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红蛋白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人体及其它众多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氧的运输、代谢和利用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人们仅仅知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机体氧的转运与储存、线粒体耗氧产能以及清除多余氧等过程中的关键物质。由于脑的能量利用率极高而能量储备又极为有限,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着类似于Hh和Mb的其它携氧蛋白,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脑红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存的必要因素,其运输、代谢和利用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经发现,肌红蛋白(myoglo-bin,MGB)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是机体实现氧的转运与储存、线粒体耗氧产能以及多余氧的清除等过程中的关键物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新近发现的体  相似文献   

3.
携氧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携氧球蛋白被认为有两大类,即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它们的功能是运输和储存氧气。最近,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的第三类携氧球蛋白——脑红蛋白。它是区别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另一类携氧球蛋白。此球蛋白的储氧功能是:在缺氧条件下可为神经组织供氧5~31min,且还具有加速氧向神经组织中转运的功能。不同脑区脑红蛋白含量各异,与各脑区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同是一致的。脑红蛋白在脑缺氧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红蛋白的含量越低,对缺氧的耐受性越差。脑红蛋白的发现,为脑缺氧的研究指出了新方向,为缺氧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脑是机体最高级神经中枢,耗氧量多但却缺乏相应的能量储备,这就导致了脑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差。如果脑血流降低到一定程度,则会发生缺血性脑损伤。脑缺血的实质问题是氧和能量的供应不足。脑缺血发生后,在缺血中心不可逆坏死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存在缺血半暗带(ischem ic penumbra),此时如能及时恢复血流供应,可能将其挽救,否则半暗带将进展为不可逆损伤区。  相似文献   

5.
深低温停循环与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逆行脑灌注(RCP)的脑保护效果。用健康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DHCA组(n=7)和RCP组(n=7)。按临床方法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鼻咽温18℃-16℃时,DHCA组停循环,RCP组按维持颈静脉压在4kPa左右的灌注流量经上腔静脉行RCP,在不同的时间点以及不同的藻注流量观察藻注量与颈静脉压的关系,脑组织血气、温度变化,计算脑组织氧耗量。RCP组随机选2只动物行^99Tc红细胞标记,脑组织γ照像,观察脑血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颈静脉压为4kPa时,其灌注流量与脑血流量较高;DHCA组在复温再灌注后出现PO2降低和PCO2升高,复温再灌注后,氧耗量逐渐减少以及脑组织温度随时延长而逐渐升高的变化与RCP组比较均P<0.05或P<0.001,脑组织γ照像显示:RCP可使脑组织各个区域都得到灌注。研究结果表明:在DHCA期间行RCP可向脑组织提供一定的血流,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脑组织的代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复苏     
脑复苏的关键是尽早的实施心肺复苏,首先要通过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保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以保证脑组织正常血液供应和机体的生存.其次是标准的脑复苏治疗,包括生理性方法和药理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世武  汤永红 《医学综述》2009,15(24):3731-3733
脑红蛋白是继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三类具有运输与储存氧的球蛋白,广泛分布于脑组织的各个区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脑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红蛋白在神经元中高度表达,并可能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氧供和氧耗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从桡动脉放血,同时经颈内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进行血液稀释。监测血液稀释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抽取动脉血力颈内静脉血作血气分析,颈内静脉抽血作乳酸测定,计算氧摄取率,氧供和氧耗。结果:稀释后患者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升高,与稀释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氧供显著增,在流动力学稳定,大脑氧供和氧耗维持正常水平,与稀释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的患者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后可使组织氧供增加,脑组织的氧供、氧耗正常,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对急诊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颅脑创伤后颅内压(ICP)增高及脑组织氧供需失衡是严重颅脑创伤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和控制ICP增高、改善脑代谢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观察严重颅脑创伤患者机械通气及开颅探查术前后ICP及脑代谢的动态变化,旨在为基层急诊临床合理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贫血是极早产儿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输血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最佳的极早产儿输血指征。通过对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和血压的监测,探讨贫血及输血对极早产儿组织氧供应及血压的影响,为极早产儿贫血合理输血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8~31+6周极早产儿55 例,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用近红外脑氧饱和度监测仪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脑和肠道的氧饱和度和患儿的血压。结果输血前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及肠道氧饱和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贫血组之间比较,脑组织氧饱和度在中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在轻度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中度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中度及重度组脑及肠道氧饱和度逐渐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脑氧饱和度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肠道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血压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输血过程中肠道氧饱和度比脑氧饱和度波动大,恢复快。输血后两者达到一个高值后趋于稳定。结论不同程度的贫血均可导致极早产儿脑组织及肠道组织供氧减少,随着贫血程度加重组织供氧明显减少,输血可以很快缓解组织缺氧的情况,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输血过程中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1.
深低温停循环中不同脑灌注方式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不同脑灌注方法下脑组织氧代谢、脑组织温度变化及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评价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RCP,Ⅲ组DHCA+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90min,期间采用不同脑灌注保护技术,然后复温,再灌注90min。结果 降温期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上升;停循环后各组S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DHCA90min时,Ⅲ组SjvO2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显著(P=0.000)。停循环期各组脑组织温度均有缓慢升高,以Ⅰ组最为明显,与Ⅱ、Ⅲ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00);电镜观察DHCA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害最重,RCP组次之,SACP组脑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单纯DHCA、DHCA+RCP中脑氧供需不平衡,RCP不能提供足够的脑营养,对DHCA期脑氧代谢无明显改善,但可保持脑部低温,有助于脑保护。SACP能保持脑氧供需平衡,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有效保持脑部低温.有明显的脑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时体温变化对全身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体温变化对全身和脑氧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用比色方法测定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CPB)中不同鼻咽温(NPT)时的血浆乳酸浓度,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混合静脉血、颈静脉球部血的氧含量并计算动-静脉的氧贪差值、全身和脑的氧摄取率。结果:CPB全过程中血浆乳酸浓度呈进行性升高,复温时更明显。降温时全身和脑的氧耗量明显降低,复温时均升高,脑的氧耗量升高更为明显。结论:体外循环中体温是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肌红蛋白(myoglobin,Mb)这两种复杂的蛋白质以其独特的折叠方式,被认为是脊椎动物中仅有的两种携氧珠蛋白。2000年,Burmester等首次报道人和小鼠脑内存在第三种珠蛋白——脑红蛋白(或神经珠蛋白,neuroglobin,Ngb)。2002年科学家又报道了第四种珠蛋白——胞红蛋白(或细胞珠蛋白,cytoglobin,Cgb)或称作组织红蛋白(histoglobin,Hgb)。  相似文献   

