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早期心脏毒性监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心肌做功指数、心电图以及心肌钙蛋白)的变化,评价其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患者接受TAC(多西紫杉醇+吡喃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21例,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化疗前、化疗后每周期以及化疗结束后3个月的心脏毒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周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做功(Tel)指数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其测量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Tel指数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改变,均未出现明显特异性改变;在未达到吡喃阿霉素最大累积量前,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I)与体内吡喃阿霉素累积量呈现零相关性(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使用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对两组患者心脏彩超、LVEF、心电图、cTnI等检查研究发现,上述指标对评价蒽环类药物所造成的亚临床左室结构与功能异常方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在临床上并不能及早有效评估化疗后患者早期心脏毒性,而Tel指数较之传统心脏超声、心电图、cTnI等能够更早、更敏感地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化疗患者心脏早期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右丙亚胺单药与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阿霉素所致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右丙亚胺单药,61例)、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75例)与对照组(不予用药处理,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前不予用药处理;单药组化疗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右丙亚胺,按与阿霉素剂量比20∶1确定右丙亚胺剂量;联合用药组在化疗前同时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15 ml,右丙亚胺用法用量同单药组。结果经4个化疗周期,(1)心脏毒性发生率方面:对照组53.3%,显著高于单药组(29.51%)、联合用药组(8.0%),P<0.05;单药组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2)心电图方面:3组病例在化疗开始前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化疗过程中右丙亚胺单药组心电图异常者9例(14.75%)、联合用药组7例(9.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例(73.3%);联合用药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CK、CK-MB、TnI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后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化疗后CK、TnI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CK-MB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前3组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4)超声心动图参数LVIDD、LVISD、A/E、LVEF、FS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用药组化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3患者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以及毒性程度,维持正常的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功能变化,从而增强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能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平滑肌肉瘤复发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所致心脏毒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9例复发平滑肌肉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DEX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5个周期,治疗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右丙亚胺∶表柔比星=10∶1),在第一次应用蒽环类药物时即给予右丙亚胺.监测各时期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统计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以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ECOG评分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表柔比星(EPI)治疗的第一个周期开始cTnT明显上升,到治疗结束时达到最高,直到治疗后2年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加用DEX组(即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cTnT水平都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EVF在两组的各个治疗阶段水平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非心脏毒副反应没有差异.结论:EPI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便产生了明显的毒副反应,加用DEX后可以降低这种心脏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赵文娟  赵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623-162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1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与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1%(28/116)。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0.4%(21/52),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2%(10/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7.9%(5/28)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28.6%(8/28)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53.6%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使更多病人延长表阿霉素的治疗,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心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结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降低早期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病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采集自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及盐城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纳入采用生脉注射液结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的38例患者入观察组,纳入常规静脉输注蒽环类药物未使用生脉注射液的30例患者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出现ST-T改变、QT间隙延长、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 d后cTnI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配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从而降低早期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类化疗时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和TE(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均采用CAF方案和TE方案化疗,试验组在给予阿霉素或表柔比星30 min前给予右丙亚胺(奥诺先)静脉滴注(右丙亚胺:阿霉素或表柔比星=10:1),30 min内滴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12个月以后出现血清BNP升高,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以后血清cTn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试验组血清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K-MB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以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LVEF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以后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以后,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以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保护心肌细胞,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的意外外渗是蒽环类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组织严重创伤.以往,蒽环类药物外渗所致的较大创伤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或)皮肤移植而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右丙亚胺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的皮下损伤高度有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岁女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1例,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左手背红肿、溃破、剧烈疼痛,给予右丙亚胺静脉注射治疗(1 000 mg/m2,第1~2天,500 mg/m2,第3天).其有效性评定由彩色摄影和临床随访(1个月)评定.结果:患者应用右丙亚胺后,创面恢复迅速,治疗后第19天创面完全愈合,后遗症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色素沉着,手部功能无影响.但右丙亚胺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对症处理后能缓解,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尽管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疗效令人鼓舞.本例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36例淋巴瘤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及蒽环类药物累积量达200、400mg/m2后,检测血浆脑钠肽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当蒽环类药物累积量达到200 、400mg/m2时,36例淋巴瘤患者血浆BNP水平为(292±6.71) ng/ml、(387±3.54)ng/ml较化疗前(134±5.87) ng/ml明显升高(P<0.05),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期/收缩期充盈峰速度E/A)为1.14±0.37、0.90±0.06较化疗前1.33±0.27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蒽环类药物累积量达到200、400mg/m2时,血浆BNP水平与E/A存在负相关(r值-0.689,p值0.042;r值-0.557,p值0.006),而与EF、FS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BNP作为蒽环类药物化疗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指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蒽环类药物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表现为剂量限制性的特点.