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00名中小学生反烟行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控制中小学生尝试吸烟,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推动社会控烟活动开展。方法:在全县3.8万中小学生中,按6.33%比例随机抽取6000名学生作为效果评价观察对象,进行吸烟行为干预前后对照调查。结果:在被观察对象中,男性吸烟率干预前为9.07%,干预后为2.00%;女生吸烟率干预前为0.33%,干预后为0;5项反烟行动干预指标均有显变化。结论:上述结果反映中小学生反烟行动效果明显,可以在今后控烟工作中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学生预防烟草使用的知识、信念,使其掌握有关技能,进而改变吸烟等不健康行为;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并评价项目效果。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防烟草使用:发展健康促进学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件,在浙江嘉兴、山东济南各2所小学、2所中学(示范学校),于1998年10月至2000年7月进行多方面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综合干预活动;另选情况相似的4所小学、4所中学为对照学校,不予干预。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分别以问卷形式调查各校学生与吸烟有关的知识、信念、行为和技能变化。在项目实施中期和终末按健康促进学校标准进行评价验收。结果:干预后,示范学校、对照学校自身前后对比,示范学校学生对烟草中有害物质、吸烟相关疾病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在9项数据中有8项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学校学生仅有4项提高(P<0.05或P<0.01)。在对吸烟信念的15项数据中,示范学校,对照学校自身前后对比,示范学校持正向信念的有9项提高,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对照党校无一项提高。示范学校学生的吸烟率干预前为1.9%,干预后为2.0%,无显差异(P>0.05),而对照学校学生的吸烟率在基线调查时为1.8%,终末调查时为5.4%,差异非常显(P<0.01)。经验收,8所示范学校均达到了WHO规定的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结论:干预活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学生的吸烟行为,以预防烟草使用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吸烟状况及行为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县以9所小学高年级和3所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中小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及行为干预研究。干预前调查5167名学生的结果表明:总吸烟率为48.00%,其中男生吸烟率68.25%,女生吸烟率4.12%。在调查的基础上,将上述学校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组学校开展了1年时间多种形式的吸烟行为干预研究,其结果显示:干预组学生的吸烟率由49.71%降至38.22%,且年龄越小其吸烟率下降速度越大,说明吸烟行为干预应从尽早年龄开始的观点。同时,学生吸烟与健康知识应答正确率、态度正确率及良好行为率均有显著性提高,说明了学校全面开展吸烟行为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陈琦  梁小冬  朱克京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70-172,176
目的科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在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效果,为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随机抽取珠海市4所小学的3、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两所小学为干预组,两所小学为对照组,先开展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一年后再进行评估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知识的知晓率从基线调查时的55.5%(286/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4.5%(452/535),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肯定认识率从基线调查时的70.3%(362/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3.4%(446/535),对有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时提出反对意见的提意见率从基线调查时的66.1%(302/457)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75.3%(305/405),以上这些改变经统计学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由于本研究设立了平行对照,因此,可以推断小学生被动吸烟知信行方面的提高是与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关的。但干预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率从基线调查时的49.1%(253/515)下降至评估调查时的43.4%(236/482),差异没有显著性(x。=3.505,P=0.06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的知晓率和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率,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被动吸烟的发生,但对降低小学生被动吸烟率的发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北京市崇文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市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医院中,选择4家医院作为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控烟健康教育,另外选择4家医院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吸烟状况、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共调查3093人,干预后共调查3172人。干预后,干预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吸烟导致肺癌、气管炎和冠心病的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大部分控烟知识点的知晓率能够达到50%以上;态度上,97.8%的干预组调查对象认为“医生应主动宣讲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知识”,行为上,接受过戒烟培训的比例由31.8%升高到77.1%;吸烟率由18.9%下降到10.9%。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控烟理念及态度,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6.
同伴教育对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中学生吸烟行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小样本定量(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知识、态度、行为)和定性RAP(repid assessment procedure,快速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通过18个月的干预实施,中学生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的39.2%上升到64.4%;态度正确率由43.0%上升到53.7%;中学生习惯吸烟率由4.3%下降到0;尝试吸烟率(29.3%)与基线调查(29.1%)相比未见增加。试点学校的学校社会环境、健康政策、学校所在社区与家庭的环境得到改善。结论:同伴教育是干预学生吸烟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联  王卫峰  赵庆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21-1823
目的:为了预防与控制中学生的吸烟行为,降低中学生吸烟及尝试吸烟率,在河南省新乡市4所中学进行了中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中学生控烟模式的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763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学生的吸烟率为6.6%,有8.7%的学生以前尝试过吸烟。年龄阶段10~12岁为中学生开始吸烟的主要阶段。吸烟容易与他人接近是引起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表明,母亲吸烟,同学或朋友吸烟是中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学校对吸烟持否定态度是防止学生吸烟的重要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吸烟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行之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应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降低大学生的吸烟率,矫正其吸烟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探讨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在对成都市两所高校(A校、B校)1613名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4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A校学生采用综合干预措施,B校学生采用自学宣传资料和参加知识竞赛两项干预措施。