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NF—κB与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F—κB转录因子家族,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活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在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病中也是一定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NF—κB活性的增加与多发性骨髓瘤(MM)瘤细胞的生存能力增强相关,复发和化疗耐药的MM细胞株NF—κB活性明显升高。IκB磷酸化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阻断抑制性因子IκB的磷酸化降解,从而维持NF—κB与IκB结合的状态,使NF—κB活性受抑制。抗NF—κB治疗能特异抑制耐药及敏感的骨髓瘤细胞抹生长,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治疗MM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凋亡在体内稳态平衡、机体防御、老年及许多疾病的发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核转录因子 κB(nuclearfactor kap pa ,NF κB)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 ,它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防御反应等。近年来 ,NF κB在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NF κB、细胞凋亡及其两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NFκB在白血病细胞株中的激活状态。方法 提取15种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核蛋白,与γ-^32p标记NFxB寡核苷酸共浴后垂直电泳,4~8h后放射自显影。结果 NFκB在15种白血病细胞株中均处于激活状态。结论 NFκB的激活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腺癌、51例大肠腺瘤(包括26例低度异型增生和25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23.1%(6/26)、52.0%(13/25)和58.2%(39/67);NF—κB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3/22)、26.9%(7/26)、64.0%(16/25)和67.2%(45/67)。Survivn、NF—κB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urvivn、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Х^2=6.363,P=0.012)。结论Survivn、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身照射小鼠脾脏T细胞NF-κB活性的改变@朱波$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罗成基$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程晓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病研究所!重庆4000037 @郭朝华$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邹仲敏$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周进明$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亚硒酸钠在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对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核提取物中NFκB亚基P65的含量;用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MTT法观察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显示:亚硒酸钠(≥5μmol/L)可抑制NB4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亚硒酸钠作用时间和浓度相关性地抑制了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结论:抑制NFκB激活可能是亚硒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κB(NF-κB)是调控多种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发现,NF-κB的不适当激活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及细胞耐药密切相关。对NF-κB进行调控目前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X射线辐射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及对核因子κB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X射线电离辐射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将HepG2细胞分3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辐射组单纯X射线电离辐射6Gy;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是指在照射前30min用20μmol/L的lactacystin预处理细胞,然后按照同样的辐射条件进行X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的激活,应用SPSS10.0软件包行多组均数间方差分析。 结果:对照组、辐射组、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73%,20.90%,35.23%。对照组的核因子κB微弱激活,辐射组明显激活。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组的活性较辐射组减弱,与对照组相似。 结论:辐射可以引起HepG2细胞凋亡,并诱导了核因子κB的激活,且可能在X射线辐射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曹秉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10-11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明确抗核因子κB的治疗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5—12关于运动猝死的文章。检索词“cerebral isehemia,NF—κB”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缺血,核因子κB”。 资料选择:选择关于核因子κB与脑缺血方面的文献,不排除其是否为随机、盲法等论证推荐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85篇,排除20篇重复性研究。65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脑缺血后核因子κB被激活,通过促进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及炎性酶的转录、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胶质细胞的活性、介导自由基损伤等来参与缺血性脑损伤。抗核因子κB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缺血后脑组织损伤。 结论:脑缺血可诱导核因子κB的激活,核因子κB通过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的凋亡,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核因子κB作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靶点对有效防治脑缺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SIRT6/NF-κB信号轴是细胞衰老的调控通路,但其在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 ,HSC/HPC)衰老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SIRT6/NF-κB信号通路在三丁基过氧化氢体外诱导造血干/祖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小鼠Sca-1+ HSC/HPC。用100μmol/L三丁基过氧化氢体外诱导Sca-1+HSC/HPC构建体外衰老模型,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培养确定三丁基过氧化氢诱导 Sca-1+HSC/HPC 衰老的生物学作用。荧光定量 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调控分子SIRT6、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Sca-1+ HSC/HPC 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形成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数量减少;SIRT6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结果表明三丁基过氧化氢可能通过调控SIRT6/NF-κB信号通路发挥诱导Sca-1+HSC/HPC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存活蛋白和NF—κB的表达,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增生被选作对照组。结果发现,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有21例存活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8%;17例NF—κB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5.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存活蛋白阳性率与NF—κB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和抑凋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K562细胞,用0、10、20、30、50、100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K562细胞6小时后收集细胞。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细胞NF-κB活性,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K562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药物处理组K562细胞NF-κB的活性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组NF-κB活性与ICAM-1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这为白血病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免疫调节药物雷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谷氨酰基衍生物,较沙利度胺更为安全、有效,对多种造血肿瘤和实体瘤有效,美国FDA将其批准用于治疗5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雷那度胺通过调节免疫、抗血管生成、影响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在造血肿瘤中发挥抗肿瘤活性。本文就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1a在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构建的pMSCV-FLAG-AML1a-IRES-YFP和pMSCV-IRES-YFP分别与辅助质粒pV Pack-Eco(含Env)、pV Pack-GP(含gal-pol)组合,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制备逆转录病毒。通过逆转录病毒将AML1a及YFP转导至C57 BL/6J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接种于M3434甲基纤维素完全培养液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并置于含mSCF、mIL-3、mIL-6的M5300液体培养液中进行长期培养,观察BMMNC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转导了AML1a的BMMNC集落形成能力增强,集落数量和体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集落以CFU-E和CFU-GEMM为主。长期培养实验中,转导AML1a组细胞形态显示分化阻滞,而对照组细胞则处于更成熟的阶段。结论:AML1a增加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将小鼠造血干/祖细胞阻滞于较早的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因其来源广泛、多分化潜能、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个特性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骨髓微环境在许多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作用,MSC作为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肿瘤微环境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最近研究发现,AML、MDS、ALL、MM等血液病部分患者的MSC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病理状态下MSC的表型、分化能力、免疫调节功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MS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此外,还有实验证实,MSC参与了白血病细胞化疗耐药的过程.由于MSC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等独特优点,近年来MSC被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支持造血及防治GVHD.本文就MS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改变及其作为临床细胞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献对1例孤立性髓系肉瘤(IMS)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IMS的认识。若IMS发生在罕见部位,大体不呈浅绿色,细胞分化差,又无免疫组织化学时,诊断困难,极易误诊为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等,所以确诊IMS必须依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IMS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进展的高风险,病变位于局部仍需化疗,条件允许应及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延缓疾病复发,延长生存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TFA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 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血清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 p65:28.93±4.45 vs.4.51±0.96,P<0.01;TGF-β1:(247.63±51.55)pg/ml vs.(127.52±27.84)pg/ml,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NF-κB p65、TGF-β1的表达[NF-κB p65:10.35±2.81,15.21±4.71,11.70±3.97,P<0.01;TGF-β1:(181.96±52.93) pg/ml,(204.33±38.30)pg/ml,(188.07±42.92)pg/ml,P<0.05]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TFA降低NF-κB并进而降低TGF-β1可能是治疗MsPGN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缺血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10min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内海马组织NF—κB的活性,TNF—α含量变化,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用PDTC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TNF—α含量,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出现NF—κB的表达且活性增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增加,脑水含量增加,提示NF-κB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能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