胜乘土,气机失畅三个方面。治疗上采用针刺、中药、拔罐、耳穴压豆、刺络放血等方法协同治疗,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临床疗效,重视预后调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从“脾胃之本”论治冠心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以胸闷、胸痛、气急、心悸等为主症。属中医学之“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生是由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损伤失调,使中焦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致痰浊、水湿内生,气滞血淤,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而成胸痹等病。虽然临床医家对冠心病的治疗有多种论述,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从脾胃入手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每每应手。故脾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此探讨如下。1 从脾胃之本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人体通过经络将五脏六腑、四肢九窍… 相似文献
10.
11.
冠心病发病以心血瘀阻,痰浊痹阻证多见.根据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理论,诸多医家从脾胃、痰瘀论治,以补益心脾,化痰逐瘀通络为法,疗效确切.此外,作为患者,应当增强冠心病的预防意识,从改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做起;作为医者,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三因制宜,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阳微阴弦探析冠心病之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的脉候当以“浮沉”来分辨,舌候应以“苔腻”为基调,病机亦可用“阳微阴弦”来概括。冠心病实质是“本虚标实”,与“阳微阴弦”所示甚为相合。冠心病的治疗标实者以“通”为主,除运用胸痹心痛篇的治法方药外,肝着、痰饮、瘀血、妊娠等病证的方药亦可选用,本虚明显者以“补”为主,本虚标实具见者,又当通补兼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梳理古今医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证治的认识,展现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独特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启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5):73+75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一种免疫损伤的炎症性疾病,可从中医角度的脾胃对其进行治疗,以调节脾胃各项生理功能,改善体内微循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分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脾胃病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根据其相反相成的特殊关系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病死率仍居第一位。中医药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多,收效并不明显。冠心病的发病病因、病理过程复杂,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初步进展,提示采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