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脑部体温中枢受到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血管意外、脑炎、恶性肿瘤 (脑浸润 )易引起中枢性高热。老年患者是以上 3种疾病的高发人群 ,因此易出现中枢性高热。其发热特点为 :①体温可骤然升高至 4 0℃以上 ,持续不降 ,但无寒战 ;②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 ;③皮肤干燥无汗 ;④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高热可以使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增加 ,造成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细胞损害[1] 。高热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 ,热能消耗 ,从而加速了各器官的衰竭。我科于 1 999年 1月—2 0 0 1…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可聚然升高至39℃以上,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高热常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等部位的手术及外伤者,其特点是:①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周围血象正常;②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热型呈稽留热,但无寒战;③四肢皮肤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④皮肤干燥无汗;⑤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现将我们对100例开颅术后出现中枢性高热患者所采取的降温措施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发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受到损害后,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使体温小时乃至数日达40℃以上。高热一方面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另一方面可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引发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长期以来的临床上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常采取一般发热的传统降温法,分为药物治疗、酒精擦浴和冰袋冷敷等。但这些传统的方法只能暂时却不能长久有效地降低由中枢性高热引发的高体温,暂时降低的体温极容易反弹,而反弹后的体温更难控制。因此,所采取的降温措施是否长久有效,不但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而且还对减轻甚至是防止多器官功能损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通过对50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患者(体温39℃~42℃)采用冷的药液静脉滴注降温,较之传统方法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丘脑、脑干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发热,患者体温常高达39℃以上.持续高热、超高热会迅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脑细胞变性及凋亡,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1].西医治疗除针对病因处理外,没有特效退热药物,常依靠物理降温,但只能起暂时的退热效果,停用后发热常出现再反复.近年来有很多中医治疗中枢性发热的文献报道,现不分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高热是因中枢调节体温系统受损后出现的发热,常常反复高热难退,单用物理降温或者西药降温,降温效果不佳,笔者曾以伏邪论治疗1例脑肿瘤并发持续中枢性高热患者,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神经外科,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多见,此处损伤常波及到丘脑下部,致使中枢性高热持续不退,虽有各种降温措施,但有时效果仍不佳.对此我们加用小儿退热栓,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均系车祸致伤,其中原发脑于损伤发生高热9例.继发脑干损伤发生高热7例。均在伤后出现持续不退高热,体温在39~41℃。应用普通冰帽,冰袋.酒精擦浴,体温均不能恢复正常,我们在应用上述措施无效情况下,加用小儿退热栓0.6(0.3/支)。2~4/日,肛门塞入,用药后半小时,均使体温降至37.6℃以下,当全天不用此药物后,体温又升至39℃以上,重复应用,又可使高热控制。其中13例安全度过了中枢高热期,3例因呼衰、心衰死亡。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是指颅脑损伤后由于脑水肿、出血、脑组织挫伤、脑疝形成、颅骨骨折等因素,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其特点是:1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周围血象正常;2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热型呈稽留热,但无寒战;3四肢皮肤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温度极高;4皮肤干燥无汗;5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病例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9~75岁,平均46岁,T39~41℃68例,41~42℃22例。原发病均为颅脑损伤,均行CT检查证实。其中脑挫裂伤27例,占27%;颅骨骨折22例,占22%;…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58例患者,随机分为物理降温护理组和药物降温护理组各29例,分别予物理降温护理与药物降温护理,对比降温效果。结果物理降温护理组短期降温效果优于药物降温护理组(P<0.01),远期降温效果与药物降温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绍华  杨国华 《北京中医药》2006,25(10):617-618
中枢性高热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脑血管意外、重度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目前,临床多给予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擦浴、冰袋冰帽降温以及解热镇痛剂治疗,效果不显著.笔者治疗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应用益气养阴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绍华  杨国华 《北京中医》2006,25(10):617-618
中枢性高热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脑血管意外、重度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目前,临床多给予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擦浴、冰袋冰帽降温以及解热镇痛剂治疗,效果不显著。笔者治疗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应用益气养阴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羚羊角汤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继发中枢性高热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羚羊角汤为主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继发中枢性高热4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基础治疗和物理降温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羚羊角汤,治疗48h后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羚羊角汤为主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继发中枢性高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体温骤然升高,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患者生命.2006-07-2010 -06,我们采用醒脑退热汤治疗中枢性高热150例,并与物理降温治疗1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陶文强  舒鑫  方海云  李常  李尹凤 《中医杂志》2011,52(15):1323-1324
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并发中枢性高热是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主要因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是脑卒中"中性症状"的一种表现,严重影响预后。近年来我们用大黄、芒硝内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温毯设置不同水温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使用降温毯的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4~10℃的水温降温,观察组予15~20℃的水温进行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6小时内患者体温均下降到36℃(±0.2),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ICU高热患者应用降温毯降温时选择15~20℃的温度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上颈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高热。临床急诊常用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笔者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确诊为中枢性高热患者(共计6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冰帽、冰袋、温热乙醇擦浴、静脉降温法及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后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36例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7例好转出院,13例高热后昏迷加深自动出院,16例分别死于各脏器衰竭及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8.
<正>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重症脑挫裂伤的合并症.病情重笃,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曾救治一例脑干损伤术后出现深昏迷211天,持续高热89天,强直性抽搐110天及去大脑强直状态211天的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高××,女,17岁.1981年10月30日急诊入院.病人于20分钟前被急驶中的火车创伤头部,当即昏迷不醒,遂即急诊入院,经俭查诊断为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立即施行右侧颞部开颅减压术.术后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于第26天突然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在39°~41.2℃之间.应用抗生素、激素类、解热镇痛剂及物理降温等疗法均不效.并伴有频发强直性抽搐,发作时间每次可长达2~3小时,每日发作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外感高热患者使用青柴退热洗剂与酒精进行擦浴降温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外感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青柴退热洗剂进行擦浴,对照组患者采用温度为35%酒精进行擦浴。结果 2组患者擦浴30 min与60 min的降温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擦浴90 min的降温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治疗前与擦浴60 min时,2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浴3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高于对照患者(P0.05);擦浴9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低于对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5%)(P0.05)。结论青柴退热洗剂比酒精擦浴的降温持续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患者由于病变损害了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常引起中枢性高热,体温可达40℃~41℃,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自2001年7月~2002年7月,我科共收治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病人36例,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