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现阶段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影响因素并总结有专业护理需求人群的共同特征。方法抽取荆门地区600名居家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多重对应分析显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在2条及以上,健康花费400元/月以上者与需要专业护理服务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较高文化程度、较强获取知识能力、有一定健康保健支出为需要专业护理服务老年人的共同特征。多重对应分析能直观地反映变量间关联度,对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失智老年人居家照顾者照顾负荷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居家照顾者负担量表(CBI)对80名社区失智老年人居家照顾者进行测评。结果 80名社区失智老年人居家照顾者照顾负荷得分为54.72±13.15,得分率57.00%。多元回归分析示,影响照顾负荷的因素包括失智老年人患病严重程度、最近一年有无意外事件及家庭人均月收入(P0.05,P0.01)。结论社区失智老年人居家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照顾负荷,需加强对社区失智老年人居家照顾者的关心,在社区开展的失智症护理干预指导及照顾者自我生活干预指导,提高其照护能力,减轻照顾负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具体需求。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232名,对养老模式选择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情况及目前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蒙古族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最多,占89.7%,其次为选择养老院(7.8%)。蒙古族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中,生活照顾类需求较多的是开设"老年餐桌"(38.5%);医疗保健类对水平较高的社区蒙医医院需求最大(占29.3%);精神文化类对增设棋牌社需求量最大(占25.0%)。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受文化程度、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以及居住方式的影响(P0.05,P0.01)。结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青睐社区居家养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以蒙古族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情况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群体的个体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提出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3个城市共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495名脑卒中老年人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生命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社区康复护理方面的调查。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总需求得分为(72.87±11.32)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健康教育86.67%、康复护理技术66.03%、一般治疗技术56.90%。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独处时间、经济收入、就医距离、EQ-VAS评分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脑卒中老年人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较高。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从政府、社区、医院、家庭、市场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提高脑卒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城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四川省6个地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便抽样640名城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0名老年人中,8.1%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0.3%选择机构养老,81.6%选择家庭养老。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与子女关系满意度、子女个数、养老费用来源个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越高、与子女关系越不满意的老年人越愿意接受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养老费用来源个数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结论家庭养老仍然是城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合理利用养老资源,实现"健康四川2030"健康老龄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587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居家不出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87人中居家不出107人(占18.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来源、患病种数、吸烟饮酒情况、活动爱好、锻炼身体、助行器使用、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及社会支持度的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高龄、缺乏活动爱好、疏于锻炼身体、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收入低下是居家不出的危险因素(OR=3.062~33.199)。结论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帮助老年人尽可能多地外出,以丰富老年人生活,实现积极养老。  相似文献   

7.
居家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照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居家老人护理需求问卷对450名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患慢性病430人(95.6%),居前5位的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腰腿疼痛及糖尿病;276人(61.3%)月收入≤1 000元;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者护理需求存在差异(均P<0.05);12项护理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测量血压、注射(56.7%)、康复期间护理(48.2%)、健康讲座与咨询(44.4%)、住院陪床(43.1%)、陪看病取药(36.7%).结论 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收入偏低,有较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应针对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居家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其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居家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开展针对性的护理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居家老人护理需求问卷对450名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430人(95.6%),居前5位的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腰腿疼痛及糖尿病;276人(61.3%)月收入≤1 000元;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者护理需求存在差异(均P0.05);12项护理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测量血压、注射(56.7%)、康复期间护理(48.2%)、健康讲座与咨询(44.4%)、住院陪床(43.1%)、陪看病取药(36.7%)。结论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收入偏低,有较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应针对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居家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其基本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ADL)状况.并探讨其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估量表(OARS)随机对武汉市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48名社区老年人的ADL及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ADL功能良好者占44.9%,ADL功能障碍者占55.1%.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个人照护、照顾性雇用、持续性监护及护理性照护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ADL功能状态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各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和ADL功能下降,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需求上升,应加强对其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ADL)状况,并探讨其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估量表(0ARS)随机对武汉市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48名社区老年人的ADL及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ADL功能良好者占44.9%,ADL功能障碍者占55.1%。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个人照护、照顾性雇用、持续性监护及护理性照护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ADL功能状态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各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和ADL功能下降,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需求上升,应加强对其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