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镇静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龄18~65岁,BMI 20~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25例:丙泊酚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每组再根据不同药物剂量分为5个亚组,相邻两组剂量等比为1.25,采用点斜法计算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ED_(50)为1.25 mg/kg(95%CI 0.90~1.45mg/kg),B组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剂量ED_(50)为1.35μg/kg(95%CI 0.95~1.50μg/kg),C组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诱导剂量ED_(50)分别为0.65mg/kg(95%CI 0.50~0.90mg/kg)和0.40μg/kg(95%CI 0.34~0.65μg/kg)。等辐射分析法判定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之间在镇静效应上呈现协同作用。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量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 30例)和瑞马唑仑组(R组, 24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4 μg/kg后, P组给予丙泊酚(初始剂量1.0 mg/kg), R组给予瑞马唑仑(初始剂量0.1 mg/kg), 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决定下一例患者的剂量。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胃镜置入前(T1)、胃镜置入后(T2)、检查结束时(T3)的MAP、心率、SpO2、呼吸频率、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MOA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呼吸频率<12次/min)、心动过缓、注射痛、恶心呕吐及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镇静成功率。分析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量效关系, 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丙泊酚用于肝硬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及其95%CI、95%有效量(95% eff...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手术需插入喉罩患者25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为4.0μg/ml,依次降低丙泊酚靶浓度,各相邻比率为1∶1。以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的上一级为入选本研究的第1例,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按Dixon′s序贯法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如果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则使用上一级浓度;如果阴性反应,则使用下一级浓度。结果插入喉罩时TCI丙泊酚的EC50为2.43μg/ml,95%可信区间为2.05~2.89μg/ml。结论设定合适的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插入喉罩的麻醉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麻醉诱导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麻醉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方法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5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5岁, BMI 18~25 kg/m2, 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静脉推注阿芬太尼, 初始剂量5 μg/kg, 随后以2.0 mg·kg-1·min-1速率静脉泵注丙泊酚, 待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阿芬太尼剂量。记录患者阿芬太尼剂量, 入室平静呼吸时(T0)、给药后BIS值65时(T1)、结肠镜通过降结肠乙状结肠移行段时(T2)、达回盲瓣后退镜时(T3)、睁眼时(T4)的MAP、心率、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方法计算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体动反应的ED50、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及其95%CI。结果与T0比较, 患者T1~T4时MAP下降(P<0.05), T1~T3时心率下降(P<0.05), T2时SpO2下降(P<0.05)。2例(8%)患者自诉轻微注射痛, 1例(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S组),每组5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P1组、P2组、P3组、P4组和P5组分别予丙泊酚0.80、1.00、1.25、1.56和1.95 mg/kg, E1组、E2组、E3组、E4组和E5组分别予艾司氯胺酮0.11、0.18、0.30、0.50和0.84 mg/kg, 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按照4∶1剂量比分别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0.38/0.10、0.48/0.12、0.60/0.15、0.75/0.19和0.94/0.24 mg/kg。记录给药5 min内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点斜法测定两药及复合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胃镜检查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30 s内推注完毕),随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为3μg/m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置入胃镜。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阿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4.5μg/kg),如出现胃镜置入阳性反应,则下一位患者增加剂量至高一级,否则降低剂量至低一级,剂量梯度为0.5μg/kg。胃镜置入阳性反应标准:胃镜置入时或1 min内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和(或)发生体动反应。研究过程中出现7次折返则停止试验。计算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单次静脉推注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μg/kg(95%CI 3.92~5.79μg/kg),ED...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丙泊酚由于起效快,清除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丙泊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全麻药的作用可以是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传递或降低中枢兴奋性神经传递或两者兼之.本文就丙泊酚对中枢抑制性和兴奋性受体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生理盐水组(C组,n=21)。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 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设为4.0μg/ml,依据Dixon序贯法,如在扩张宫颈时发生2级及以上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则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5μg/ml。连续出现7个阳性反应拐点时终止研究。