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阴虚和阳虚患者在真气意念调息功法训练前后甲皱微循环的流态和形态。方法 :全部 5 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 ,取坐位 ,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 ,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 ,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 ,调息凝神 ,屏弃杂念 ,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 ,每天练功两次 ,每次 1h。 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 ,每次 1h ,每天两次 ,限制其体位 ,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 :练功前阴虚组以微循环少数血管血流增速、多数血管充盈不良及缺血为其特征 ,而阳虚组则以微循环过度充盈、血流缓慢瘀滞为其特征。练功后两组微循环机能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组织细胞和血液在微循环处所进行的物质交换的调控这一关键作用 ,有可能是它整体调整功效的“最后公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意念调息功法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进行气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证候,以及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c(血小板)、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A、M)、C3与CD3(T细胞总数)、CD4、CD8(T细胞亚群)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全部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2次,每次1h。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每次1h,每天2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观察了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不同阴虚证、阴虚证治疗前后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意念调息功法对于阴虚、阳虚患者的相关血液学与免疫学指导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真气意念调息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意念调息功法对 5 6例阴虚、阳虚患者进行气功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证候 ,以及Hb(血红蛋白 )、WBC(白细胞 )、Pc(血小板 )、IgG、IgA、IgM(免疫球蛋白G、A、M)、C3 与CD3 (T细胞总数 )、CD4、CD8(T细胞亚群 )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全部 5 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 ,取坐位 ,用耳留意呼吸 ,意念自然相随 ,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 ,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 ,调息凝神 ,摒弃杂念 ,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 ,每天练功 2次 ,每次 1h。 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取坐位 ,每次 1h ,每天 2次 ,限制其体位 ,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 :观察了真气意念调息功法对不同阴虚证、阴虚证治疗前后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表明意念调息功法对于阴虚、阳虚患者的相关血液学与免疫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 :真气意念调息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育疗法  相似文献   

4.
真气意念调息对人体生化-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5 6例阴虚、阳虚患者的生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分析。方法 :5 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行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 :取坐位 ,用耳留意呼吸 ,意念自然相随 ,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 ,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 ,调息凝神 ,摒弃杂念 ,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 ,每天练功两次 ,每次 1小时。 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亦取坐位 ,每次 1小时 ,每天两次 ,限制其体位 ,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 :阴虚组与阳虚组患者中NE(去甲肾上腺素 )、DA(多巴胺 )、5 -HT(5 -羟色胺 )、FSH(卵泡刺激素 )、LH(黄体生成素 )、T(睾酮 )、T3 、T4(甲状腺激素 )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偏移 ,表明按中医辨证分型的许多不同的现代医学疾病具有一些生化—内分泌指标的规律性分布。经过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意念调息后 ,虚证患者偏移的生化—内分泌指标向其平衡点移位 ,通过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 ,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结论 :提示意念调息功法通过特定信息的介导影响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活动从而调节或抑制人体的神经生化—内分泌激素的活动 ,再进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 ,促进其病理生理指标的复原 ,这可能是真气意念调息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56例阴虚、阳虚患者的生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分析。方法:56例慢性病患者由真气运地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静功五步法: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念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摒弃杂念,使大脑皮层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两次,每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亦取坐位,每次1小时,每天两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结果:阴虚组与阳虚组患者中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5-HT(5-羟色胺)、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T(睾酮)、T3、T4(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特性性偏移,表明按中医辨证分型的许我不同的现代医学疾病具有一些生化-内分泌指标的规律性分布,经过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意念调息后,虚证患者偏移的生化-内分泌指标向其平衡点移位,通过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提示意念调息功法通过特定信息的介导影响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的活动从而调节或抑制人体的神经生化-内分泌激素的活动,再进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促进其病理生理指标的复原,这可能是真气意念调息治疗虚证患者的重要机理之一, 出,对意会调息功效的作用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海吐纳功     
储维忠 《气功》1998,19(9):387-389
上海吐纳功是以调练呼吸为主的修炼方法,具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强体延年的功效,其练法特点是调息为主,调心、调形为次,呼吸方法与身体局部动作密切配合,从外观上可以反映调息状况。全套功法分为坐、立、行、卧四式。《气功》杂志1998年第3期刊出拙作“上海吐纳功对微循环影  相似文献   

7.
好友林君,才32岁出头,却已患慢性胃炎数年,曾数次住院治疗,效果甚微。后在我的劝导下,学练《气功》杂志上刊载的内养功、内气贯运法等功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练功6个月,胃镜复查已治愈,体质也强壮起来。现将其所练功法,整理如下。一、内养功功法患者采用自然深长呼吸,并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按吸一呼一停的呼吸方法锻炼,意守丹田,达到人静。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二、内气贯运法采取盘坐式,患者舌抵上跨,采用自然呼吸法,鼻吸鼻呼,后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法。意念:首先,按头一颈一肩一两#一躯一f一一两腿…  相似文献   

