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穿刺点止血的较好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拔针后分别予内瘘侧前臂水平与抬高30°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患者采用两种止血方法在止血时间、出血量、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抬高内瘘侧肢体30°止血有效、安全、简便,减少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我院自2003~2006年对使用内瘘透析的患者,全部使用弹力松紧布缝以粘扣的方法止血,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形成后,瘘侧肢体出现肿胀是由于静脉离断后相应的侧支循环尚未建立,而使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为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内瘘侧手臂的肿胀,常规方法是使用小棉垫或枕头支撑内瘘侧手臂使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但小棉垫或枕头有支撑力差、易变形、角度不好掌握等缺点,影响动静脉内瘘形成效果.鉴此,笔者研制了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架,确保内瘘侧肢体处于功能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长期使用率。方法加强对新做的内瘘促使成熟,成熟内瘘在使用中、拔针后及透析期间的护理。结果有效的减少了内瘘的并发症,保证充足的血流量,提高了长期使用率。结论重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85年1月~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3%,3年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为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对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建立的内瘘会出现成熟不良,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增加住院率。AVF的成熟是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明确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就AVF成熟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及要求,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4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9例患者以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期间加强内瘘术后早期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正确设置脱水量,正确处理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早期处理,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日常维护。结果血液透析期间4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其中3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造瘘后应用良好,1例经溶栓处理后恢复正常;余25例内瘘正常。29例均按疗程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是内瘘正常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应用于外科手术,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联合瓣膜病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两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术中固定腕部,对照组使用500mL输液袋垫于手腕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和固定后,直接将手臂裹进床单放置于体侧。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因监测效果不佳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桡动脉穿刺相关不良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中使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有助于穿刺成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性动脉瘤及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143例.三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顺穿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 顺反穿交替穿刺技术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对髋关节支具进行改良,并应用于2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通过固定髋关节使之保持伸直状态,即用腰部绑带、腿部绑带分别将腰部固定器、腿部固定器固定在腰部和腿上,调节好上、下支撑杆,使其固定和不可扭转,然后用弹性绑带交叉固定沙袋,松紧以可以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结果 20例患者使用改良式髋关节支具压迫止血,穿刺部位未发生血肿、假性动脉瘤、渗血等并发症,肢体可适宜活动,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改良髋关节支具的应用,可增加肢体活动范围,避免长时间制动身体所致的僵直不适;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效果较好,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接骨木水煎剂浸泡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瘘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接骨木水煎剂浸泡动静脉内瘘侧肢体,每次30min,每日2次,共8周。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管弹性、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管杂音、肿胀、皮肤淤斑较对照组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接骨木水煎剂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