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器官损害的最常见表现。近年来,SLE发病呈增长趋势,在有关肾活检的病例报道中LN占继发性肾炎的74.14%,居首位[2]。笔者根据叶任高教授验方临证加减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猿疮(SLE)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肾脏病变程度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SLE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约为4.3%,是SLE患者早期死亡和残疾的严重危险因素[1,2]。大量队列研究认为,SLE患者LN的患病率因种族和民族而异,其中亚裔的LN患病率高于白人[3]。LN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纤溶活性的变化,因此当狼疮性肾炎合并高凝状态时,容易并发静脉血栓.本文通过分析62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旨在探讨狼疮性肾炎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预防这类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霉酚酸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抑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及狼疮性肾炎(LN)中的应用 ,目前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霉酚酸酯(MMF)及环磷酰胺 (CTX)冲击治疗重症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越来越多 ,而对于霉酚酸酯 (MMF)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对比报道较少 ,现将我们使用MMF与CTX治疗SLE的对比观察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2 8例SLE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SLE诊断标准 ,为我院 1993年~ 2 0 0 1年住院及门诊病人 ,其中MMF组均为 1999年~ 2 0 0 1年的患者 ,CTX组为 1993年~ 2 0 0 1年患者。MMF组 12例 ,女 11例 ,男 1例 ,年龄 16岁…  相似文献   

6.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约80%的患者出现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如做肾活检,几乎100%的患者有肾脏病理改变,LN的治疗仍是SLE治疗的难点。吾师张铎教授从事肾脏病专业30余年,中西医结合诊治LN380余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笔者幸承师学,简述于此。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狼疮性尿毒症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在治疗中发现部分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是可逆的.其临床证侯属于中医水肿、痹证范畴。运用中医中药结合西医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透析中的狼疮性肾炎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正成为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本文对我院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250例SLE合并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狼疮性肾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疾病 ,多侵犯肾脏 ,治疗不当 ,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可危及患者生命。叶任高教授以现代医学为主 ,结合祖国医学对狼疮性肾炎进行了系列研究 ,通过学习和临床运用 ,我们体会到 ,该系列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 实用性强该系列研究不仅着重基础研究 ,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阐述 ,而且还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思路 ,狼疮活动指标的判断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 ,对我们临床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该研究对传统的治疗原则有突破和创新 ,例如对于狼疮性肾炎伴有…  相似文献   

1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SLE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1 000,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1/2 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岁-40岁的育龄女性.我科收治的1例49岁男性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因为病情的变化,曾行3次肾活检(2004.11,2006.4及2012.9),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炎之一,也是SLE主要的死亡原因。SLE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男女比例为1∶7~9.5~([1]),SLE患者中出现肾脏受累临床表现的可高达80%,如做肾组织活  相似文献   

12.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据统计[1]约80%的SLE患者出现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如作肾脏活检,则几乎百分之百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改变,肾损害和进行性肾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0%的SLE患者可有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伴肾衰竭,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有多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现就LN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有肾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事实上,几乎所有SLE患者的肾组织上都存在肾病变,病变明显者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16年来,我科收治LN资料较完整的患者243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人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重要器官.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情轻重不一,治疗方法各异,临床治疗效果悬殊.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LN)常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就诊于肾病专科,属该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肾活检,占肾脏病的13.5%;位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首位,占54.3%[1]。故绝大多数肾病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治常规确已铭记在心。但SLE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系  相似文献   

17.
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上未受累的皮肤基底膜带上,测定免疫球蛋白i(Ig)和补体成分,称为狼疮带试验(LBF)。作者选择2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研究LBT的阳性率和鉴定LBT与狼疮性肾炎的组织学类型和血清补体水平的关系。全部患者均符合ARA诊断SLE的预试标准,女25例,男2例,年龄11—48岁。中国人21例,马来人5例和印度人1例。全部患者均有肾损害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抗心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临床和病理改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狼疮性肾炎临床和病理改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进行了ACA检测,并对肾活检标本加做了Lendrum染色以显示肾小球微血栓。结果在狼疮性肾炎中,IgG型ACA和IgM型ACA的阳性率分别为39.7%和10.3%。IgG型ACA阳性患者具有流产发生率增高(P<0.0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高(P<0.05),血清IgG水平增高(P<0.01),C3水平降低(P<0.05),以及抗核抗体谱中多种抗体阳性率增高特点。结论ACA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常具有流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高,以及较严重的免疫紊乱;ACA以Ⅱ型狼疮性肾炎常见,但未发现ACA与狼疮性肾炎病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疾病,肾脏损害在临床上较常见,约占1/4~2/3,如行肾活检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肾脏病变[1].然而,如SLE患者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证据,常认为狼疮性肾炎,国外有近40例SLE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报道,但在我国尚未见报道.兹就我院肾内科发现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器官并发症,也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长期以来,LN被认为是一种预后不良的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LN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预后逐渐改善,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