8.
气功愈痛经     
我过去每到了月经期,就会坐卧不安,腹部疼痛件下坠感,腰能部又胀又痛,腿膝酸软无力,心情烦躁,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真是说不出的难受。后来我根据自己的练功经验总结出一套功法,每天坚持练功,!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坚持至今未再复发。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有同样的烦恼,不妨试试。现将具体方法介绍于下。一、动功1全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舌顶上愕,呼吸自然,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要点:松静自然,神光内守,意想自己的身体处于大自然精华真气中,全身放松至腹部,腹部放松至丹田,想3次,想通…  相似文献   

9.
无极内功的逆式呼吸法吸气时收小腹,挤压内气沿背部上升,至上不动为止。肠、胃、肝、心。肺等器官因真气上升被绵绵不断地向上推动,当鼓腹呼气时各种器官又不断地被松驰下降。通过真气不断地循环往复,内脏器官不断地受到强有力地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的流畅,达到了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强身健体的目的。无极内功道式呼吸法在练功过程中不需要意守、观想,因而也不会出偏差。此功法简便易学,时间、地点、方位均不受限制。介绍其两种简易练法:一、站功:两腿微屈,两脚与肩同宽,腰伸直,头微顶,两目先平视前方后微闭,唇、舌任其自然,…  相似文献   

