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质服务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将同质服务应用于疼痛护理,即成立疼痛管理小组,规范同质化疼痛管理制度,落实同质化疼痛护理培训。比较两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对疼痛控制及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同质服务应用于疼痛护理有助于规范疼痛护理行为,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在危重症护理学组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对医院危重症护理学组85名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营养知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由临床营养护理专科护士结合危重患者营养护理特点,主导制定临床营养知识培训计划,包括公共营养知识、疾病营养相关知识、营养治疗相关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营养评估和评价知识,采用理论授课、病例讨论和工作坊形式培训。结果 85名护士经过培训后临床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营养态度改变不明显。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可提高危重症护理学组护士临床营养知识水平,规范护士的临床营养行为,有利于促进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为持续改进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使用术后疼痛管理的策略和临床质量指标问卷、数字疼痛评定量表对86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疼痛强度的调查。结果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最痛疼痛评分分别为(5.04±1.67)分、(4.17±1.65)分、(3.73±1.46)分;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得分为(4.05±0.56)分。术后第2天与第3天最痛疼痛强度与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仍需改进,应落实医护合作的疼痛管理模式,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开展术后疼痛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实施与管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上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以更新知识为主旨的护理学继续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一起共同构成护理学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作出了护士连续注册需提供护理学继续教育合格证明的规定。根据这一指示精神,我院于1996年1月1日,在原分级医院护士分阶段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学继续教育,全部完成72学时25学分(年/人)的学习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1 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分析疼痛与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创伤骨科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差问卷和疼痛评估量表对创伤骨科随机收治的164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术后均应用PCIA及静脉滴注氟比洛酚酯50rag进行追踪调查,观察不同骨折部位、年龄、性别差异对疼痛及疼痛治疗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上肢骨折后中度及以上疼痛的患者为78%,女性疼痛程度高于男性,男性术后最大疼痛评分(4.71±0.899)分,均低于女性(6.05±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后疼痛最大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部位患者疼痛最大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疼痛情况因性别、年龄、部位而异,医务人员在患者骨折后予以合理的疼痛管理,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镇痛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循证护理提高泌尿科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结合临床实践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泌尿科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泌外科住院的119例术后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即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的泌尿科术后患者疼痛及疼痛控制满意度低的问题,查阅文献,找出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72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泌尿科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者对疼痛的体验,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医护合作小组的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方法 根据资历、值班时间将急诊科36名护士和12名医生划分为12个医护合作小组,每组3名护士及1名医生,按团队抢救配合流程进行3个月培训与实践.结果 实施后,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医护合作小组工作模式能增加急诊科医护工作配合度,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及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睡眠规范管理、疼痛管理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对骨质疏松老年人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7月期间,选取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的存在睡眠障碍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80例,遵循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睡眠健康教育配合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设计实施规范睡眠管理方案、疼痛管理联合脉冲磁场治疗的综合干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5周后,评测患者疼痛程度(NRS)和睡眠质量(PSQI),观察疗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NRS评分(3.89±2.894)较对照组(5.80±2.785)有所降低,干预组患者PSQI评分除睡眠时间这一维度外,总分及其余各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老年人的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为正确管理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提供依据。方法对178例骨科术后患者使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及临床质量评估量表(SCQIPP)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患者SCQIPP评分为2.9~4.6(3.8±0.5)分,评分最低的条目是"每天数次记录我的疼痛程度,医护人员总是让我来选择1~10,或作直线标记"(2.9±1.6),评分较高的条目是"我每天吃镇痛药,但并不总是我自己要求吃"(4.6±0.5)。结论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需加强对骨科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对疼痛进行合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级护理本科生2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名,观察组采取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70%以上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课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结论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设置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015例患者作为实施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 03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实施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构建管理模式,对实施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显著降低(P<0.01).结论 骨科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能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规范淋巴水肿专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化、同质化与系统化的淋巴水肿专科护理。方法 建立全院性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小组,制定小组工作职责、实施专科质量控制,进行包括专科护理门诊、分组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个案管理与延续护理、院内外问诊与会诊的临床工作与培训教学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管理。结果 近3年淋巴水肿康复中心门诊量达4 550例,网络会诊量1 532例,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量3 753例次;调查2 600例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患者,满意度为96.84%。结论 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小组的运行管理模式较好地满足了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需求,推进了淋巴水肿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癫痫护理专业组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历史对照设计,将2018 年收治的癫痫患儿502 例作为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提供常规护理; 将2021年收治的487例患儿设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儿童癫痫专业组的管理。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期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发作期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数低于对照组,其中在头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癫痫护理专业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儿童癫痫发作期的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改善照顾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疼痛管理质量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7)和观察组(n=484),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疼痛评估、镇痛处理及疼痛管理质控;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癌症疼痛管理质量指标监控,即确立疼痛管理质量指标,并将其与信息化系统联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肿瘤患者进行三级质量监控并实施疼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疼痛管理后,观察组疼痛评估落实率、镇痛措施落实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管理满意度4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依托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疼痛管理,有助于实现疼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提高疼痛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彭贞 《护理学杂志》2013,28(12):7-9
目的 针对肠造口患者构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肠造口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对33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后,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29%、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0、0.22.最终形成包括模式目的 、实施机构、组织结构、护士职责和工作内容5个部分22个条目的 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结论 专家对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的积极性和代表性较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目视管理中常用的定位、颜色、标识、看板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对实施目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安全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者低于实施前(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目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宁疗护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宁疗护护士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湖南省长沙、株洲和益阳地区的276名安宁疗护护士,采用疼痛护理工作现状调查表、中文版卡尔森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先决条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总得分为(3.05±0.49)分,既往实践、疼痛需求、创新、社会系统属性4个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48±0.85)分、(3.20±0.50)分、(2.80±0.75)分、(2.47±0.83)分。工作单位、职称、参加过疼痛护理培训、经常主动观察评估疼痛、在校接受过安宁疗护教育可解释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54.5%的变异(P<0.05,P<0.01)。结论 安宁疗护护士的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需加强安宁疗护护士疼痛教育培训,提高其循证式疼痛管理实践水平,提升安宁疗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