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血睾酮水平与周期性麻痹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伴周期性麻痹(TPP组)患者组30例,单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单纯甲亢组)患者组30例,比较两组组间血睾酮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TPP组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血睾酮高于单纯甲亢组(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L)、游离甲状腺素(n)低于单纯甲亢组(P〈0.05)。结论TTP患者存在高睾酮血症,血清钾下降可能与血清睾酮增高、血钾向细胞内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功状态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甲亢未控制组甲亢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胎儿丢失,早产、羊水污染及左室肥大或高电压的发生率高于控制组(P〈0.05,P〈0.01);心率、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控制组(P〈0.05,P〈0.01)。结论: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将甲状腺激素控制在理想范围有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抑郁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甲亢伴抑郁患者(甲亢伴抑郁组)和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P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与甲亢组比较,甲亢伴抑郁组TT3、TT4、FTB、FT4水平上升,TSH水平下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伴抑郁组心率加快,体重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亢伴抑郁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更差,甲亢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头发与血无机元素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34例,甲亢组54例,测定头发及外周静脉血元机元素(Mg、Ca、Mn、Fe、Cu、Zn、Ba、Pb)以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比较两组间各无机元素的差异;将甲亢患者各无机元素与FT3、FT4及基础代谢率(BMR)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甲亢组头发Zn、Ca水平降低,Mn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Zn、Ca水平降低,血Cu、Fe、Pb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发Zn、Ca水平与FT、FT4水平呈负相关(r=-0.403,P〈0.05;r=-0.572,P〈0.05),头发Mn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5);静脉血Ca、Zn水平与BMR呈负相关(r=-0.470,P〈0.05;r=-0.391,P〈0.05),而静脉血Cu、Fe水平与BMR成正相关(r=0.385,P〈0.05;r=0.417,P〈0.05)。结论甲亢患儿体内存在无机元素的变化,无机元素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相互关联,血Zn、Cu、Mn等无机元素在甲亢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甲亢患儿头发无机元素与血无机元素改变并不完全平行,机制目前不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血流动力学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甲亢患者30例(甲亢组),测量甲状腺动脉的血流参数,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结果甲亢组甲状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加速度、加速度时间、最大流速和最低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甲亢组Vmax与血清T3、FT3、rT3之间,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62、0.574、0.421.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甲亢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素刚  曾锋  江泽宇  凌幸发 《河北医学》2013,(11):1659-1662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使用碘剂加心得安进行术前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碘剂加心得安进行术前准备;对照组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碘剂进行术前准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碘剂加心得安行甲亢快速术前准备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抗甲状腺药加碘剂(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前引流量及术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剂加心得安是甲亢快速术前准备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TG和CHOL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及生化检测血清TG和CHOL对34例甲亢患者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代谢的比较。结果:甲亢患者血清TG和cHo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TG和CHOL上升至正常,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增高导致血脂下降,甲亢治疗后血脂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甲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1417-1418
目的:调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克森个性问卷(EPQ)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0例甲亢患者进行测定并与50例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SCL-90除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外,其它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Q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ES负性刺激量、总刺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患者具有神经质个性,经历的应激生活事件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谭丽玲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4):499-500,510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脑纳肽的含量来评价甲亢性心脏病左室功能受累情况。方法测定并比较甲亢心23例(甲亢心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9例(甲亢纽)以及对照纽14例的血清脑纳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指标,并以BNP为诊断指标,对甲亢心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甲亢心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甲亢组(RO,01),LVEF及E/A比值明显低于甲亢组(P〈0.05),甲亢心组血清BNP水平与FT3、FT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r=0.578,P〈0.05),与LVEF、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O.05,r=-0.35,P〈0.05)。甲亢心组和甲亢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BNP、FT3、FF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JVEF、E/A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O.05)。结论血清BNP检测是患者甲亢心比较快速、实用、无创、有效的诊断指标,其水平的高低结合LVEF、E/A比值可反映甲亢心的严重程度以及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的妇女为研究组(复发性自然流产组),99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方法检测FT3、FT4、TSH。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者有16例,甲亢患病率为24.24%;对照组甲亢患者有9例。甲亢患病率为9.09%,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07,P〈0.01)。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亚甲亢与对照组中亚甲亢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组妇女亚甲亢的患病率(18.18%)高于临床甲亢的患病率(6.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甩水平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组(18.96±5.58)μIU/ml与对照组(17.10±3.99)μ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甲亢包括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甲亢患者与其自身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有一定相的关性。FT4、TSH的异常可能是诱发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月经前后手三阴经原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变化的关系,创建气血变化定量研究新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手三阴经原穴太渊、大陵、神门进行伏安特性检测。结果:月经前后太渊、大陵、神门穴均有部分扫描点电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陵最为明显、太渊次之、神门最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三个穴位所有电阻发生明显变化的扫描点中,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变大的比率为70.6%。结论:穴位伏安特性随月经的进程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而变大,这可能与月经后机体血量减少有关。穴位伏安特性有可能作为研究气血变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低频或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后内关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5个小组,每组10只。电针组大鼠左侧内关穴每日接受针刺1次,于第1天或第3天治疗结束60 min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HE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且3次治疗模型组较1次治疗模型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穴位注射及按摩对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预防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97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术前予足三里穴位注射,并于术中按摩内关及三阴交,对照组给予人工流产常规处理。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过程中疼痛的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腹痛程度、腹痛持续时间、收缩压及心率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穴位注射及按摩对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内关调和内外,足三里强壮补虚,三阴交令阳气通达于四末,三穴合用调和一身之气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后,经穴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含量的特异性变化及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在保护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对相关经穴CaM的特异性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6只,将18只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功大鼠平均分为模型组6只、低频治疗组6只和高频治疗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aM含量。结果心肌缺血损伤后,大鼠相关经脉的"内关"穴区和"天泉"穴区、或非相关经脉"足三里"穴区的CaM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低频电针治疗后3个穴区CaM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频电针治疗后"天泉"或"足三里"穴区CaM含量显著下降(P<0.001或P<0.05)。结论低频或高频电针"内关"穴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脏相关的经脉穴位"内关"和"天泉"穴区、非相关经脉"足三里"穴区CaM含量有关;低频或高频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穴区CaM影响的机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oacupuncture (TEA) at Neiguan (PC 6) on refractory vomit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ICU) setting.