10.
痛经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经宁对阳虚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甲襞微循环、雌二醇(E2)、孕酮(P)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痛经宁,每次6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40例予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均3个月,并在经潮24h内取外周静脉血检测E2、P及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重、中度原发性痛经的痊愈率治疗组为32.1%,对照组为5.4%,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甲襞微循环、痛经症状积分的改善及对经期P的调节症状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痛经宁治疗阳虚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且有改善微循环、调节经期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庆菊  陈邦国 《针刺研究》2012,37(6):476-481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2)、电针组(n=32),后两组再各分为再灌注后1d、2d、4d、8d4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0.5h再灌注1h后每天行1次电针治疗,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穴。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的超微结构,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损害明显,缺血侧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大脑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水平与相应时相的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促使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合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可进一步促进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 mRNA的表达并调控血管新生,帮助脑内微血管的功能重建是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早期证候表现及虚实演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8 h,术后24 h以及48 h 4个时间点进行临床调查,并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进行证候及证候要素诊断,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证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①547例患者证候要素检出为:术前气虚474例、热蕴292例、血瘀264例、阴虚263例、阳虚251例、气滞186例、寒凝164例及痰浊157例;术后8 h气虚450例、阴虚291例、热蕴241例、血瘀194例、痰浊138例、阳虚112例、寒凝79例、气滞65例;术后24 h气虚434例、热蕴284例、阴虚258例、血瘀128例、痰浊113例、阳虚97例、气滞75例、寒凝70例;术后48 h气虚394例、热蕴294例、阴虚251例、血瘀115例、痰浊93例、阳虚93例、气滞75例、寒凝65例。②各证候要素术后变化为:术后8 h较术前气滞下降65%、阳虚下降55%、寒凝下降52%、血瘀下降27%、热蕴下降17%、痰浊下降12%、气虚下降5%,而阴虚上升11%;术后24小时较8小时血瘀下降34%、痰浊下降18%、气滞上升15%、阳虚下降13%、寒凝下降11%、气虚下降4%,热蕴上升18%、阴虚下降11%;术后48 h较24 h痰浊下降18%、血瘀下降10%、气虚下降9%、寒凝下降7%、阳虚下降4%、热蕴上升4%,阴虚下降3%,气滞未改变。③2013年与2017年两次调查的证候要素检出率不同,2017年组术前、术后8 h和术后24 h痰浊和热蕴,术前寒凝、气滞和阳虚均高于2013年组(P < 0.05);术后3个时点血瘀和气滞,术后48 h寒凝和阳虚,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48 h阴虚以及4个时点气虚均低于2013年组(P < 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证候表现,呈一定的规律性,实性证候要素检出减少,对虚性证候要素的改变呈多样性,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6):753-755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2只,禁食12h,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另选取11只大鼠做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每天干预1次,12周后检测大鼠的热痛潜伏期、神经血流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神经传导速度,并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热痛潜伏期延长,神经血流量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髓鞘松解;耳部及上肢末端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下肢末端血流灌注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热痛潜伏期缩短,神经血流量增大,神经传导速度增快,神经束膜整齐,耳部及上肢末端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明显增加,下肢末端血流灌注量增加。结论:复方血栓通可能是通过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灌注量,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每粒5 mg)、β-受体阻滞剂(每粒5 mg)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每粒4 mg)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每粒100 mg),每日1次,每次1粒。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四逆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24 h平均血压、24 h血压标准差)变化,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9.0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诊室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小时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白天收缩压标准差、24小时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汤加减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加用中药复苏合剂对舌下微循环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筛选162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纳入的8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和复苏合剂组41例,两组均按照2016年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复苏合剂组同时加用中药复苏合剂10 g,每日3次,口服/鼻饲,疗程5天。监测两组患者0、24、72、120 h舌下微循环指标:包括血管总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血管灌注比例(PPV)、血管平均血流指数(MFI)的变化;观察28天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同期比较,复苏合剂组治疗72、120 h时MFI值升高(P<0.05,P<0.01),治疗24、72 h时PPV值升高(P<0.05,P<0.01);TVD、PVD值在各时间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合剂组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P<0.05);复苏合剂组28天病死率低于常规组(29.3%vs.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2)。结论复苏合剂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列缺穴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鸿霞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43-844
目的观察列缺穴单穴和配伍及落枕后患者就诊的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与配伍组,按患者就诊时间单穴组42例分为24 h内21例,24 h外21例;配伍组42例,分为24 h内21例与24 h外21例。单穴组运用一侧发病取对侧列缺穴,双侧发病取两侧列缺穴;配伍组列缺穴加风池、大杼、天柱、天窗、肩中俞。两组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对发病后24 h内和24 h外就诊患者进行治疗1次、2次、3次的疗效观察。结果 24 h内就诊患者两组治疗效果1次治愈率为单穴组95.2%,配伍组100%;24 h外就诊者1次治愈率为单穴组28.6%,配伍组38.1%;3次治愈率单穴组76.2%,配伍组95.2%。结论 列缺穴治疗落枕疗效与发病后就诊时间及配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912液防治大鼠内毒素所致急性DIC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 DIC 形成过程中活体肠系膜微循环状态的病理改变以及912液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内毒素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间隔24h 两次注入内毒素,于第2次注入内毒素后,暴露肠系膜,持续观察2~3h。静脉推注吖啶橙,以落射的紫外线激发荧光,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皮、白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血栓。结果在内毒素组大鼠肠系膜微小静脉中可以观察到荧光标记的白细胞贴壁、聚集和白细胞血栓,并可见到血流减慢、停滞及微血流流态的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肾、肺组织内的微血栓。中药预防组可见内毒素引起的白细胞贴壁、聚集现象明显减轻,无血流流速的减慢和停滞。中药治疗组,可见黏附、聚集的白细胞脱落,已形成的白细胞血栓部分溶解脱落,并使已停滞的微血管血流具有重新恢复的趋势。结论 (1)用 Schwartzman 现象的原理,以静脉推注内毒素诱发,可成功地制成实验性 DIC 的动物模型。(2)本模型显示如下的肠系膜微循环病理改变:毛细血管内白细胞黏附、聚集及白细胞血栓形成;血流流速减慢及血流停滞,流态呈粒流、粒摆流;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肺、肾组织中有瘀血、血流停滞、白细胞聚集及弥漫性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及继发出血。(3)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126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随机分为光电音治疗组、针刺组和安慰剂组,每组42例。光电音治疗组和针刺组均进行辨证取穴,肝火亢盛型取太冲、曲池,阴虚阳亢型取太溪、三阴交,痰湿壅盛型取足三里、丰隆,阴阳两虚型取太溪、关元,分别采用多模式音频脉冲光电治疗仪和针刺治疗,每天1次。安慰剂组口服淀粉片剂25mg,每次1片,每天3次。3组均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光电音治疗组和针刺组均可降低血压(均P0.01),且光电音治疗组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更佳(P0.05)。光电音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5%(38/42),优于针刺组的71.4%(30/42,P0.05)与安慰剂组的19.1%(18/34,P0.01)。光电音治疗组和针刺组均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音频脉冲光电治疗仪治疗原发性1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阐释大黄炮制前后对其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7组,实验组灌胃热性中药造模28天,第22天开始皮下注射盐酸洛哌丁胺,每天两次,并给予两个剂量组的生/熟大黄和阳性药。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结果生、熟大黄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各剂量组对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P0.05~0.01)的改善作用。结论熟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强于生大黄,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治疗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抗疲劳能力及其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电针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再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制作老年阳虚模型。"双固一通"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百会",电针对照组取"中极""阴陵泉""印堂",每次治疗15min,每周治疗6次,共4周。以游泳力竭实验潜伏期判定大鼠抗疲劳能力;采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肝脏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包括Ⅲ态呼吸耗氧速率(R 3)、Ⅳ态呼吸耗氧速率(R 4)、呼吸控制率(RCR)以及磷氧比值(P/O)。结果:各组大鼠平均游泳力竭时间比较,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比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且"双固一通"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线粒体R 3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异;模型组R 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双固一通"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双固一通"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肝线粒体RCR和P/O比较,模型组两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双固一通"电针组两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P<0.05),电针对照组两项指标与"双固一通"电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双固一通"配穴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阳虚模型大鼠抗疲劳能力,可能与其能降低老年阳虚模型大鼠肝脏细胞线粒体R 4,提高其RCR及P/O,改善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继而改善机体代谢有关,且"双固一通"电针疗效优于"中极""阴陵泉""印堂"配伍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