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M2.5基础知识、防护措施的认知水平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PM2.5的认知及对其防护措施认知均较低。医学与非医学类学生比较,在PM2.5基本知识方面,PM2.5的来源,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非医学优于医学专业学生;在PM2.5防护知识方面,降低室内PM2.5的措施存在认知差异,非医学学生优于医学类学生(P0.05);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控制PM2.5选择植树造林并参加环保活动,医学专业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学生更愿意监督环保部门工作(P0.05);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非医学专业较医学专业学生更积极(P0.01);超过95%的大学生愿意接受与PM2.5相关的教育,但对于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对PM2.5的认知和防护水平普遍较低,医学类与非医学类有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PM2.5的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和宣传,增强大学生对PM2.5的重视程度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8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昆明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而医科类、综合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方面,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学生之间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范艾滋病传染所采取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三类院校之间存在差异(P<0.05),各有不同情况.结论昆明市医科类、艺术类、综合类三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有着各自的特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知、信、行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5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心理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关于心理健康的态度得分相对较高.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的知识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与老生在态度方面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本科与专科及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着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蚌埠市4所高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意愿,探索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获得受访者的一般情况、无偿献血意愿和对无偿献血相关常识的了解程度;计算出受访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分别根据性别、学历、年级和专业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间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和对无偿献血相关常识的了解程度;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因素.结果 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率为72.2%(818/113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P<0.01),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P<0.01),理工医类学生高于文史哲类学生(P<0.01),本科生高于专科生(P<0.03).对于血液生理常识的认知,各组得分均不高,其中,男生低于女生(P<0.05),专科生低于本科生(P<0.05);对于无偿献血认知和献血安全认知,各组得分均不高,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免费用血政策的认知,各组得分均很低,其均值在30分左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生理常识认知、无偿献血认知、献血安全性认知、免费用血政策4个因素均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较强,但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加强无偿献血知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9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心理求助总分及预期、接纳因子得分高于男生(P<0.05),男生和女生的需要和信任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专业学生的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文史专业学生(P<0.05);其他变量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求助态度存在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心理求助态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受惩罚、解决问题、自责及求助等是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具有正性预测作用(P<0.05),受惩罚、自责具有负性预测作用(P<0.05)。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方面存在差异。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影响,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求助态度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文理科大学生在绿色消费一般知识,选购绿色产品,环保行为以及参与绿色消费宣传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济宁市两所大学2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文理科大学生在绿色消费某些方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两者在绿色消费知识的了解上、在选择污染低对环境破坏小的产品上. 结论大部分学生了解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绿色消费知识了解甚少,态度行为不端正,应加强对其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有较正确的认知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预防肺结核病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肺结核病的有关知识.结论: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学校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形成对结核病正确的认知态度和疾病预防行为,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东药学院大学生在<性与生殖保健>授课前后性态度状况及变化.方法 运用性态度量表(SAQ)对学习该课程的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方向)2005级、赤岗及中山校区非临床医学专业的930名大学生,于授课前及授课后分别在课堂进行评定.结果 授课前大学生的SAQ为(10.78±2.65)分,授课后SAQ为(9.4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大学生授课前SAQ评分均高于授课后(P<0.05).授课前临床医学专业SAQ为(9.70±2.50)分明显低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1.7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临床医学专业SAQ得分为[(8.30±1.70)分],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SAQ得分为[(10.8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学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授课前后比较,SAQ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性与生殖保健>课堂教育,大学生正确的性知识增加,对性的认识能力增长,性态度趋于成熟;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开的性与生殖健康课堂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多级抽样方法从市4所高校抽取2 281名大学生(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自制KAP水平调查问卷,调查其无偿献血相关KAP水平,并分析影响KAP水平的因素。结果 2 281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为(4.71±1.66)分,有无偿献血意愿的650名,占28.50%,有无偿献血行为的579名,占25.38%;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意愿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级、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意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知,年级低、非医学类专业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的危险因素,女性、非医学类专业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态度的危险因素,女性、非医学类专业、父母文化水平低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KAP水平现况不容乐观,受到专业、年级、父母文化水平、性别等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KA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医专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医专不同专业一~二年级共726名在校大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态度、行为及知识来源进行调查。结果某医专学生合理用药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在60%以上(30.6%~98.1%),不良用药行为率为20.1%~91.8%,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口腔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对合理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P〈0.05或P〈0.01)。结论应对医专学生加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学课对我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该课的本科学生,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前后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临床营养学教育前后营养知识知晓成绩分布情况:授课前优秀32例(21.3%),良好42例(28.0%),差76例(50.7%);授课后优秀84例(56.0%),良好56例(37.3%),差10例(6.7%),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76.0)。