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检测细胞免疫在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300±5条免疫小鼠及日本血吸虫尾蚴 25±3条感染小鼠。于第 2wk、4wk、8wk和 12wk分别用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虫卵抗原 (SEA)及丝裂原(ConA或LPS)体外刺激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Mφ),观察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 Mφ产生 IL- 1和脾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鼠的脾细胞于免疫或感染后2wk- 8wk经 SWAP或 SEA刺激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强,第12wk呈现明显抑制;免疫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或SEA 刺激于接种后第4wk IL-1 和IL-2 活性均显著增高, 感染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 刺激IL-1 于第8wk-12wk活性增高、IL-2 于第12wk 活性增高。结论: 提示减毒尾蚴免疫接种能较早地激活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 在血吸虫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细胞免疫在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30 0± 5条免疫小鼠及日本血吸虫尾蚴 2 5± 3条感染小鼠。于第 2 wk、4 wk、8wk和 12 wk分别用血吸虫成虫抗原 ( SWAP)、虫卵抗原 ( SEA )及丝裂原 ( Con A或 L PS)体外刺激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 ( M) ,观察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 M产生 IL- 1和脾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鼠的脾细胞于免疫或感染后 2 wk- 8wk经 SWAP或 SEA刺激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强 ,第 12 wk呈现明显抑制 ;免疫组的 M和脾细胞经 SWAP或 SEA刺激于接种后第 4wk IL- 1和 IL- 2活性均显著增高 ,感染组的 M和脾细胞经 SWAP刺激 IL- 1于第 8wk- 12 wk活性增高、IL- 2于第 12 wk活性增高。结论 :提示减毒尾蚴免疫接种能较早地激活 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 ,在血吸虫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wk、16wk及杀虫后8wk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测定。晚血患者PBMC的TNF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清中TNF活性明显增高(P<0.01)。感染8wk和16wk兔PBMC的TNF诱生能力较正常兔显著增高,尤以感染8wk时为甚,血清TNF活性亦相应增高(P<0.01);在杀虫治疗后8wk,其PBMC的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均降至正常。晚血患者血清TNF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经不同抗原刺激后诱生的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0、3、6、9和12周,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用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非特异性抗原刀豆素(ConA)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IFN-γ和IL-4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IFN-γ均在感染后4~6周开始上升,7~9周达到高峰,10~12周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L-4均在感染后第6周开始逐渐升高,直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而正常组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新模型组经SEA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以及经SWAP和SEA刺激后产生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模型组(P<0.05);而经SWAP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在3种不同的抗原中,ConA组产生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SEA组和SWAP组(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与血吸虫常规感染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感染早期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然后逐渐向Th2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IL—2及IFN—γ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8wk龄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期脾细胞经SEA或ConA刺激,体外诱生的IL-2和IFN-γ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均在感染后第4-6wk开始上升,第6—8wk达高峰,第12—14wk恢复至感染前水平。IFN-γ高峰时间略先于IL-2。非特异性刺激原诱生组和特异性刺激原诱生组各阶段细胞因子活性动态基本一致,前组活性高于后组。提示IFN-γ与IL-2活性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成熟与维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感染后IgG和IgM抗体反应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5种日本血吸虫抗原动态观察了实验感染小鼠血清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反应,并检测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gG和IgM抗体。结果显示,感染小鼠的IgG反应对SEA、JEU和JWU3种抗原的反应最强,感染后第6wk急剧上升,第7wk达到高峰,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至观察结束的第16wk;小鼠的IgM抗体反应以对SEA和JEU两种虫卵抗原的反应最强,第4wk后显著上升,第7—8wk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检测12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以SEA、JEU、JWU为最高(88.8%—95.2%),IgM抗体阳性率以SEA最高(65.6%)。上述结果可为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动态消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中三类抗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家兔感染后第4wk,有39%家兔血中GAA呈阳性反应,而仅8.6%家兔MAA、SEA呈阳性反应,第8wk三类CAg均呈阳性反应,并于第10wk左右达高峰。未治疗组家兔直至感染后第27wk,血中三类CAg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9wk家兔接受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4wk,CAg水平开始下降,治疗后第6wk有10%家兔SEA阴转,治疗后第8wk,GAA阴转率为20%,SEA为70%,MAA为80%,治疗后第14wk除1例外,三类CAg全部阴转。结论:GAA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而MAA和SEA在治疗后较GAA消失快,三类CAg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基因疫苗(Sjc97DNA)与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C57BL6小鼠诱导的抗感染保护力及免疫应答特征。 方法 以Sjc97DNA核酸疫苗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2次,每次间隔3wk,末次免疫后3wk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UVC疫苗接种同种小鼠后5wk攻击感染上述等量尾蚴。均于攻击感染后7wk计数虫负荷及肝卵负荷。并设空质粒对照及感染对照组。