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新护士入科时间,将2018年8月入手术室的新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带教;将2019年8月入手术室的24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危险预知训练.培训6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安全态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安全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工作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手术室新护士开展危险预知训练,能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安全态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景体验法在新入职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入职及轮转护士按时间顺序分组进行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培训,对照组(2014年1~12月)30名按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观察组(2015年1~12月)32名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对不良事件认知的5个条目(除外不良事件的定义)及态度的2个条目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19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49件。结论情景体验教学法能提高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从而提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进院的22名手术室新护士为对照组,2015年进院的20名手术室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培训。结果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培训教学方法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2个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带教老师对观察组综合能力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增强对手术室工作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状况,为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对163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C-SAQ 6个维度均分3.95~4.57;不同学历、科室、是否接受护理安全培训及有无发生护理差错的新护士C-SAQ总分或部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新护士安全态度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需对本科生、未接受护理安全培训及发生过差错的新护士加强管理和培训,重视对妇产科和儿科新护士的安全综合管理,提升新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新护士入职时间,将2017年的4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 按常规进行岗前培训;2018年54名新护士作为实验组,在实施常规岗前培训基础上,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培训课程中实 施危险预知训练。在岗前培训结束及临床工作3个月后,分别采取多站点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 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考核中存在的违反核心制度问题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工作1年内不良事件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危险预知训练作为对新入职护士的创新培训方法,能有效提升年轻护士护理安全风险意识,降低护理不 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2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法进行教学.结果 观察组案例操作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降阶梯思维培训能提高新护士识别及处理急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案情景模拟教学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和总结上年度新护士发生的不良事件基础上,制定基础疾病护理预案、专科护理预案、监护室抢救预案、非专科常见病及难见病护理预案22项,并采用预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22名新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结果实施预案情景模拟教学后,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4%下降至0.4%,教学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案情景模拟教学可快速提升新护士病情观察和临床适应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实景教学用于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入职新护士175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集中进行护理安全理论培训。将2020年7月入职新护士180人作为实验组,实施全脱产临床实景培训,培训内容为护理安全相关的11项护理核心制度,新护士以小组形式轮流进入病区,培训小组按照培训清单逐项开展临床实景培训。结果培训后两组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安全胜任力中以患者为中心、安全风险管理、循证护理实践、临床实践、持续质量改进5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采取临床实景教学法对新护士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可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水平,并促进其患者安全胜任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行动学习法在血液净化护理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6月和2009年6月招收的25名学员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和2011年6月招收的24名学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观察组采用行动学习法:分别在第1~7阶段,在建立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支持与鼓励,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结果 两组实践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行动学习法可使学员短期内显著提高血液净化护理实践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红艳  徐霞  潘慧 《护理学杂志》2012,27(15):17-19
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操作示范、角色换位训练与考核、上岗考核等。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与换液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的换液培训可提高儿科新护士输液操作水平,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根据事件危险程度针对性处理,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制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护理部和病区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即护理人员针对某一护理安全问题,结合盘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头脑风暴法后护理差错缺陷登记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而实际发生数下降,护理人员参与安全讨论的时间及发言人数显著增加(均P〈0.01),护理人员对待安全讨论的满意度从引.87形提高到98.16%(P〈0.01)。结论将头脑风暴法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讨论,运用4M1E原因分类模式系统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实施可从系统角度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理人为差错的特点及其与不良事件的关系,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从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护理不良事件,根据SRK模型进行人为差错分类。结果共收集护理不良事件806起,其中护理人为差错占74.32%,非人为差错占25.68%;在护理人为差错中,规则型错误所占比例最高(58.43%),其次为技能型疏忽和技能型遗忘(分别为22.37%和11.69%),知识型错误和规则型疏忽占比较少(分别为7.18%和0.33%);不同类型护理人为差错导致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型错误、规则型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技能型遗忘和技能型疏忽(均P<0.01)。结论护理人为差错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知识型及规则型人为差错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后果较严重,需要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防范护理人为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护士在上机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包括次数、持续时间、来源及结局等。结果 共观察34名血液透析护士1 630例次上机操作,发生护理中断2 611次,平均每个上机过程发生中断1.6次。中断事件主要来源于护士同事(46.3%)、患者或家属(42.0%);中断原因前3位为协助双人查对(45.5%)、与治疗相关的交谈(22.0%)、与治疗无关的交谈(16.4%);护士采取的应对方式为立即应对(57.2%)、多任务(20.2%)、延迟执行(18.6%)、拒绝执行(4.0%);中断事件导致消极型结局2 354次(90.2%),其中43次上机错误/隐患事件(1.6%)。结论 血液透析上机阶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且多为消极型结局,可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应加强对护士透析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 中断事件认知培训,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减少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急诊科护士应对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调查问卷对武汉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定义的了解、发生后的不良影响及学习其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59±0.93、3.65±0.89、4.42±0.73。94.30%认为护理中断事件对正常工作有影响;90.61%同意护理中断事件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态;62.42%认为急诊科中断事件发生在夜间;90.60%认为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来源主要是患者和家属;89.93%经常在给患者做治疗时被打断,87.92%经常被"催促实施治疗"、"问路及各种咨询"打断。结论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件相关知识的了解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急诊科是护理中断事件的高发场所且夜间发生较多;护士经常在做治疗时被患者或家属打断。管理者应加以重视,加强针对性管理,以减少急诊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安全信息警示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对低年资护士实施护理安全信息警示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35名低年资护士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同时给予安全信息警示管理,包括建立护理安全信息警示管理体系,制定并应用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执行安全信息警示管理并反馈等.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信息警示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安全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安全追踪检查小组,追踪单个患者的就医经历,对患者从就诊到出院期间得到的照护、治疗和服务过程进行连续追踪,个案追踪中发现问题转入系统追踪,以寻求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原因,部分问题进行全院专项调查,了解全院发生情况,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追踪方法学应用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不良事件根因分析,以及跌倒、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意外事件风险评估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的应用能够发现传统检查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寻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和根本原因,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安全追踪检查小组,追踪单个患者的就医经历,对患者从就诊到出院期间得到的照护、治疗和服务过程进行连续追踪,个案追踪中发现问题转入系统追踪,以寻求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原因,部分问题进行全院专项调查,了解全院发生情况,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追踪方法学应用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不良事件根因分析,以及跌倒、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意外事件风险评估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 追踪方法学的应用能够发现传统检查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寻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和根本原因,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