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行TCD检查。结果:TCD异常率76%,其中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占60.7%,血流速度增快占15.5%,正常者占23.8%。结论:TCD检查可直接获取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伤,可重复性好,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治疗,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VBI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率为170例(85%),提示应用TCD技术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美  戴艳萍  冯涛 《黑龙江医学》2008,32(2):101-10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VBI的患者80例行TCD检查,测量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结果与正常人群组80例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BI患者基底动脉(BA)高流速者占45%,低流速者占42.5%,正常流速者占12.5%,异常率为87.5%。基底动脉高流速和低流速者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普遍低于正常对照组,而PI普遍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CD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可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艳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47-1148
目的:探讨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 (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行TCD及转颈试验检测,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BI组65例中异常51例,异常率为78.46 %.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59例,异常率为90.76 %.VBI组转颈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转颈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TCD及转颈试验检查有助于提高VBI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作时脑供血的变化。方法:对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24h内进行TCD检查。结果:36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均异常,其中26例显示PCA血流异常,大多数同时显示ICA系统血流异常,MCA和ACA异常发生频率相近,ICA系统以两支血管联合异常为多。两系统均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少数出现动脉硬化征(+)。结论:TCD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非常敏感,宜早期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同时存在ICA系统血管的供血障碍,TCD对诊治这类患者及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美国MINIRAY-MT1010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表现随糖尿病病程增加以脑供血不足为主,以脑动脉硬化次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应尽早行TCD检查,及早发现及预防2型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 (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行 TCD及转颈试验检测 ,并与 4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BI组 6 5例中异常 5 1例 ,异常率为 78.4 6 %。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 5 9例 ,异常率为 90 .76 %。 VBI组转颈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 .0 1)。对照组转颈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TCD及转颈试验检查有助于提高 VBI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对11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进行TCD检查,阳性率为82%,其中动脉硬化36例(30.7%),VA或BA血流速度异常者60例(51%);TCD可反映VBI的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且有简便、快速、无创伤等特点,可作为VBI诊断的一种比较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与40例同龄正常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VBI组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占29.3%,Vm增高占34%,Vm正常占36.7%,VBI组动脉指数(PI)普遍升高,说明VBI表现特点是血流阻力升高,血管顺应性减低,Vm增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1.
彭旭  钟秀娟  方芳 《广西医学》2003,25(6):930-932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发作时椎基底动脉(VBA)血流的特点。方法;从151例VBI患与同年龄段121例正常人VBA的血流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VBI患VBA经颅多普勒(TCD)基础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改变。结论:TCD对VBI患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地形图(BEAM)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BEAM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70例(89.7%),其中椎动脉血流流速减慢34例,脑血管痉挛26例,脑动脉硬化15例,血管狭窄5例。BEAM检查异常60例(76.9%),其中表现为幔波频带功率值增高占81.7%(49/60),其中椎-基底动脉灌流区双枕、颞区δ、θ功率增值高占71.4%(35/49)。结论 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BEAM可客观反应VBI患者脑机能损害程度和范围。TCD、BEAM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部位和脑机能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许文华  宋笑凯  杨毅 《安徽医学》2004,25(6):464-465
目的 探讨临床拟诊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为了解不同年龄段患者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有无差异 ,将 12 3例患者分三组 ;观测各组椎 -基底动脉系血流参数 ,并应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其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拟诊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TCD检测为VBI的阳性率与年龄有显著的关联性 ,年龄是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须首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方毅  唐向阳  陈祚胜  哀良津 《安徽医学》2011,32(8):1116-11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BAEP、EEG及TCD检测。结果 VBI患者BAEP、EEG及TCD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65%、32.5%及72.5%。结论 BAEP、EEG及TCD检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对VBI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刘亚平 《中外医疗》2010,29(27):17-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资料。结果低速血流组的Vm较低,PI较高。VBI组和对照组PL和IP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和BAEP可用于提高VB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TCD、CDF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极速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分别观察阳性率改变,以CT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69例VBI患者TCD联合CDFI阳性率为63.8%,MRA阳性率为49.3%,CTA对照发现MRA的假阳性率为18.8%。结论 TCD联合CDFI对VBI患者的诊断率高于MRA,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56例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56例眩晕患者进行椎—基底动脉系统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检查,结果显示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明显不足,且与年龄、临床症状成正比。同时表明TCD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trtebra-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安全、可靠和有效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的TCD比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其临床症状较多,体征少。方法为比较VBI在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变化,对2003年12月到2004年4月的108例(VBI)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的TCD检查。结果TCD检查对(VBI)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苏兰花  刘若川 《微创医学》2007,2(4):359-360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是TCD检查中最常见的情况,往往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表现。但笔者认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快慢与真正脑组织供血的多与少不应混淆,亦不能简单的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依据来判断是否脑供血不足。笔者应用TCD检测90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并对其进行椎动脉颅外段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将TCD数据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35~80岁,平均54岁,所有病例均进行椎-基底动脉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CT血管成像(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进行TCD、CDFI和CTA检查。结果65例VBI患者中,椎基底动脉TCD异常46例(70.8%),CDFI异常35例(53.8%),CTA异常39例(60.0%)。以CTA为标准,TCD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42.3%,符合率64.6%,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差(K=0.228,P>0.05);TCD结合CDF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3.1%,符合率83.1%,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较好(K=0.641,P<0.01)。结论TCD结合CDFI检查能对大部分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依据,必要时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