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PTCA支架术后患者常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 ,担心不能忍受术侧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 ,许多患者术后还出现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等不适症状。为此我们试图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指导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5 2例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5 2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 ,男 4 3例、女 9例 ;年龄 4 5— 80岁 ,6 0岁以上 4 2例 ,占 80 .8%。随机分为两组 ,康复组 2 6例 ,对照组 2 6例。1.2 方法康复组 :PTCA支架…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华强  张洁 《现代康复》2001,5(8):147-147
  相似文献   

3.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照运动程序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同时从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疾病知识等方面给予护理. 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无并发症出现,住院天数缩短,自我功效增强,生存质量提高.认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AMI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日后生活、工作质量,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通常采用溶栓治疗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MI的治疗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更已成为AMI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直接PTCA/Stent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我院于 1998年 4月~ 1999年 5月间共收治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5 3例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男 42例 ,女 11例 ,平均 6 2 5± 8 6 (49~ 83)岁 ,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痛持续 30分钟 ;②至少两个相邻的胸导联或下壁导联ST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是抢救急性心机梗死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临床取得显著效果,被患者及家属普遍认可。因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冠脉管腔内实施的微创介入治疗,易发生并发症及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护理措施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戴兰  梅洁 《当代护士》2018,(6):12-14
综述了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发展情况;PCI术后早期康复的程序、意义及停止指标与评价指标。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应在遵循个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案,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缓解患者压力,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阶梯心理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心理指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六分钟步行距离、不良心理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运动处方的护理效果.方法 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PCI术后按照运动处方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活动情况及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增加,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早期体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直接TPCA组2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30例AMI患者行心电图描记,分别测量入院时、直接PT-CA后2h、24h、1周、2周的QTd值,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结果:直接PTCA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入院时QTd无差异(P>0.05),直接PTCA组除术后2hQTd一过性增大外,24h后明显缩小,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期直接PTC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1)。结论:AMI后直接PTCA能缩小患者QTd,并能降低急性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支架植入术,是应用气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方法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将球囊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然后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病变部位,使血管内径增大并植入支架,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极为有效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常伴有恐惧、濒死感,加之术前准备匆忙,因此紧急PTCA+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显得愈加突出,而如何做好术前预防和术后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则显得愈加重要。本院CCU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实行了PTCA+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stenting)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方法 :对 6 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5 %而成功行PTCA和stent植入术前 ,术后 (4h、2 4h、1周 )进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和QTcd ,还同期测量了 6 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 (4h、2 4h、1周 )的QTd和QTcd。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组 :冠状动脉造影后 (4h、2 4h、1周 )与冠状动脉造影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2 )PTCA和stent植入术组 :PTCA和stent植入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均明显缩短(P <0 .0 5 ) ,但术后 4h、2 4h、1周之间的QTd和QTcd比较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多支病变组QTd、QTc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延长 (P <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QTd、QTcd比较均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但术后 4h、2 4h、1周QTd、QTcd相互比较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单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比较QTd、QTcd改善率为 78% ,恶化率 15 % ,无变化者 7%。多支病变组术后 (4h、2 4h、1周 )与术前比较QTd、QTcd均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多支病变组术后 (4h、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植入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 68例已行PT CA和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其中 82处病变进行PTCA术 ,76处病变植入支架 ,2例术后 1个半月至 4月再发心绞痛 ,1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下腹腔血肿 ,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对29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5.8±3.8周行PTCA,并于术前(平均4.8±4.3天)、术后早期(平均4.5±2.6天)和随访期(术后6.3±1.5月)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PTCA成功25例(管腔狭窄由94.1±4.6%降至17.5±13.9%);其术后左室容量明显减小,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具明显的临床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治疗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10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Ⅰ级的86例患者行直接PTCA或PTCA+支架,观察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及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19%),双支血管病变27例(27%),三支血管病变47例(47%),左主干病变7例(7%),有侧支循环32例(32%),有钙化43例(43%).IRA共113支,其中前降支50支,回旋支11支,右冠状动脉52支.15支IRA TIMI血流Ⅲ级未干预,对98支IRA行PTCA或PTCA+支架,7例仅行PTCA,全部获得再通;91支PTCA+支架中88支获得完全再通,前向血流TIMI Ⅲ级,成功率96.9%.PTCA或PTCA+支架成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4例(4.8%)有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未行PTCA或PTCA 不成功组2例死亡(11.8%),12例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7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PTCA成功率高.住院期间并发症少,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少.  相似文献   

17.
对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成功的24例慢性冠心病患者术前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DE)和术后平静超声(38.3天)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基础状态室壁运动异常154节段;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84节段(54.5%),PTCA术后功能改善91节段(59.1%),P>0.05。以DE心肌收缩力储备阳性预测PTCA术后节段室壁运动改善,敏感性84.6%、特异性88.9%、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80%。结果表明:DE可识别冬眠心肌和准确地预测PTCA术后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首次AMI患者 ,7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6 2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和住院期及随访期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3.2 % ,梗塞相关血管 (IRA)达到TIMIIII级血流者为 6 4 .3% ;直接PTCA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均达TIMIIII级血流。AMI后 2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0 .4± 13.3% ,直接PTCA组为 6 3.8± 9.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2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TCA组 (5 4 .3± 8.2vs 6 3.8± 9.4 ,P <0 .0 5 )。溶栓组中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其AMI后 3、6个月的LVEF始终低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PTCA者为 18.3%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2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TCA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组因IRA未能开通或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T 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32 .4 %vs 0 % ,P <0 .0 5 )。结论 :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TCA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院内死亡率。补救PT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规律。方法:观察本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2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与心源性休克的关联。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前降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低,左旋支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最低。结论: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关系密切,与梗塞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