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3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1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中医整体观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休克的知识认知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正确用药、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能力、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提高糖尿病休克患者生存数量,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俊英 《新中医》2012,(6):38-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4例入选病例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针灸疗法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5.74%,对照组为80.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和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中西医治疗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抑郁情绪,促进病人康复,与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中西医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很好疗效,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及早期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HRSD、NIHSS、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早期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开展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结果早期介入健康教育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患儿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3%,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治疗,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由专业护士进行一对一心理、功能训练方面的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对社区脑卒中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可发现,采用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45±0.59)分,高于对照组的(6.84±1.0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社区脑卒中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更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聚生 《河南中医》2012,32(10):1356-13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迟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牵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1.64%,治疗组有效率为9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迟缓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军民 《河南中医》2012,32(1):71-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常规组110例和中西医结合单元组104例,中西医结合常规组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单元组在中西医结合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干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个体化辅助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西医结合单元组疗效优于中西医结合常规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4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4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观察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焦虑总分。结果:合理饮食、血压达标、内瘘保护、遵医行为、并发症认识等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呼吸康复护理、中医针灸按摩、中医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情志护理,10天后比较2组护理、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为97.7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4个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者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各38例,比较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与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介入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介入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和KP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 Index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Index评分和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坠积性肺炎的效果。方法: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健脾化痰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CT、WBC水平及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坠积性肺炎可有效降低PCT、WBC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IHS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NIHSS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预后效果值得肯定,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中晚期溃疡型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选取老年中晚期溃疡型胃癌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化疗过程中辅助常规的支持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以黄芪、人参、苦参素为主要成分的康艾注射液.通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指标实时监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中晚期溃疡型胃癌有显著疗效,具有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中晚期溃疡型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