目前唯一获批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保护剂只有右丙亚胺,其心脏保护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美国临床肿瘤实践指南及其他多种国内外指南推荐应用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有关右丙亚胺的临床应用策略,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探讨了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抗肿瘤效价的影响、右丙亚胺用药时机的选择、右丙亚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正在研究中的可能具有心脏保护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治疗组(n=35)使用参麦注射液50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1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 PR)48.6%,对照组有效率42.6%,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脏毒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化疗造成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减轻化疗所致的血液学毒性和心脏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cTnI)联合脑利钠肽(BNP)检测在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DA方案进行化疗,化疗前1天,每次化疗周期结束后第2天清晨采集静脉血液,收集血清,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BNP水平,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化疗过程中心脏毒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25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0例(16.00%)患者发生心脏毒性事件,心脏毒性患者中LVEF平均降低(15.38±1.23)%,8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胸闷症状,心脏毒性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无关;无毒性组与心脏毒性组化疗前血清cTnI、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无毒性组与心脏毒性组患者血清cTnI、BNP水平均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呈进行性升高,且同一周期下心脏毒性组血清cTnI、BNP水平显著高于无毒性组(P<0.05);ROC曲线图分析可知,6次化疗完成后血清cTnI、BNP水平诊断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87,诊断分界点分别为6.559 1×10-2 ng/mL、5×10-2 ng/mL,敏感性分别为90.00%、90.00%,特异性分别为84.76%、92.40%;血清cTnI、BNP联合检测对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94,敏感性为94.60%,特异性为95.72%。结论:血清cTnI、BNP在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且二者联合对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凡  巩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610-2614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改善含蒽环类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0例接受含蒽环类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和联合治疗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和随后第2、4、6周期治疗后的 LVEF、BNP、CK - MB、cTnT、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两组患者,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LVEF 呈下降趋势(P ﹤0.05),cTnT、BNP 及 CK - MB 呈上升趋势(P ﹤0.05)。结论:炙甘草汤能有效改善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且未观察到毒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联合肌钙蛋白I(cTnI)在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用蒽环类药物完成化疗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左心射血分数(LVEF)下降幅度及充血性心衰症状为参考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心脏毒性组)与对照组(非心脏毒性组),统计其QTd、cTnI水平,用SPSS 25.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入组的97例患者中18人发生心脏毒性,发生率18.6%。化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QTd、cTnI基线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化疗周期后QTd、cTnI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同化疗周期观察组QTd、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QTd、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871,敏感性分别为85.4%、82.6%,特异性分别为96.5%、93.4%,联合应用时AUC为0.876,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4.0%、97.3%。结论:QTd、cTnI检测均可作为无创性评估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发生的前瞻性方法之一;QTd、cTnI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 has led to the adoption of empirical dose limits that may restrict continued use of anthracyclines among patients who might benefit. Dexrazoxane, a cardioprotective agent,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nthracycline-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 when given from first dose of anthracycline. This study sought to confirm the benefit of dexrazoxane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cardiotoxicity due to prior anthracycline use.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64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thracyclines, received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either with (n = 85) or without (n = 79) dexrazoxane for a maximum of six cycl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anthracycline alone,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xrazoxan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fewer cardiac events (39% versus 13%, P < 0.001) and a lower and less severe incidence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1% versus 1%, P < 0.05). Tumor response rate was unaffected by dexrazoxane therapy. The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milar between groups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ose modifications/interruptions. CONCLUSION: Dexrazoxa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patients at increased risk of cardiac dysfunction due to previous anthracycline treatm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e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  相似文献   

15.
付强  夏曙  黎春蕾  于世英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52-1955
  目的   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心脏远期毒性反应。   方法  收集31例可手术且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 HER2阳性表达定义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3+)或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确认HER2基因扩增, 其中26例接受每3周1次的曲妥珠单抗治疗, 首次以负荷剂量8 mg/kg给药, 后每3周6 mg/kg维持治疗; 采用心脏二维超声定期监测左心射血分数(LVEF), 评估心脏毒性反应。   结果  曲妥珠单抗首次用药后随访期79~104个月, 中位随访90个月, 26例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6个月和12个月为2例, 1年治疗为14例, 2年为10例。2例出现症状性左心射血分数下降, 降幅超过10%, 且1例伴有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衰症状, 经对症处理1年后LVEF值仍为41%。辅助化疗使用过蒽环类对比未使用过蒽环类药物LVEF均值治疗前为(64.38±5.25)%, 使用1年后为(61.58±4.97)%, 使用5年后为(60.04±5.73)%(P > 0.05)。   结论   曲妥珠单抗总体安全性良好, 心脏毒性虽为可逆性, 但对具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仍须注意评估与监测。   相似文献   

16.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防治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对84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右丙亚胺治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及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单独化疗或用右丙亚胺联合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6.2%(22/84)。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2/31),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6.1%(5/31),RIDIT公式统计,u=1.9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3.6%(3/22)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18.2%(4/22)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68.2%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小芳  柴姣  朱卫伟 《癌症进展》2021,19(2):167-170
目的 探讨蒽环类药物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心肌、氧化应激标志物及心脏彩超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体检时(默认为化疗前)的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