用ELISA分析免疫鼠攻击感染前后血清特异性IgG、IgA及亚型抗体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体外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Sjc97DNA疫苗及UVC疫苗免疫小鼠均诱生出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的IL2、IFNγ及特异性抗AWA、SEAIgG2a、IgG2b亚型及IgA抗体,UVC疫苗组小鼠各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Sjc97DNA疫苗组,但两疫苗组均未测及IL4。攻击感染后,Sjc97DNA疫苗组的减虫率36.3%、减卵率42.4%,明显低于UVC疫苗组的66.9%和75.6%。攻击感染后7wk,两疫苗组小鼠Th2型免疫应答虽有所增强,但仍以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而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则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 结论 核酸疫苗与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均能诱导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力,致弱尾蚴疫苗的免疫保护力高于Sjc97DNA。两疫苗诱导的抗感染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细胞因子的诱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已建立了一种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 ,检测该模型小鼠脾细胞培养诱生白细胞介素 -2 (IL-2 )和白细胞介素 -5(IL-5)的水平 ,初步探讨该新模型抗再感染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 0 d后 ,按 3 0 0 mg/ (kg· 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 ,同时设立未用药对照组和正常小鼠组 ,感染后第 42 d剖杀动物 ,分别用成虫抗原 (SWAP)、虫卵抗原 (SEA)及刀豆素 A(Con A)体外刺激脾细胞诱生细胞因子 ,并检测 IL -2和 IL -5的诱生水平。结果 新模型小鼠经 SWAP诱生 IL -2的水平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和正常组小鼠 ;经 SEA诱生 IL-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 ,而与正常组小鼠无差异 ;经 Con A诱生 IL-2的水平与对照组小鼠和正常小鼠无差异。此外 ,新模型小鼠经 SWAP、SEA及 Con A 3种抗原刺激诱生 IL -5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小鼠。结论 伴随免疫新模型小鼠体内成虫诱导的细胞免疫似以 Th1细胞功能占优势 ,而 Th2细胞功能被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诱生Th1细胞因子(γ-IFN)和Th2细胞因子(IL-4)mRNA的动态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3,6,9和12 w,采用RT-PCR对各组小鼠脾细胞IFN-γ和IL-4的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FN-γmRNA水平在感染后9w最强,然后逐渐下降,至第12w;IL-4 mRNA水平在感染后3w开始逐渐增强,至12w仍维持高水平。新模型组IFN-γmRNA水平在感染3w后明显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常规模型组IL-4 mRNA水平在感染6w后明显高于新模型组(P〈0.05)。正常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较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Th1淋巴细胞功能先升高,然后逐渐向Th2淋巴细胞功能极化,提示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不是诱导Th2功能极化的唯一因素,对细胞免疫应答由Th1向Th2功能极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蒿甲醚早期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疗效(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蒿甲醚(Art)系青蒿素的衍生物,不仅有抗疟作用,还有抗血吸虫(特别是d7童虫)作用。本文应用Art的早期治疗方案,观察其控制血吸虫感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当天(do)igArt300mg.kg-1,然后每隔2-3wkig1次相同剂量的Art时,减虫率和减雌虫率均低。若于感染后d7开始ig首剂Art,然后每wkig1次,共给4次时,可使宿主体内的雌虫减少近90%或90%以上,且部分鼠的雌虫被完全消灭,肝脏亦无明显变化。此外,d7童虫经Art300mg·kg-1作用后,残留的雌虫发育缓慢,治后3wk(即感染后28d),大部分雌虫的生殖腺尚未发育成熟,少数虽已发育,但其子宫内的虫卵数较对照组的减少91.7%。表明Art用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早期治疗,可起到保护宿主的作用,不仅可控制血吸虫感染,而且还可减轻感染度。  相似文献   

12.
Liver collagenase in murine schistosomiasi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Mic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mansoni represent a model for study of the most prevalent form of hepatic fibrosis in humans. In the present study, collagenase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relation to collagen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livers of mice 6-11 wk after after infection. Total and latent collagenase and elastase activities and collagen synthesis were maximal 8 wk after infection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whereas collagen content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to the 11th wk. Maximal enzymatic activity coincided with the known peak of host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Collagenase and elastase activities were isolated from liver homogenates. Isolated schistosome eggs did not contain collagenase or elastase activities.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issue collagenase. These data show that marked increases in collagenase activity occur together with increased collagen synthesis in this animal model. Continued accumulation of liver collage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suggests an imbalance between increased collage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与骨髓产生Th2 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 观察感染后第8、10 及第12 周小鼠肝脏及骨髓IL-4、IL-5 和IL-10 的变化。结果及结论: 在感染小鼠肝脏, IL-4, IL-5 和IL-10 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 且以IL-4 最为明显。而在骨髓,IL-4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升高, 但在第10 及12 周时明显低于肝脏; IL-5在感染的第12 周内明显高于肝脏, IL-10在感染的10 w k 前呈增高趋势,但第12 周下降,并明显低于肝脏。小鼠的肝脏是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而在感染骨髓中, IL-5存在明显的自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DNA疫苗 p CDSj32不同免疫次数及末次免疫后不同攻击时间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 10 0 μg/ 10 0 μl的 p CDSj32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 BAL B/ c小鼠 ,并分为一次免疫组合三次免疫组。