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梁跃  成海燕  曲由  于建春 《新中医》2012,(3):169-170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贮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l,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储尿和排尿均为反射活动,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交感、副交感和躯体神经)的控制下协调完成。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膀胱( neurogenic bladder , NB )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所有可能累及储尿和(或)排尿生理调节过程的神经系统病变,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 , 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DNB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所以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中药封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来回慢慢滚熨,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2],有调理气血、通窍活血、利水消肿之功。2010-01—2012-12,我们采用中药封包治疗DNB 25例,并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晓亚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36-136
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1]。这些症状使病人产生痛苦、焦虑、紧张、绝望等心理,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我院神经内科采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使  相似文献   

4.
杨伟东  双卫兵 《中医药研究》2013,(12):1507-1510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一类由神经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失常,因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的疾病的总称,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尿路神经肌肉失调.其临床表现可以随病因的不同而变化.在长期的疾病作用下,患者既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反应,也可以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神经源性膀胱病因十分复杂,但目前还没有大样本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本文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感染及免疫性疾病、先天遗传以及医源性等方面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进行了划分,并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加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71-173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采用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中白细胞数、清洁尿培养细菌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的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少、残尿量减少、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症状评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尚处于初期阶段,膀胱造瘘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发症及后遗症一直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疗法治验1则,与同道分享,以期进一步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因自主神经尤其是副交感神经障碍所引起的排尿反射异常、膀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无力、尿潴留。其病因主要是膀胱排尿神经、排尿肌障碍,导致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我国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高于l型糖尿病,约为60%,且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出现的尿潴留可明显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长期尿潴留可因压力上传,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和缺血,甚至坏死,导致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1]。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治疗以滋阴益肾、温阳化气、通关利尿为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其发病多由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支配膀胱及尿道括约肌神经引起的并发症,占糖尿病患者的40%~80%。其主要表现为:排尿间隔逐渐延长,随着病变进行性加重。最终发生逼尿肌失代偿,逼尿肌收缩无力,可出现排尿用力,尿线无力,排尿不净,尿潴留及溢出性尿失禁,伴腰痛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属“淋证”、“癃闭”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进一步发展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糖尿病影响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7%~85%。由于排尿障碍,易致顽固性尿路感染,加重糖尿病以至影响肾功能,甚至造成肾衰竭,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导致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继而表现为排尿不尽、尿潴留等,即所谓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大多数患者多采用间歇性自行导尿,但可能造成尿道损伤,病程长者易并发尿路感染。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病人不便导尿,需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或尿道改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采用推拿手法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而且没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试诊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神经原性膀胱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泉霖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0):448-449
糖尿病患者可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膀胱平滑肌麻痹,排尿功能障碍,以致尿潴留或溢出性尿失禁,称为糖尿病性神经原性膀胱。有报道〔1〕指出,88%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泌尿系统症状,其中约有52%的病人膀胱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发病早期主要为膀胱感觉神经受损,开始症状为排尿次数减少,尿流无力,膀胱排空不全,充溢性尿失禁等,因此常不能引起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由于膀胱充盈不能引起病人的排尿感,易出现尿潴留。长期尿潴留可引起肾脏感染或出现氮质血症,诱发肾衰竭。其诊断要点主要包括:(1)糖尿病病史;(2)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外周神经损害症状与…  相似文献   

12.
张风梧 《中医杂志》2011,(Z1):190-19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尿潴留可引起尿路感染、输尿管扩张、肾功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的总称~([1])。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膀胱感染、上尿路损害和肾衰竭~([2]),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目前,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法逐渐增多,找到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神经电刺激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最具前景的途径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由于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长时间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等,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害而引起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2000年5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后引起膀胱储尿或排尿功能障碍,以尿失禁或者尿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引起泌尿系感染,最终引起肾积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危及生命。前期的研究提示我们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单纯的康复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1]。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及长期被针刺的接受程度比较差,考虑到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具有无创伤不致引起人们的恐惧、  相似文献   

17.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道刺激症状而无明显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菌尿的一组症候群的总称。由于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电针加TDP照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作组共收集1993-1995年42例门诊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6~对岁,病程05-6年。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发作性尿频、尿急、外明及耻付联合上不适、排尿后疼痛等症状,多次尿常规及尿培养(-),排除生物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多项检查提示均无明显膀优尿道器质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明确诊断为本病者。[治疗方法]取穴:第1组:中极、关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电针治疗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系统尿流动力学评价。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尿,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电针疗法增加了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逼尿肌的有效收缩,显著改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使处于松弛状态的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张力增加,产生排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盛辉 《河南中医》2007,27(10):20-20
糖尿病性膀胱病又称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是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以及膀胱逼尿及病变而致尿频、尿急、尿流变细变缓、排尿困难、尿淋漓不尽、下腹胀满不适等症.笔者近年来自拟春泽方治疗该病25例,并定期进行了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外伤损伤脑干以下脊髓造成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伴失禁.脊髓损伤的全球发病率为(20~60)/100万[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2].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尿潴留、尿路感染及慢性肾衰竭[3].目前国内外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方法主要有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加压排尿和扳机点排尿、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4].针灸疗法能改善患者输尿管、尿道括约肌等损伤部位的微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促进恢复,且损伤性小、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无毒副作用等,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针对此病临床取穴杂乱,但八髎穴仍被作为基础穴位广泛应用[5].笔者(第一作者)在跟随尹丽丽副主任医师临床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到其采用深刺八髎穴合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1例,收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