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 对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及其毗邻的四川省石渠县分离的34株3种生态型(青海田鼠型、祁连山型、青藏高原型)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型鼠疫菌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34株不同生态型鼠疫菌进行扩增,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扩增产物在凝胶电泳上显示的条带,除3株菌不同外,其余31株菌无差异.结论 三江源地区青海田鼠型、祁连山型、青藏高原型鼠疫菌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 (以下简称鼠疫菌 )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基因类型。方法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结果 扩增的 13株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在凝胶电泳所显示的条带 ,除 3株菌缺少部分条带外 ,其余菌株基本相同。结论 青海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布氏田鼠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具有相似性 ,在遗传学上属于同源。  相似文献   

3.
史书文等(1983)研究证明,中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大多数生态型鼠疫菌可产生PstI但对PstI不敏感,仅在锡林格勒高原疫源地分离出的鼠疫菌能产生PstI且对PstI敏感,这也是锡林格勒高原布氏田鼠型菌株的一项重要特征[1].四川省石渠县及青海省称多县于1997年和2001年相继被发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李敏等[2]对该疫源地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鼠疫杆菌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为了明确该型菌株是否也具有对PstI敏感的特性,所以我们对青海称多及四川石渠两地自青海田鼠及其体外寄生蚤体内分离的鼠疫菌进行了PstI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确定该病源地鼠疫主要贮存宿主、主要传播媒介和分离自青海田鼠体内鼠疫菌的生物型;确定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青海田鼠对鼠疫菌的感受性,蚤的媒介效能,鼠疫菌生物学性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青海田鼠的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生态学指标以及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结果:该地区青海田鼠为鼠疫主要贮存宿主;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是主要传播媒介。1997年和2000年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鼠疫苗生物型属田鼠型鼠疫菌,并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提示该地区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的鼠疫菌属于一单独的型别。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流行季节4-9月,流行高峰6月中旬至8月上旬,呈单峰型。目前,已知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称多县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21000km^2。结论: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是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石渠县首次分离出鼠疫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示动物牧犬血清鼠疫 F1抗体阳性时 ,为获得判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的最直接依据 ,1997年我们在四川省石渠县俄多玛乡进行了以收集自毙动物分离鼠疫菌为主要内容的鼠疫疫源地调查 ,共分离判定出疑似鼠疫菌 5 4株 ,经送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复判鉴定 ,确认鼠疫菌 5 1株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自石渠县俄多玛乡 15 0 km2 范围内的动物材料 14种 2 49份 (自毙动物 183份 ,其中青海田鼠 131份 ;活体动物 6 6份 ,其中青海田鼠 44份 )和巢土材料 2 2份。培养基为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生产干燥赫氏培养基 ,批号 970 …  相似文献   

6.
四川沔石渠县人间鼠疫菌株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7月四川省石渠县呷依乡1名牧民因剥取猞猁皮而感染腺鼠疫局继发肺鼠疫并造成当地人间鼠疫流行,发病5例,死亡5例。从1例死者肺脏中分离到鼠疫菌1株,根据卫生部有关菌株管理的规定。立即送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国家菌库进行复查和鉴定,结果如下1材料1.1被试菌株 石渠县呷依乡死者肺脏中分离的菌株,编号为川55。1.2对照菌株 青海省称多县旱獭分离鼠疫菌株950724、玉树县旱獭分离鼠疫菌株990766、四川石渠县俄多玛乡青海田鼠鼠疫菌株970001、假结核菌株 I型 5号。均由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甘孜州历史上尚未证实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通过近10年的鼠疫监测工作,1997年首次从该省的甘孜州石渠县青海田鼠体内分离到鼠疫菌,证实了该地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2007年9月德格县首次从旱獭体内分离到疑似鼠疫菌2株,按照卫生部菌种管理规定对2株疑似鼠疫菌株做了毒力试验.  相似文献   

8.
1997年四川石渠县首次被证实为鼠疫疫源地〔1,2〕,在从自毙青海田鼠中分离鼠疫菌的同时 ,获得 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1 1 噬菌体1 1 1 被试鼠疫噬菌体 自石渠县俄多玛地区的自毙青海田鼠中分离 ,编号分别为 0 4、15 7和 2 12。1 1 2 标准鼠疫噬菌体 由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生产 ,效价为 10 - 11批号为 980 1。1 2 试验菌株 强毒鼠疫菌 19株 ,其中 14 1标准株 1株 ;自石渠县分离的鼠疫菌 1株 (菌号川 36) ;其余菌株均来自我国各鼠疫疫源地共 17个生态型。鼠疫弱毒株共 5株 ,菌号…  相似文献   