Methods

Ten patients admitted in ICU and presenting vomiting refractory to one or more antiemetic drugs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e study. TEA was applied at acupoint of Neiguan (PC 6) during 30 min with a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monitor (single-twitch stimulation with 1 Hz at a constant current of 10 mA).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evaluated at the following intervals: immediately after 30 min of TEA at Neiguan (PC 6), 30 min-6h and 6–24 h. The presence of nausea and/or vomiting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was defined as the primary end point.

Results

The presence of nausea or vomiting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was 10% at the end of TEA, 40% between 30 min and 6 h, and 50% between 30 min and 24 h (P < 0.001, P = 0.01 and P = 0.03 vs pre-TEA,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or side effects related to TEA.

Conclusion

TEA at Neiguan (PC 6) seems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fractory vomiting in the patients in ICU setting, even if larger trials are needed to define optimal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维生素B1加维生素B12 内关穴位注射(Ⅰ组)、肌肉注射加电针(Ⅱ组)和单纯电针(Ⅲ组)共3种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共76例。结果:Ⅰ组治愈率86 .96 % ,Ⅱ组治愈率5 7.90 % ,Ⅲ组治愈率5 8.82 %。Ⅰ组、Ⅱ组或Ⅰ组、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Ⅱ组、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在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中,Ⅰ组治愈率90 .90 % ,Ⅱ组治愈率2 5 .0 0 % ,Ⅲ组治愈率为2 8.5 0 %。Ⅰ、Ⅱ组或Ⅰ、Ⅲ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结论:内关穴位注射维生素B1加维生素B12 对顽固性呃逆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合并恶性肿瘤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穴位、非穴位对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阐释针刺的神经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针刺百会、双侧风池、双侧内关,非穴位组针刺上述各穴位旁开1.5~2.0 cm非穴位处.针刺30 min后,受试者即刻接受磁共振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fMRI脑功能成像评价针刺内关穴的即时效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相关脑功能区兴奋性的影响,对15例急性脑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双侧内关穴,分别于针刺前、后行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取两组被试静息态的fMRI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不同脑区的脑功能激活图像。【结果】患者针刺后,在右侧枕叶和左侧顶叶存在正激活,而左侧运动区有负激活。健康人针刺后,在双侧顶叶和枕叶出现正激活,在双侧额叶出现负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存在差异,提示针刺内关穴对机体病理与生理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激活的异同。方法:7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左右不同脑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常规针刺对双侧颞叶和左侧枕叶、右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皮部浅刺对右侧枕叶、左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结论: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部功能区激活无显著性差异,但表现有常规针刺更能激活双侧颞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