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l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8例患者大出血中急诊栓塞,l0例患者出血后择期栓塞。在B超和X线联合导向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状静脉造影及栓塞。结果 l7例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其中l例栓塞后6h再次出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手术,血止。急诊止血率87.5%,栓塞成功率94.4%。l~24个月随访期内,再出血4例,肝功衰竭2例,肝癌2例,共死亡6例,l2例存活。结论 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B超和X线联合导向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对17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愈率为55.1%,好转率为43.8%,有效率为93.9%(P<0.005).结论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作为1种新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作为栓塞材料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的远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50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经皮肝TH胶灌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止血率达100%。随访3年,行PTVE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为25.00%,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注射TH胶术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53.24%。结论 PTVE手术安全,创伤小,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是治疗门脉高压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LGVE)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TIPS联合LGVE术治疗5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使用覆膜支架,术后给予抗凝治疗,使用内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了解支架通畅情况和患者再出血、肝性脑病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5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接受TIPS联合LGVE术。术后门脉压力由术前的35.7±2.1 cmH2O下降到25.3±2.3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5);术后随访7个月~5年,52例(96.3%)支架通畅,2例(3.7%)发生再出血,12例(22.2%)发生肝性脑病,51例(94.4%)生存。结论 TIPS联合LGVE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主要的并发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患者死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程序如下。 1.基础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失衡。(1)大出血病人应立即进行的是恢复血容量治疗而不是急诊内镜检查,进行快速补液,常用的是平衡液或糖盐水。抢救的开始阶段,应强调的是输液速度而不是液体的质。当中心静脉压<0.49kPa(5cmH2O)时可加速补液,>1.47kPa(15cmH2O)时说明补液过多,应停止输液。一旦休克纠正,就应重视补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8例,26例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42例进行了一年随访。结果门静脉穿刺插管成功率96.55%。急诊PTVE止血15例,止血率100%。随访期8例患者再次出血。3例大出血;5例少量出血。12月随访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消失35例(35/42)。结论PTVE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可作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出血期行急诊PTVE术,在PTVE术后给予输血、输液等对症和支持治疗。结果在本组31例患者,共行33次门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在PTVE术后,患者出血均立即停止。3例(9.7%)在1年内再次出血,其中2例急诊行二次PTVE术后出血止,1例(3.2%)再出血,经内科抢救无效而死亡;本组出现术后穿刺部位疼痛28例(90.3%),均在术后1~2天自行消失;低热2例(6.5%),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3.2%),咽喉部干燥不适1例(3.2%)。结论急诊PTVE术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一种紧急有效的止血措施,可控制急性出血,降低急性出血期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居第二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在内镜下连续套扎(EVL)治疗,其中38例追加组织胶注射胃底曲张静脉,通过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采用的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收集本院2007年4月-2008年5月行PTVE联合PSE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将12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A组,60例)和胃底静脉断流加脾切除组(B组,65例)分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血清ALT、总胆红素水平、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共112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分别为90.9%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B组血清ALT、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56U/L和86μmol/L)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65U/L和34μmol/L)及治疗前(分别为51U/L和45μmol/L)。A、B两组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率分别为7.3%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8.5%)、Child-Pugh C级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15和6/11)及急性胃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0%和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优于胃底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该技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特别对于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通连接注射针应用于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堵针发生率、注射时间、注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 方法 研究者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75例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计104个胃底栓塞注射部位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注射器与注射针之间加用三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注射器连接注射针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药物推注时长、使用后注射针通畅情况、注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实验组药物推注时长为4.173±0.392s显著短于对照组6.592±0.715s(P<0.001);②实验组注射针使用后效果52例全部为畅通;对照组44例为通畅、5例部分阻塞、3例完全阻塞(P=0.006);③实验组注射针使用后51例无出血、1例渗血;对照组50例无出血、2例渗血(P =0.467),无统计学差异;④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采用注射器与注射针之间加用三通的方法进行组织胶注射可以缩短推注药物时间,降低注射针阻塞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EV)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患者62例,其中33例(A组)接受TIPS联合GCVE治疗,29例接受TIPS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随访12个月。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FV)、门静脉压力(PVP)和门静脉压力梯度(PPG)。结果 在术后1个月,A组PVFV为(15.9±1.8)cm/s,显著快于B组【(14.1±1.9)cm/s,P<0.05】,PVP和PPG分别为(20.3±2.7)mmHg和(9.7±1.2)mmHg,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22.8±2.9)mmHg和(11.4±0.9)mmHg,P<0.05】;在术后12个月,A组曲张静脉再出血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B组的31.0%(P<0.05),而分流道畅通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93.9%和9.1%,与B组的93.1%和6.9%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死率为15.1%,显著低于B组的41.3%(P<0.05)。结论 采用TIPS联合GCVE治疗肝硬化并发EV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EV再出血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SVE)在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6例(均为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术后再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4例。所有病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实施PTSVE术。术后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复查C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14例(87.50%)患者PTSVE术取得成功,均获有效止血;2例(12.50%)失败;1例术后1周出现腹腔出血。术后1月复查CT,经评估显示患者食道静脉(P0.001)、食道旁静脉(P0.001)和胃底静脉(P0.001)曲张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PTSVE治疗血吸虫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合肝硬化严重,肝裂明显增宽,门静脉主干甚至分支裸露者。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防止原发性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FVB)和预防再出血十分重要.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Ab)列为首选防止FVB的一线药物,对高危性食管静脉曲张者主张行预防性治疗.β-Ab或与EVL合用亦是预防再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仍为首选措施,内镜疗法用于药物疗法失败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8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53例接受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36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及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联合组再出血率分别为0.0%、5.7%和15.1%,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患者分别为0.0%、16.7%(P<0.05)和44.4%(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但在6个月后又有所下降,两组生存患者 Child-Pugh评分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采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损伤小、安全性好,控制再出血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价各种因素对治疗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或组织黏合剂联合套扎治疗的肝硬化GOV出血或中重度GOV患者.调查入选时患者的基本情况、肝功能状况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再出血情况,运用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判预后预测指标.结果 157例患者中,26例发生再出血,中位再出血时间为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B4评分(Z=-1.282,P=0.100)及门静脉右支内径(Z=-1.812,P=0.035)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33,95%CI:1.045~2.874,P=0.033),且8.5mm为最佳诊断阈值(AUC=0.724,95%CI:0.537~0.91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6%.结论 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影响组织黏合剂预防出血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FIB4评分对预测治疗后复发或出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评估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出血或发生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并发EGV患者,采用AEFI测量肝实质剪切波速度(LSWV)和脾脏剪切波速度(SSWV)。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LSWV和SSWV诊断患者出血或发生门静脉血栓的效能。结果 在随访的3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未出血53例;EGV出血组LSWV和SSWV分别为(2.6±0.5) m/s和(3.3±0.5) m/s,显著高于EGV未出血组[分别为(1.9±0.4) m/s和(2.5±0.3) m/s,P<0.05];在87例患者中25例(28.7%)并发门静脉血栓,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分级、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感染、腹水、肝性脑病、LSWV、SSWV、EGV分级和EGV出血为EGV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LSWV和SSWV诊断EGV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AUC为0.893(0.829~0.946),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采用ARFI测量LSWV和SSWV可以帮助判断肝硬化并发EGV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