9.
称多县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多玛乡与青海省称多县珍秦乡接壤,无天然屏障,生境相似。1997、2000年在四川省石渠县俄多玛乡自青海田鼠体中共分离出鼠疫菌66株。为确定青海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性及疫源地的空间结构、动物鼠疫流行特征,赴称多县珍秦地区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鼠疫耶尔森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鼠疫菌的全DNA进行酶切,了解我国各别生态型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在核酸水平上的差异。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用PFGE可将20株鼠疫菌分成5个核型,I型为布氏田鼠型和青海田鼠型菌;Ⅱ型为滇闽居民区型菌和滇西丛谷型菌;Ⅲ型为祁连山型、青藏高原型和1株分离自四川患的鼠疫菌。西藏仲巴地区的2株菌各为一个型。结论 提示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可用于鼠疫耶尔森氏菌遗传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埃可病毒6型(ECHO6)福建龙岩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阐明ECHO6病毒福建龙岩分离株的分子生学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的基因关系。方法 采集暴发病例脑脊液标本,用RD细胞进行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及PCR序列分析确定其血清型别;RT-PCR扩增VP1基因全长,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进化树分析。结果 13例细胞培养阳性分离物经中和试验及序列分析结果均为ECHO6。随机选取4株病毒株进行VP1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 4个病毒株之间同源性>99%;与山东病毒株E6/SD/sewage/081226/2-2同源性高于其他参考株。在遗传进化树上,4株分离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 为C2亚型。结论 ECHO6是引起本次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儿童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C2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弄清云南省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为查明云南省甲型副伤寒高发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对常用多种抗生素敏感,但有部分地区的菌株出现三重及多重耐药。所有菌株的PFGE结果显示,9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Xba I酶切结果可分为两个大的聚类群,而且经Xba I和Spe I双酶切证实云南省不同地区、年份分离的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关系。结论云南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2种类型的优势菌株,并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关系,提示云南省不同地区、年份的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可能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则能给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四川省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做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SIPR)基因分型和地区分布研究,为四川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32株鼠疫菌培养和提取核酸,应用3对CRISPR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析,确定四川省鼠疫菌的CRSIPR基因型。结果 132株鼠疫菌共发现17种spacer,包括YPa 9种、YPb 5种、YPc 3种,新发现的1种space阵列。所有鼠疫菌株被分为2个CRISPR基因簇(Cc3',Ca7),3个基因型(37'型、22型和sc01型)。其中石渠县青海田鼠型菌株基因型为37'型,石渠县人间鼠疫的菌株为22型,德格县旱獭型菌株基因型为22型,巴塘县、理塘县、雅江县和新龙县旱獭菌株基因型为sc01型。结论 四川省鼠疫菌菌株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探索陕西省动物间鼠疫疫情的流行特点。方法常规方法测定2006年动物间鼠疫疫情中所分离的5株代表性鼠疫菌株的生化、毒力、毒力因子及质粒。结果所有菌株均符合鄂尔多斯高原沙鼠鼠疫菌的生化特性;LD,。在100~12.5亿之间;4种毒力因子n和PstI均存在,3株Pgm+,2株Pgm-;vw均缺失;检出6、45、65MD3种质粒。结论被鉴定菌株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鼠疫菌,毒力不完全,3株强毒菌,2株弱毒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类鼻疽监测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可疑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类鼻疽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和染色镜检对临床分离的类鼻疽进行鉴定。采用HGDI分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用MLVA4方法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并构建MST(最小生成树)揭示菌株的起源进化特征。同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4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中,有66%(109/164)的菌株分布于海南省的三亚、东方和乐东等西南沿海地区。MLVA4方法对菌株具有极高的分辨力,HGDI为0.988 7。4个分型位点的多态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0.913 0(L933),0.832 2(L2341),0.823 7(L1788)和0.809 6(L389)。164株类鼻疽聚为97个MLVA4基因型(GT1~97),其中33个为共享基因型表明该类基因型的菌株间可能有潜在的流行病学关联。另外64个为单一基因型且每株菌代表一个独特的基因型,表明该地区多于39%的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变异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分析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阐析病毒变异特征与趋势。结果 根据EV71分离阳性数及AFP病例报告率推算,2003-2012年6月福建省15岁以下儿童EV71相关AFP病例平均发病率为2.24/1 000万,2008年以来呈上升趋势。AFP病例或其健康接触者分离的EV71病毒散在分布于9个设区市,以5-6月份多发,76.0%(19/25)为3岁以下儿童,男童为女童1.5倍。90.91%(20/22)的病例在麻痹前有发热,以单侧肢体麻痹(63.6%,14/22)为主,5例麻痹前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发病60d随访时2例仍残留麻痹。25例病毒株均属于C4基因型,除2003年分离毒株为C4b亚型外,其余均属于C4a亚型,2009-2011年病毒株间同源性高,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代表株间同源性也较高,可能具有同一来源,并呈流行态势。结论 利用完善的AFP监测系统,分析EV71相关AFP病例发病情况及分离株病毒的特征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EV71流行强度及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基因阳性率、了解菌株CagA蛋白的可能分型、其羧端可变区EPIYA的数目以及与临床结果之间有无关联.方法:培养分离来自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 pvlori,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的状况.随机选择不同病种的cagA基因阳性(cagA~ )的PCR产物.通过转化质粒,进行cagA~ PCR产物测序,通过ExPASY-Tranlation软件获得cagA基因相应的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国际标准株NCTC11637的cagA基因以及CagA蛋白序列通过搜索NCBI(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获得.结果:60株H pylori临床株中,56例为cagA~ ,阳性率达93.3%.20例测序的结果表明,CagA蛋白结构可分为2种类型,19株东亚型和1株西方型.所有19株东亚型均为Yamaoka分型的A型,所有20例菌株的EPIYA的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结论:cagA基因阳性率在不同病种之间无差异.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蛋白的一级结构,与日本、韩国菌株一样,主要为东亚型,其CagA蛋白羧端可变区EPIYA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技术与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11-2013年分离自我省5个哨点医院的72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72株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90.3%),其中耐3~5种的为6株(8.3%),耐6~8种的为34株(47.2%),耐9~10种的为10株(13.9%)。7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45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5.6%~100%。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暴发的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及溯源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发生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血液及羊奶样品中的布鲁氏菌进行检测.根据AMOS-PCR和血清凝集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型鉴定,并采用MLST技术对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