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及Ki-6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133、CD117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例骨软骨瘤。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检验标准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的骨软骨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6、P=0.008、P<0.001);CD133或Ki-67蛋白阳性表达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平均转移时间短于CD133或Ki-67蛋白阴性骨肉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Ki-67在外科分期和远处转移对骨肉瘤患者预后有影响,其中CD133是外科分期及远处转移而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CD133和Ki-67表达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抗原4F2重链(4F2 heavy chain, 4F2hc)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学特征、细胞增殖以及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F2hc、Ki-67和CD34在6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计数Ki-67标记指数(Ki-67 LI)和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4F2hc在胶质瘤中高表达, 其免疫阳性染色既定位于瘤细胞也定位于血管内皮; 4F2hc表达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升高而明显增强(P=0.001), 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中4F2hc表达明显强于低度恶性胶质瘤(P=0.002);4F2hc表达与胶质瘤Ki-67标记指数存在明显正相关(P=0.003), 但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214)。  结论  4F2hc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可能在胶质瘤的恶性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活性,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例多形性腺瘤、9例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及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PCNA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及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其PI值较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多形性腺瘤的复发组PCNA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和Ki-67检测在判断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方面有重要意义,对良性多形性腺瘤复发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CNA和Ki-67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刚  陈坚  郭孝龙  王仲伟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4):350-351,37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抗原(PCNA)和Ki-67核抗原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良、恶性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检测80例脑膜瘤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恶性脑膜瘤PCNA标记指数(PCNALI)和Ki-67标记指数(Ki-67LI)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P<0.01)和非典型性脑膜瘤(P<0.05),复发脑膜瘤PCNA LI显著高于未复发脑膜瘤(P<0.01),复发脑膜瘤Ki-67LI也显著高于未复发脑膜瘤(P<0.01),Ki-67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膜瘤细胞标记指数可作为判断脑膜瘤良;恶性的客观指标之一,标记指数对预测脑膜瘤的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嗜铬粒蛋白 A(CgA)和突触素(Syn)及标志增殖细胞活性的Ki-67指数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指标,根据患者舌苔脉象,结合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结果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情况中,Ki-67指数增高为最常见情况(P<0.05)。5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CgA阳性具有相关性,瘀毒内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Syn阳性亦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证型预后较差(均P<0.05)。  结论  辨证为湿热蕴结证和瘀毒内结证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更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内分泌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结合中医辨证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oxol和Ki-67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36例)组织及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2例)组织中Foxo1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Foxol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16.67%, 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0。Foxol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 < 0.01)。Foxol蛋白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显著增高(P < O.01), 而Ki-67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P=0.107)。Foxol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结论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Foxol及Ki-6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 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Foxol的表达显著升高, 而Ki-67的表达则显著降低。提示Foxol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3K27M和Ki-67在小儿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38例小儿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3K27M和Ki-67表达并结合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H3K27M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病理级别有显著性相关(P < 0.05)。Ki-67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00%,Ki-67高标记指数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病理级别、肿瘤部位有显著性相关(P < 0.05)。患儿的性别、年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级、肿瘤部位、H3K27M蛋白阳性、Ki-67高标记指数在患儿生存时间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小儿脑胶质瘤中H3K27M、Ki-67的表达水平对小儿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预后具有提示意义,且H3K27M、Ki-67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为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靶向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的4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多梳组蛋白EZH2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EZH2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ZH2表达阳性率66.67%(28/42),EZH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不相关,而在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不表达。在Ki-67阳性的3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中,25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75.76%(25/33),Ki-67阴性表达的9例中,3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33.3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提示腺样囊性癌中EZH2通过其在细胞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水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住院的胸腔积液原因待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收集胸水标本,分为良性胸腔积液组(33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胸水标本中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01),且Klotho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尿素氮/肌酐、血清/胸水癌胚抗原(C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lotho蛋白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不受年龄及肾功能的影响,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记物,仍需要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thymidine kinase 1,S-TK1)和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联合检测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初治81例甲状腺恶性结节、6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40例健康者血清。