结果显示:A校干预组总吸烟率下降0.49%,B校干预组总吸烟率上升2.08%。在认知、态度等方面两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A校学生改善情况好于B校。干预组学生喜欢形象、生动和多样性的干预方式如病理标本展示,观看科普录像片以及知识竞赛等。结果显示本次干预结果是有效的,而且综合性干预措施易于接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学校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在项目县的学校开展干预活动后,对福建省项目县(区)项目实施小学958名小学生及非项目实施小学933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在被调查的1897名学生中,项目实施学校学生禽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6%以上;在相关态度方面,有94.3%的学生认为发现病、死禽后应及时报告,有81.98%的学生认为接触禽类后出现发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行为养成情况方面,有93.32%的学生表示与项目开展以前相比,洗手次数更多了,有92.48%的同学表示在处理禽类后洗手次数较以前更多了。同时项目实施学校学生在以上各方面均较非项目实施学校学生有明显的提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福建省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的实施,在小学生中效果明显,其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效果。方法运用团体干预法,对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吸烟人群进行吸烟行为干预,3年后,对干预效果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吸烟率从规划实施前的36.2%下降到规划实施后的24.6%,且吸烟吸烟量也有明显下降。结论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烟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甘肃省城乡四所中学3320名学生进行了吸烟状况调查。从中得知:吸烟率为24.01%,其中最小吸烟者为10岁;有93.34%的学生认为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较大;学生的吸烟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中学生获得吸烟危害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占82.28%,书报杂志占59.62%,广播占36.81%。由此讨论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初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吸烟行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沈阳市571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吸烟率,吸烟知识行为干预措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吸烟率为6.7%。男生为12.4%,女生为0.7%;吸烟动机中好奇心为首位占33.8%;家长、教师吸烟对学生有不良影响。施加干预措施后,城市吸烟率下降2.4%,农村吸烟率下降1.0%;而对照组城市吸烟率上升3.2%,农村吸烟率上升2.2%,干预组学生对吸烟危害认识提高,行为向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濮阳市高中学生吸烟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濮阳市高中生的吸烟行为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濮阳市4所高中的142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421名高中生,吸烟报告率为29.28%;男生吸烟报告率高于女生,13岁以下开始吸烟的学生占21.88%,13~18岁之间吸烟比例最大,占66.83%,随着年级的增加,吸烟率呈上升趋势;重点高中学生吸烟报告率低于普通高中;高中生吸烟与家庭环境、父母及同学朋友的吸烟行为、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有关。30.19%的学生对吸烟持赞成态度,78.82%的学生认为学校里应该戒烟。结论高中生吸烟现象较普遍,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中学生吸烟倾向和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制定有关教育策略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总吸烟率为8.4%,其中男生为15.1%,女生为1.3%;初吸烟年龄平均为11岁;初中生和高中生均随年级升高而吸烟率有明显上升;影响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为掌握捐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同伴压力及学生经济状况。结论:在进行控为活动的同时,应采取针对中小学生理、心理  相似文献   

15.
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3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吸烟行为综合干预对策研究。干预实验是针对大、中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学习环境、心理状态和吸烟特点,从普及卫生知识、加强行政干预和争取社会支持三方面同时并进。方法上着重知识性、趣味性和社会性。经过两个阶段的干预,大学男生吸烟率由30.48%下降至25.16%;高中男生由12.65%下降至9.28%;初中男生则由4.19%下降至3.55%,而女生吸烟率却呈上升趋势。从实验结果来看,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行政管理对青年学生是能起到降低吸烟率的作用,但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达到所期望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0月开始,在2964名男性铁路建筑职工中抽样进行吸烟状况调查,以此指导全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积极干预职工的吸烟行为。历时3年,取得阶段性成果。1996年10月经调查11716名铁路建筑男性职工吸烟状况,结果显示:实施干预后职工在吸烟行为和态度诸方面改善明显,总体吸烟率由55.1%下降到38.3%。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吸烟状况调查与教育干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福清市16所中小学12666名学生进行了吸烟状况调查,吸烟率为19.45%,其中男生占32.3%、女生占2.0%。本文还对16所中小学中的9所进行了吸烟的教育干预(实验组),另7所未经教育干预的学校作为对照组,经过教育干预8个月后,实验组吸烟率由教育干预前19.23%降为2.46%,戒烟率为40%,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由零提高到99.18%;而对照组学生吸烟状况无变化。说明采取教育干预对中小学生控制吸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文孝忠  陈维清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23-1427
目的:定量评价国内以学校为基础的吸烟干预试验的效果以及筛选有意义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2个类似研究的干预措施量化评分,以率差百分比为效果指标,计算相关系数;多元回归的方法筛选干预措施。结果:总体的干预效果令人满意,平均能降低50%以上的吸烟行为发生;以吸烟率作为评价指标的两组文献(26篇)的措施量化评分与效果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较好;“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吸烟危害健康的文字资料”、“对学生进行过针对吸烟的个人技能培训”、“学校制定吸烟与学生评优挂钩的奖惩制度”、“学生接受无烟的人际交往方式,不劝吸烟和不接烟”以及“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支持或参与控烟工作”等5个因素对干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中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筛选的5个干预措施对我们在学校开展吸烟的干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9.
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3月.对我市一所厂矿中学、二所普通中学的初一至高三1365名学生采用无记名填表调查了吸烟情况,结果如下:1吸烟情况:共调查12~18岁中学生1365人,男生吸烟率12.14%,女生吸烟率0.8%,初中吸烟率5.16%,高中吸烟率10.94%.吸烟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18岁,平均年龄162岁.2对吸烟的认识:95.38%的学生认为吸烟有害,1.64%的学生认为吸烟对健康有益,2.3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3对他人在公共场所及在家庭中吸烟的态度:有反感情绪的占82.20%,乐于忍受的占6.52%。4对控制吸烟的意向:要求国家立法和…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生中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五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1994~1998年,北京医科大学实施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的5年效果。方法用整群分层抽样法,从1998年的1~5年级全体3000多名学生中抽取1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把所得统计分析数据与1988、1991、1995的调查分析数据相比较,说明5年效果良好。1988、1991、1995、1998年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和5.0%,特别是男生吸烟率分别为5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