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密闭式吸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使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1],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在危重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总被引:67,自引:17,他引:50  
张劲  金环  陈冬娥  邓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3):54-55
将 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 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 ,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均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 .0 1)。提示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 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密闭式吸痰前是否需要常规给予预充氧。方法 选择27例患者,对每例患者密闭式吸痰前行吸氧(吸氧组)和不吸氧(不吸氧组)自身对照,分别记录患者吸痰前、吸痰后、吸痰后1 min时Sp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不同时间两组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干预效应均P>0.05,时间效应P<0.05、P<0.01;SpO2的交互效应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的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对于SpO2正常患者,密闭式吸痰前不建议常规给予预充氧,吸痰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吸痰时,对于如心功能不全、气道畸形、支气管哮喘等血氧饱和度有可能显著下降的患者,仍建议密闭式吸痰操作前给予预充氧,以提高氧储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袁继红  丁琼 《护理学杂志》2012,27(13):57-58
目的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CS)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50例在ICU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在CS期间,实施心理沟通、规范吸痰、严密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每次吸痰时间(13.2±1.6)s,吸痰前后心率均保持稳定。吸痰期间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或改善到正常范围内。仅发生呼吸道黏膜轻度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1例,未发生气道堵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CS期间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可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维持和改善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少,吸痰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赖凤新 《护理学杂志》2006,21(17):79-80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完成吸痰,且最大限度预防或减轻吸痰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近年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将7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及远程视频,与患者进行互动并给予专业性督导,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后3、6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3个月枕墙距、晨僵时间、胸廓活动度、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评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患者功能锻炼指导,可有效提高锻炼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液淤积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的有效吸痰策略。方法将231例建立人工气道72h内的R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方法按需吸痰,即评估气道痰液量后为患者行翻身、叩背后吸痰。观察组先行叩背,再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后翻身的同时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72h患者呼吸音和胸部CT片炎性片状影像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吸痰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痰液量较多患者实施体位转动同时吸痰的策略安全、有效,能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淑  黄娜 《护理学杂志》2016,(13):34-35
目的探讨卧床功能锻炼预防低血小板状态老年血液病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老年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床上功能锻炼,包括口面部运动、四肢运动和呼吸锻炼。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小腿周径减少2cm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卧床功能锻炼可预防低血小板状态老年血液病患者肌肉萎缩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2008至2009年期间收治的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病程、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皮疹特点和消退规律、各项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趋向低年龄组,76.19%为3岁以下儿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病率高于市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多数(71.42%)有发热,多数(97.62%)均有口腔疱疹及手足疱疹,合并支气管炎者32例、电解质紊乱者8例、咽峡炎者5例和肝损害者1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多见,12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炎,可出现心肌受损及肝功能受损,尚未发现肾功能损害,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家庭小贴士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参考糖尿病饮食、运动口诀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制作出8幅图文并茂的糖尿病家庭小贴士。选取来自2个社区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每月参加1次社区组织的糖尿病集中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自制糖尿病家庭小贴士,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各维度评分(除遵医嘱服药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糖尿病家庭小贴士能够通过不自主的视觉刺激对患者起到随时提醒和指导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losed-circuit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CES) is advocated for preventing hypoxemia caused by the loss of lung volume resulting from 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E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CES and OES on tracheal secretion removal has never been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The authors designed a two-part study aimed at comparing gas exchange and efficiency between OES and CES performed at two levels of negative pressure. METHODS: Among 18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9 underwent CES and OES at 3-h intervals in a random order using a negative pressure of -200 mmHg. Nine other patients underwent CES twice using two levels of negative pressure (-200 and -400 mmHg) applied in a random order. After each CES, a recruitment maneuver was performed using 20 consecutive hyperinflations. Tracheal aspirates were weighed after each suctioning procedure. Arterial blood gases were continuously recorded using an intravascular sensor. RESULTS: 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induced a significant 18% decrease in arterial oxygen tension (Pa(O2)) (range, +13 to -71%) and an 8% increase in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 (Pa(CO2)) (range, -2 to +16%) that persisted 15 min after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CES using -200 cm H2O did not change Pa(O2), but tracheal aspirate mass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OES (0.6 +/- 1.0 vs. 3.2 +/- 5.1 g; P = 0.03). Increasing negative pressure to -400 cm H2O during CES did not change Pa(O2) but increased the tracheal aspirate mass (1.7 +/- 1.6 vs. 1.0 +/- 1.3 g; P = 0.02). CONCLUSIONS: Closed-circuit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followed by a recruitment maneuver prevents hypoxemia resulting from OES but decreases secretion removal. Increasing suctioning pressure enhances suctioning efficiency without impairing gas exchan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对89名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54.21±16.00;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3.74±7.34、14.83±5.67;患儿父母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P0.01),可解释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24.6%。结论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与反刍性沉思存在相关关系。鼓励并引导父母主动思考事件意义,寻求问题解决等目的性认知加工,促进其体验更多创伤后成长,对促进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对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84例患者按照床号分为对照组48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对患者进行护理,接班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对上一班的护理服务工作情况,并针对问题及时改进。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顾客满意服务交接班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