临床营养学教育后学生普遍具有关注自身营养状况和渴求营养学知识的态度,授课后部分学生态度转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授课前后学生饮食行为改变差异显著,饮食行为正向率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临床营养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均具有积极影响,本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认知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文化层次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不良生活方式,为开展针对高血压病知识教育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或代填封闭式问卷方式,对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武汉地区8所医院1027名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在生活方式上,具有不良心理因素人群的比例较高.其中,有较大心理压力者占63.2%,事业心或好胜心强者占50.3%,两者在高等文化组中更为突出(P<0.01);在低等文化组中,完全不参加锻炼者的比例和吸烟率均显著高于高等文化组(P<0.01,P<0.05);饮酒率在低、中等文化组中也显著高于高等文化组(P<0.05,P<0.01).在高血压病认知方面,低、中等文化组均表现出较低的认知率,尤其对运动、吸烟、盐及饮酒与高血压病关系的认识,与高等文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整个调查人群对血压控制水平、高血压并发症的认知率普遍较低,分别为19.7%、7.9%.结论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和对本病相关知识较低的认知水平,在低、中等文化组中尤显突出,应急需加强该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代中医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和态度差异。方法:对陕西中医学院三个专业的600名大学生进行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采用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的比较量表。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均可以理性理解。在某些项目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宽容,男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相对保守(P<0.05);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同性恋比较宽容,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则相对保守(P<0.05)。结论:目前该校三个专业大学生对同性恋行为能够正确认识,但态度仍有待提高,学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遵义医学院临床心理专业学生2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遵义医学院临床其他专业学生52例,以性别、年龄、民族、家庭经济状况、双亲或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农村或城市为配比条件,采用1∶2配对.对实验组进行连续7学期的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两组分别作辅导前后测评比较.测量工具为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 实验组团体辅导后解决问题、求助、自尊水平、总支持、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后的解决问题、求助、自尊水平、总支持、主观支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认知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自我调适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镖  俞捷  许洁  李岩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3):183-184,189
目的:通过了解遵义医学院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以后我校开展各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计划和营养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2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营养师班、预防医学专业3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获得饮食治疗疾病知识的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营养相关选修课中获得饮食治疗疾病知识的人数仅占27.0%。不同专业大学生每天正餐必需有蔬菜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不吃早餐的大学生占43.0%,不同专业大学生不吃早餐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营养师班学生的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好于临床医学、预防专业学生。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和营养教学改革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自杀态度的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QSA及SCL-90对1 00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13.7%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的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性别差异(F=0.691,P=0.015),女生对安乐死的认可、理解和宽容程度较高,而男生则持中立态度(t=2.145,P=0.032);不同性别、专业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宗教信仰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等学校大学生于肺结核疾病防治方面表现出的认知情况以及行为情况,从而为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充分保证。方法选择某高等学校2017年01月至2017年07月3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调查对象;就肺结核疾病防治方面表现出的认知情况以及行为情况加以调查,最终对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100名文科生,态度得分为(43.59±5.76)分;知识得分为(3.63±1.64)分,行为得分为(4.19±1.05)分;对于90名理科生,态度得分为(43.36±5.92)分;知识得分为(3.79±1.60)分,行为得分为(4.18±1.01)分;对于110名医科生,态度得分为(44.97±6.23)分;知识得分为(4.77±1.31)分,行为得分为(4.26±0.97)分;在肺结核知识得分以及态度得分方面,专业不同大学生彼此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行为得分方面,专业不同大学生彼此之间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生而言,于肺结核疾病认知方面表现出不全面的特点,并且于健康行为以及态度等方面均需要加以有效强化,并且就结核病防治知识,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工作,以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计永利  臧爽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35-136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婚恋教育提供基础材料,为同性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同性恋态度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43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公众(P<0.01),对男性同性恋的的接受程度较女性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P<0.01),不同性别、生源地、年龄的医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医学本科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在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其建立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更加客观地认识同性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36-39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福利院老年人口腔卫生KAP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川东北地区的496名福利院老年人,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问卷调查。所有入组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态度及卫生行为情况;认知及态度与口腔卫生行为之间的关系、影响福利院老年人出现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福利院老年人普遍拥有较低的口腔健康认知及态度,同时还存在较多的错误口腔卫生行为;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水平不同,其卫生行为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口腔健康的认知水平更高的老年人其口腔健康行为的正确率更高(P0.05);修复义齿及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危险影响因素;而定期口腔检查、清洁牙石、含氟牙膏的使用、竖式刷牙及刷牙次数是影响老年人出现口腔疾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福利院老年人对口腔卫生方面的认知、态度及卫生行为均较低。因此,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福利院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福利院老年人的对口腔卫生的认知及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高校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山东某大学,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5名高校学生(文科生94人,理科生65人,工科生59人,医科生3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研究生高于本科生(P<0.05);文科生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本科生中,大一新生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53.3%的大学生仍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染艾滋病;且有22.0%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得知自己的朋友是艾滋病患者,会因此疏远他们,并与之绝交。结论不同专业、学历和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均有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