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18岁。发现右颈肿物 1a,无特殊不适。查体触及下颌角前下方 3cm× 4cm质韧实肿物 ,CT考虑神经鞘瘤。在当地医院外科行颈丛麻醉下手术 ,切除瘤体时大出血 ,改全麻后继续手术。因瘤体深部遇动脉破裂大出血而广泛钳夹、结扎止血 ,切取部分瘤体组织后术毕。术后患者出现左上、下肢偏瘫 ,经 2个月对症治疗后 ,肌力基本恢复 ,左手无法进行精细操作。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转入我院行 DS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闭锁。再次全麻下行手术切除瘤体。术后无并发症。例 2 女 ,36岁。发现左颈肿物 2 a余 ,直径约 5 .0 cm,在…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 ,生长在颈动脉分叉部 ,临床少见 ,该三角区肿块种类繁多 ,临床极易混淆 ,造成误漏诊。我院自 1 995- 0 4~ 2 0 0 2 - 0 6共收治 1 6例 ,误诊 6例 ,误诊率 37%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9岁 ,中位年龄 39.8岁 ,6例均为单侧颈动脉三角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 ,病史 3~1 0 a,大小 2 cm× 2 .5cm× 3.0 cm~ 4.5cm× 6cm× 4.5cm。 3例在当地医院因颈侧肿物诊断不清行局部切除术 ,术中出血剧烈 ,无法切除 ,考虑动脉体瘤转我院进一步治疗。1例初诊为颌下血管瘤 ,术中见瘤体呈…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误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1993-02~2003-06颈动脉体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男,35岁.因发现颈前右侧无痛性肿物2个月余入院.无声嘶、呛咳等.查体:t 36.8℃,BP 110/75 mm Hg,头颅五官未见异常,颈两侧不对称,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女,42岁。因右颈包块进行性增大10 a入院,6 a前肿物活检为淋巴结炎,1 a前行肿物穿刺活检报脂肪瘤。查体:右颌下深面扪及一光滑质韧肿物约4 cm×2 cm大小,口咽右侧壁隆起,B超示右颈上段实质性肿物,行CT检查示右颈动脉鞘区长条肿块影4.7 cm×2.5 cm大小,CT值40 Hu,边界清,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175 Hu,提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行DSA检查报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血管丛杂乱增多,见异常血管团影,颈内动脉颈外段、颈外动脉、面动脉均参与供血。考虑咽旁肿物待查:颈动脉体瘤?于全麻下行颈侧切开咽旁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质…  相似文献   

6.
【病例】 女 ,72岁。自述 10年前因患左腮腺混合瘤在某院手术摘除。 7年前发现左耳垂下有一“蚕豆”大小包块 ,无疼痛不适。近半年包块迅速增大 ,不影响吞咽 ,无口干、头晕等不适 ,偶有发热感 ,无自发痛。查体 :体温 3 6 4℃ ,脉搏 78/min ,呼吸2 1/min ,血压 12 8/ 76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四肢、脊柱均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 :左耳垂后见手术瘢痕 ,左耳垂及下颌角下端触及一 6cm× 4cm大小包块 ,表皮无改变 ,质地中等 ,边界不清楚 ,无压痛 ,活动度差 ,于包块前缘可触及明显的动脉搏动 ,左腮腺导管口无异…  相似文献   

7.
【病例】 女 ,3 0岁。因反复发作头痛、心悸伴恶心、呕吐 2年 ,加重 2小时 ,收入我院内科。患者 2年前起无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心悸、恶心、呕吐伴胸闷、大汗 ,持续 0 5~ 10小时 ,发作时测血压高 ,最高达 2 62 /13 5mmHg ,可自行缓解 ,或应用脱水药、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后缓解 ,发作间期血压正常。既往 2次住院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查体 :脉搏 180 /min ,血压 12 0 /90mmHg(入院前应用降压药物 )。意识清 ,口唇轻度发绀 ,颈部对称 ,颈静脉无充盈 ,肝 -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 ,两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 ,心浊音界不大 ,心律齐 ,心音…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家族性颈动脉体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性,22岁。发现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8年余,体检:左颈部甲状软骨处一拳头大小肿块,有搏动感,表面并滑,无压痛。1991年8月行B超检查,发现左颈部实质性肿块,大小约 42mrn X 28mm X 26mm,边缘清楚,内为实质性强弱不均回声,内伴小血管,肿块包绕颈部动脉上段,致其略变窄,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近二年来肿块日渐增大,转颈困难,1993年8月再次来我院彩超检查,发现肿块范围增至85mmX58mmX48mm大小,边缘包膜仍清楚,左颈总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4个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分析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颈动脉体瘤少见,缺乏其型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未进行相关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CT、CTA也可对其明确诊断;对疑似颈动脉体瘤患者切忌盲目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颈动脉体瘤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0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5 a,以左颈部肿物收入住院。检查:左颌下区明显膨隆,肿物约5 cm×4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可触及传递性搏动并可闻及血管杂音。颈部B超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肿大”。遂在局部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棕红色位于颈动脉三角区上方,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有丰富的血管网;肿瘤下分骑跨于颈动脉分歧部,包绕压迫颈内动脉,使其仅为正常粗细的二分之一。颈外动脉位于肿瘤表面,结扎切断颈外动脉后分离肿瘤过程中颈内动脉壁破裂约0.4 cm,喷射状出血约1 000 m l。  相似文献   