通过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S-TK1以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g的水平,比较二者在各组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S-TK1和Tg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TK1和Tg水平[(5.33±3.38)pmol/L和(61.86±24.80)ng/mL]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1.40±0.99)pmol/L和(45.13±15.80)ng/mL]及正常对照组[(1.35±0.41)pmol/L和(40.88±15.45)ng/mL](P < 0.05)。回归模型中的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P与S-TK1、Tg单项检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S-TK1和Tg的Cut-off值分别为2.32 pmol/L、63.40 ng/mL;S-TK1在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总有效率高于Tg(P < 0.05)。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P的Cut-off值为0.372;在AUC、灵敏度和总有效率均高于S-TK1和Tg单项检测(P < 0.05)。  结论  单项S-TK1检测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优于Tg;S-TK1和Tg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总有效率,故二者联合检测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箴  陈岗  宣学金  张俭 《肿瘤》2007,27(2):155-157,161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细胞的DNA倍体以及VEGF、p53、CEA表达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73例胸腔积液患者,良性组13例,恶性组60例。图像细胞光度技术(image cytometry,ICM)进行DNA含量检测,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VEGF、p53、CEA。结果:良性胸水DNA异倍体率仅占23.1%。恶性胸水的异倍体率占77.8%,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良性胸腔积液患者VEGF、p53、CEA表达率分别为12.5%、0、0。恶性胸腔积液VEGF、p53、CEA表达率分别为17.5%,17.5%和68.4%,与良恶性胸腔积液中CEA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VEGF和p5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722,P=0.198)。经DNA倍体联合VEGF、p53、CEA检测,敏感率可达90.4%,特异度87.5%,符合率90%。结论:ICM检测胸水细胞的DNA倍体联合VEGF、p53、CEA表达值得进一步探讨.有可能成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流式细胞术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2例恶性胸腔积液和58例良性胸腔积液做DNA定量分析,并同进与胸膜活检病理诊断,人积液细胞学诊断及胸腔积液CEA测定等方法相比较。结果 以异倍体一为标准,FCM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100.0.%,与胸膜活检病理诊断(86.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胸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60 mg联合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对照组35例为单纯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奈达铂经胸腔置管于胸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8%,高于对照组的48.57%(P < 0.05)。两组均有恶心、呕吐、外周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腔内灌注奈达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疗效优于单纯奈达铂,且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eural effusion smears from 112 patients with either benign or malignant lung diseas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the oncogene proteins myc p64 and ras p21. The 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e studied malignant group of effusions both EGFr and ras have greater sensi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 a malignant process than does routine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though EGFr was less specific.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cytology and 3 positive markers is highly specific for a malignant process (90%). Myc and ras had a 100% sensitivity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but an overall specificity of only 67.3% and 66.6%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in myc and ms positivity, between squamous cell and adenocarcinoma effusion smear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 <0.005). All effusion smears associated with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s were ras positive and 2 of them were myc and EGFr positive.  相似文献   

15.
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和胸腔积液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断31-98(ProGRP)、神经原烯醇化酶(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6例SCLC(SCLC组)、37例NSCLC(非SCLC组)、36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良性胸腔积液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比较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 SCLC组、NSCLC组血清和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SCLC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roG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NSCLC组(P〈0。01)。SCLC组、NSCLC组、良性胸腔积液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roGRP阳性率分别为83.33%、8.11%、8.33%和2.86%,血清NSE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27.03%、22.22%和17.14%;SCLC组、NSCLC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ProGRP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2.70%和2.78%,胸腔积液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56%、21.62%和13.89%。血清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8333、0.7222、0.7576和0.9167,特异度分别为0.9722、0.8611、1.0000和0.9167,Youden指数分别为0.8056、0.5833、0.7576和0.8333;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NSE单项检测、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序列实验)和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诊断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0.9167、0.8056、0.8056及0.9444,特异度分别为1.0000、0.8889、1.0000及0.8889,Youden指数分别为0.9167、0.6944、0.8056及0.8333。对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水平的检测,无论是单项或是联合检测,诊断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较低。结论 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胸腔积液ProGRP、NSE检测优于血清检测;ProGRP检测优于NSE检测;胸腔积液ProGRP单项检测对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ProGRP+NSE联合检测(按平行实验);血清、胸腔积液ProGRP和NSE无论单项检测或是联合检测,对NSCLC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均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腔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A 29例,对照组B 30例。治疗组予以胸腔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对照组A和B分别予以胸腔注入顺铂和白介素-2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7%和5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  胸腔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