各组于末次免疫后 4wk或 8wk,每只小鼠用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6 wk后剖杀小鼠 ,观察各组小鼠的减成虫率和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产生较好的保护免疫效果 ,减成虫率为 35 .6 1%~ 44 .44 % ,肝组织减卵率为 39.6 4%~6 9.0 6 %。结论  DNA疫苗不同免疫次数及末次免疫后不同攻击时间对小鼠抗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该疫苗免疫一次及免疫后 8wk攻击感染可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IFN-γ)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力的机制。 方法 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芯片 (Affymetrix芯片 )结合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方法 ,对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过程中脾脏CD4+ T细胞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获得IFN γ诱导鸟苷三磷酸 (GTP)酶家族成员的变化图谱 ;并对其中IFN γ诱导GTP酶 (IGTP)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 结果 小鼠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过程中 ,IFN γ诱导GTP酶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呈现特征性变化 ,感染后 3wk ,基因表达上调或变化不显著 ;感染后 6wk至 13wk ,基因表达持续受到抑制。这种变化特征经RT PCR方法所证实。从小鼠脾脏可扩增出IGTP全长基因 ,但退火温度降低时出现IGTP基因转录缺失。 结论 小鼠急性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体内IFN-γ通路逐步受到抑制 ,针对血吸虫感染的依赖IFN-γ的抗感染保护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口服青蒿琥酯早期治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本文介绍了青蒿琥酯早期治疗预防动物血吸虫病的疗效.实验动物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服青蒿琥酯,剂量分别为小鼠300mg/kg,兔20—40mg/kg及犬30mg/kg,每wk 1次,服用4—6次,对小鼠、兔和犬的减虫率分别为77.50%—90.66%、99.53%和97.10%.青蒿琥酯能杀灭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血吸虫,可保护肝脏免受血吸虫及其虫卵的危害.并适用于不同感染度及反复感染的实验动物.在几种青蒿素衍生物中,采用同剂量、同疗程青蒿琥酯杀童虫作用优于蒿甲醚和还原青蒿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血吸虫雌虫排卵的关系。方法 :用新西兰兔 15只 ,各经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 2 50条 ,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口服丙烯基硫脲 ,对比感染前、后逐周血中用斑点 - EL ISA法测出的循环表膜抗原。结果 :第一组兔感染 19d后开始口服丙烯基硫脲 2 95-590 mg/ d,每周连续喂药 3d直至感染后第 8wk,循环表膜抗原始终为阴性。第二组兔于第 4 6d起服同剂量 ,感染后 6wk时斑点 - EL ISA呈阳性反应持续 2 wk。第三组对照兔于感染后 6wk开始亦出现持续 2 wk的斑点 - EL ISA阳性反应。结论 :循环表膜抗原阳性反应与雌虫排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结果,感染20、40和60条血吸虫尾蚴6wk的小鼠,其成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分别为53±9、100±64和172±93min,表明随感染度的增加而明显延长。体外实验观察到各感染度小鼠的肝苯胺羟化酶(Aniline hydroxylase,AH)、氨基比林N-脱甲荃酶(Aminopyrine N-demethylase,APD)的活性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含量均明显降低。即使相同感染度不同病程也显示不同差异,感染30条尾蚴8wk小鼠的肝AH、APD活性和P-450含量比感染4wk小鼠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的32.7%、13.7%和7.7%。说明日本血吸虫感染能明显降低小鼠肝药物代谢酶活性,其影响程度随感染度和病程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The dynamics of hepatic collagen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were studied in mic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Hepatic fibrosis, the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disease, increased during acute infection (0-15 wk). The majority of proline incorporation into hydroxyproline, which was reflective of collagen synthesis, was found within hepatic egg granulomas. As the disease became chronic (20-30 wk)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collagen synthesis and a maintenance of total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which resulted in decreased accumulations of both total hepatic and granuloma-associated collagen. In addition to these quantitative decreases in extracellular collagen there was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the type of hepatic collagen synthesized. Early in infection, type I collagen was the predominant biosynthetic product, whereas late in infection type III collagen became the dominant isotype. A similar switch was seen in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the constitutive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with decreasing type I activity and increasing type III activity as the disease progressed from acute (10 wk) to chronic (30 wk). These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and makeup of extracellular collagen may lead to amelioration of disease and potential reversibility of fibrosis.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卵源性组分抗原SjR47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虫卵肉芽肿病变保护性免疫力。本文对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动态和抗体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jR47免疫小鼠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在感染后早期(4wk)升高,随后下降,至感染后8wk时,CD4+和CD8+T细胞比值<1.00,呈免疫抑制现象。SjR47免疫小鼠感染后0~12wk时血清抗SjR47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抗SEA抗体水平,也显著高于同时期的佐剂和感染对照组小鼠抗SjR47抗体水平(P<0.01),进一步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表明,SjR47免疫小鼠的IgG1水平升高非常显著。实验结果表明,SjR47免疫小鼠后诱导的抗虫卵肉芽肿病变保护性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密切相关,其中IgG1抗体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