11.
女性患者,28岁,藏族,发现左颌下肿物4个月,无疼痛及明显变化。查体:左侧颌下部局限性隆起,触之无压痛,质较硬,边界清。CT表现:平扫示左颈部颈动脉鞘区一大小约 2.8cm×3cm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简介例1:男,46岁。于4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无力,咀嚼困难,抬头费力,曾诊断为“脑梗死”予以维脑路通治疗半个月,症状减轻,但以后症状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2月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心悸,休息可缓解。肌电图示:肌源性病变。实验室查:丙氨酸转氨酶(ALT)4685.68nmol·s-1/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252.6nmol·s-1/L,肌酸磷酸激酶(CK)51536.2nmol·s-1/L,乳酸脱氢酶(LDH)69.19μmol·s-1/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34.17pmol·s-1/L。查体:神清、语利、行走为鸭步,右鼻唇沟稍浅,伸舌右偏,双侧咀嚼肌萎缩。肩部三角肌、股四头肌处…  相似文献   

13.
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男 ,44岁。左颈部渐增性肿物 10 a,伴局部疼痛 ,头晕 3a入院。 10 a前发现拇指尖大小肿物 ,活动 ,无特别不适 ,肿物渐增进长大。无回吸性血痰 ,无声嘶及吞咽困难。检查见 :左颈动脉三角区可触及肿物 ,5 cm× 3cm× 3cm大小 ,边界清 ,质地中等 ,无明显压缩性 ,表面光滑 ,肿物挤压痛 ,左右方向可活动 ,上下方向不活动 ,传导性搏动感 ,可闻及弱血管杂音。肿物前上及下缘可触及 2枚 1.0 cm× 1.0 cm淋巴结 ,活动。彩超示 :肿块血供丰富 ,位于颈动脉分叉处。 CT示 :左颈动脉分叉处实性肿物 ,强化 CT值 12 0 Hu,界限清楚 ,颈动脉分叉…  相似文献   

14.
甲下黑色素瘤误诊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下黑色素瘤很容易被误诊 ,常与甲下黑痣、慢性甲沟炎、甲下血肿、甲下血管球瘤、甲癣等混淆。我院近 4年来以“甲下黑色素瘤”收入院 7例 ,其中 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 ,其它 5例分别为甲下黑痣 3例 ,甲下血管球瘤 1例 ,炎性肉芽肿 1例。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5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6岁。拇指 2例 ,中指 3例 ,示、环指各 1例 ;4例有外伤史 ;2例于门诊行拔甲术、切开引流术。经术后病理诊断 2例为甲下黑色素瘤。其一为男性 ,右示指外伤后指端肿胀 ,明显触痛 ,甲周少量渗出 ,于门诊换药治疗 3个月无效 ,出现甲床…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淋巴管瘤很少见 ,近年来 ,我们遇 3例 ,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5 8岁。因剧烈运动后右侧腹下坠性疼痛 3月余 ,以腹部包块待查入院。体检时右侧腹扪及一 10 cm× 8cm包块 ,边缘清 ,活动度小 ,质中等硬 ,触痛阴性 ,大便隐血阴性。 B超和 CT检查发现右侧腹腔内有一 9cm× 7cm、CT值为 32 Hu的囊实性肿物 ,与周围脏器无明显关系。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一约 8cm× 7cm肿物 ,包膜完整 ,蒂在肠系膜根部 ,侵犯一段小肠和胃前壁。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 :淋巴管瘤。例 2 :男 ,2 8岁。主因持续性左侧腹疼痛伴发…  相似文献   

17.
丁顺安 《临床荟萃》1999,14(15):691-69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玫瑰疹、相对缓脉等,但目前临床典型病例已不常见,常导致临床误诊。特别是伤寒早期,误诊率更高。这可能与临床医师对早期诊断缺乏重视,对伤寒早期表现认识不深,忽视了早期鉴别诊断有关。我们收集了5例我科1997年伤寒误诊资料,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颈动脉体瘤的经验。强调术前准备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及Matas试验的重要性。结果:颈动脉体瘤Sham blinⅢ型1例,采用无血状态下瘤体全切并颈内动脉重建的方法,术中视野清晰,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较大的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颈动脉体瘤完整切除,1例重建颈内动脉。无死亡病例,术后1d发生脑梗死1例,2周后康复,未留有后遗症;未发生偏瘫、脑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诊4个月~3a,平均1a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切除为颈动脉体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威  于红 《临床医学》2001,21(6):24-25
颈动脉体瘤又称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是少见的起源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生长在颈总动脉分叉的外膜下,多为良性,常易误诊。因其血运丰富,切除时易致凶猛的人出血;颈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5分又易引起脑缺血脑细胞损害致严重并发症,故手术比较困难。本人于1999年手术切除治疗颈动脉体瘤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