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和宫颈扩张效果,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15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抑制人工流产扩张宫颈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方法:25例拟实施人工流产术患者,经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丙泊酚维持效应室靶控浓度5.4 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从0.7 μg/L开始,相邻靶浓度比值为1.2.结果:25例患者镇静深度满意,术中无知晓;当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升高到2.51 μg/L时,出现第1例无体动反应.其中2例出现呼吸抑制,3例出现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2例出现心率减慢.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效应室靶浓度为5.4 μg/mL丙泊酚时,抑制人工流产患者扩宫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2.17 μg/L,95%可信区间为1.92~2.45 μ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氯胺酮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不同作用。方法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30例,女性,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15例。氯胺酮组麻醉诱导和维持选用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组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30min、术后4h采血,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果芬太尼组上述各项指标在麻醉前30min与氯胺酮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4h氯胺酮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红细胞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而低亲和力受体显著降低,芬太尼组术后4h较麻醉前血糖和胰岛素显著升高,也显著高于氯胺酮组,而ISI和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丙泊酚氯胺酮麻醉后胰岛素抵抗程度比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后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单次腹腔注射对左利鼠和右利鼠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伸爪取食法将小鼠分为左利鼠(L组)和右利/双利鼠(R组),再以丙泊酚剂量分为100 mg/kg组(L1、R1组)和150 mg/kg组(L2、R2组),每组10只。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麻醉前L组和R组10 min内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49.96±82.69)次和(276.38±60.23)次(P<0.01)。L1、L2组麻醉后睡眠时间分别长于R1、R2组[(27.83±14.48)min vs.(41.44±15.10)min,(15.15±6.88)min v.s(23.52±14.80)min(P<0.05)]。结论左利鼠对丙泊酚的耐受性较右利鼠差,对该类现象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为临床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20年10—11月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注射后30 s给予丙泊酚,初始剂量为3.5 mg/kg。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相邻患者丙泊酚剂量公比为0.9,如置入胃镜出现阳性反应(呛咳、体动等)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梯度,反之则降低一个梯度,待出现7个交叉拐点则终止该研究。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丙泊酚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记录苏醒时间、苏醒后10 min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低血压、呼吸抑制(SpO_290%)、恶心呕吐、复苏期躁动、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时抑制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_(50)为1.691 mg/kg(95%CI 1.498~1.851 mg/kg),ED_(95)为2.032 mg/kg(95%CI 1.864~3.123 mg/kg),苏醒时间为(11.7±3.2)min,苏醒后10 min的VAS疼痛评分为(1.6±0.4)分。所有患者未发生低血压、苏醒期躁动及苏醒延迟,1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呕吐。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时抑制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及95%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691 mg/kg和2.032 mg/kg,苏醒质量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应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44例,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手术前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2例,年龄20~6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应血浆靶浓度(Cp)分别为5ng/ml和4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稳定3min,调整瑞芬太尼Cp,第1例患者为6ng/ml,待效应室靶浓度与Cp平衡后建立气腹。发生气腹反应时,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的比值为1.2。发生气腹反应的标准:建立气腹后3min内HR增快和/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计算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及其95%CI。结果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及其95%CI为4.58(4.14~5.08)ng/ml。结论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为4.58n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中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行无痛皮肤磨削术患儿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10岁,BMI 12~2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 mg/kg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阿芬太尼初始剂量10 μg/kg,下一例患儿剂量由上一例患儿体动反应决定,若术中体动反应阳性,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增加1 μg/kg;若术中体动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减少1 μg/kg,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阿芬太尼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ED95为10.74 μg/kg(95%CI 10.12~14.01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2 mg/kg时阿芬太尼用于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以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背景下,分析纳布啡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宫腔镜手术患者21例,年龄18~60岁,BMI 19~27 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3.0μg/ml.当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一致时,缓慢静推纳布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