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鼻炎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射频等离子刀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8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术前及术后3、10个月的鼻气道阻力;并应用主观视觉10分评分表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10个月鼻开放感觉评分请况。结果:鼻炎组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5±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1±0.16)kPa/(s·L),10个月为(0.391±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0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0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18例唇腭裂患者二期鼻唇畸形修复时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的评分情况。结果:18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4±0.200)kPa/(s·L);术后6个月为(0.304±0.180)kPa/(s·L),12个月为(0.396±0.250)kPa/(s·L),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6个月为2.1±2.0,12个月为3.0±2.4,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应视为唇腭裂鼻唇畸形整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患者的鼻通气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 ,测定 17例慢性鼻炎患者 ,行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鼻炎组 17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 (0 .6 6 7± 0 .2 1) k Pa· s/ L;术后 3个月 (0 .30 2± 0 .17) k Pa· s/ L,10个月 (0 .397± 0 .2 5 ) k Pa· s/ L,统计学显示术后两者和术前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是 7.5± 1.5 ,术后 3个月 2± 2 .0 ,10个月 3± 2 .5 ,两者和术前相比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 ,同时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对27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实施双侧下鼻甲LPRFA,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及鼻阻力测量值。 结果 VAS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7.82±0.92)、术后3个月评分为(2.15±0.99),术后6个月评分为(2.26±1.06);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3.22±0.58)、术后3个月评分为(1.15±0.86),术后6个月评分为(0.63±0.56);与术前相比,进行了LPRFA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示鼻黏膜恢复良好,总鼻道较术前通畅,患者自述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吸气总鼻阻力值为(0.97±0.50)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23)kPa/L·s,术后3个月的吸气总鼻阻力值为(1.01±0.84)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19)kPa/L·s,术后3个月患者吸气和呼气总鼻阻力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后,患者鼻塞等鼻部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在随访期(6个月)中,患者疗效稳定,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CPAP治疗耐受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鼻气道阻力、CPAP压力显著降低(P<0.01),而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P =0.01),而VAS评分与CPAP压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鼻阻力,降低nCPAP治疗时的CPAP压力,提高nCPAP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测量法( acoustic rhinometry)及鼻阻力测压法(rhinomanometry,RM)这2种鼻阻力客观检查法在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及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手术疗效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48例鼻中隔偏曲和(或)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共96侧鼻腔,依据患者病情行相应的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和(或)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对病变鼻腔进行鼻塞主观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价,并应用鼻阻力测压法及鼻声反射测量法检查获取鼻吸气相有效阻力(inspiratory effective resistance,IER)、鼻呼气相有效阻力(expiratory effective resitance,EER)、0~5 cm鼻腔容积(0~5 cm nasal cavity volume,0~5 cm 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及鼻腔最小横截面到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to the nostril,DCAN)等空气动力学及鼻腔形态学资料,作为对鼻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时采集资料.将术前及术后的检查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然后用Spearman秩相关对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与各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前VAS、IER、EER、0~5 cm NCV、NMCA和DCAN平均((x)±s,下同)分别为(3.44±1.22)分、(0.66±0.27) kPa·s·L-1、(0.68±0.29) kPa· s·L-1、(3.98±1.30) cm3、(0.37±0.23)cm2和(2.42±0.34) cm,术后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20±0.80)分、(0.44±0.21) kPa· s· L-1、(0.46±0.23) kPa· s· L-1、(4.85±1.40) cm3、(0.53±0.44) cm2和(2.25±0.49)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63、4.995、4.508、-4.204、- 2.203、2.924,P值均<0.05).手术前后VAS与IER、EER、0 ~5 cm NCV呈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86、0.343、-0.307,P值均<0.05).结论 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查是客观评估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及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的良好指标,但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的变化,为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鼻孔测压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腔阻力进行测试,并同时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gu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鼻腔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可达92%(23/25);②狭窄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宽敞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有所升高。结论鼻阻力测定作为鼻通气功能的检测手段,可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以客观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及后者与鼻气流感觉的关系。方法利用前鼻测压法及视觉类比法对42例(5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前后、鼻减充血前后的鼻气道阻力和主观症状评分进行研究。结果术后鼻气道阻力明显下降,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变化率喷麻黄素前后分别为(55.71±13.90)%和(24.32±8.7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喷麻黄素前鼻气道阻力与主观鼻气流感觉显著相关(P<0.05,r=0.4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对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粘膜肿胀的消退而非鼻腔结构的改变;测定鼻气道阻力对于客观评价鼻通气功能仍具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CPAP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在接受鼻中隔矫正术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治疗耐受性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54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鼻中隔矫正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 CPAP治疗耐受性进行测定。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的AHI及最低Sa O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鼻气道阻力及适宜CPAP最佳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r=0.39,P0.01);CPAP压力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 OSAHS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鼻气道阻力,降低n CPAP治疗压力,提高n CPAP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方法对鼻气道阻力及主观鼻气流感觉的影响。方法 :采用主动前鼻测压法及视觉类比法对 32例 (侧 )中鼻甲完全切除患者、37例 (侧 )中鼻甲部分切除患者及 34例(侧 )中鼻甲完全保留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症状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鼻气道阻力和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三组间鼻气道阻力及主观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鼻甲不同处理方法对鼻气道阻力及主观鼻气流感觉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