14.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β受体最大结合容量(RT值)和亲和力(KD值),观察了助阳药淫羊藿煎剂对甲状腺机能低下小鼠模型(甲低模型)脑β受体和耗氧率变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基硫氧嘧啶所造成的小鼠甲低模型,其耗氧率和脑β受体RT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动物,助阳药淫羊藿煎剂可使此变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淫羊藿煎剂对小鼠甲低模型脑β受体和耗氧率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为其助阳的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血红蛋白(HGB)、肌红蛋白(MGB)、脑红蛋白(NGB)及细胞珠蛋白(CYGB)是携氧球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作为机体储存及运输氧的载体,它们对生物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对CYGB的空间结构、携氧动力特征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并发现CYGB在肿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脑组织氧(Pbt02)与二次损伤因素(SBI)的关系。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行脑组织氧监测,观测、比较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与脑组织氧的相关性。结果:脑组织氧颅内压呈负相关,与脑灌注压、血氧分压呈正相关。体温对其也有影响。结论:二次损伤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影响脑组织氧的代谢,从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多巴胺对SMAO休克兔模型氧供及氧耗影响的实验研究(摘要)研究生李立斌导师况铣(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昆明650032)关键词氧供,氧耗,乳酸,多巴胺,肠系膜上动脉夹闭休克,门静脉血流量指数中图分类号R614,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休...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多为损伤后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及一系列代谢紊乱所致,目前认为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最重要的原因是脑组织的氧代谢异常.Stiefel等[1]发现即使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正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氧仍时常发生.在对颅脑损伤死亡患者的尸检结果表明,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患者因脑小动脉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痉挛,影响脑血液循环障碍,降低脑细胞的血、氧供应,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系列严重和复杂的临床表现,病情轻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病人因脑血管持续痉挛可导致脑组织缺血、出血、软化等变化,而出现抽搐、昏迷的严重后果,运用脑CT检查早期发现妊病症病人的颅内改变,是提高妊高症早期诊断以求早期治疗,保障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现将我院91年至95年间重度妊高症患者45例,脑CT检查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伤性因素对脑组织氧代谢指标的影响,以及脑组织氧代谢状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探头Neurotrend系统动脉观察脑外伤(13例)和非脑外伤患者(3例)脑组织氧分压(PtiO2)、二氧化碳分压(PtiCO2)、pH值和脑温(BT)的变化,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脑外伤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以上指标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非外伤)相比,脑外伤后脑组织PtiO2和ph下降,PtiCO2降低(P<0.05),BT变化不明显;②脑外伤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及氧代谢紊乱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关。结论:颅脑外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氧代谢紊乱,因此及早对其进行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