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燕 《中国校医》2007,21(6):687-68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青年的区别。方法对34例住院的老年(年龄≥65岁)、27例中青年(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双支、多支病变明是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重度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但吸烟、饮酒、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老年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及内镜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方法 对112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8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患者l临床表现和中青年组患者相似,老年组患者吞咽困难、心脏症状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合并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胃镜检查提示老年组并发食管癌、食管狭窄较中青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患者误诊率及手术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且多见严重并发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49例年龄≤45岁的青年AMI与56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5岁的AMI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老年组 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累及回旋支(LCX)、右冠(RCA)比例无差异 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多累及回旋支、右冠.青年组男性病例46例(93.9%),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病例3例(6.1%),明显低于老年组 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阳性家族史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高血压31例(63.3%),高脂血症8例(16.3%)均高于老年组(P〈0.05) 冠脉造影青年组多支冠脉病变11例(22.4%),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病变血管重,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47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与同期35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及伴随疾病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溃疡尤其是高位溃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巨大溃疡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在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方面,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明显多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典型上腹痛少,无症状及非特异性症状多,伴随疾病多,其中胃溃疡及巨大溃疡的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青年及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舒伟平  沈玲  端木浩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490-491,494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5例年龄≤39岁的青年肝癌和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青年组HBVM感染率为92.63%,其HBsAg( )为8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2.50%。(P<0.01)(2)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72.63%,高于老年组的54.46%。(P<0.01)(3)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而老年组则以单个局限为主。(4)青年组AFP(+)为67.37%,青年组为46.43%(P<0.05)(5)老年组AKP、r-GT明显高于青年组,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当其出现AKP、r-GT值升高时,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腕式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98例住院病人,将49例18~55岁患者设为中青年组,49例55~78岁患者设为老年组,分别用腕式血压计和上臂袖带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中青年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收缩压无统计学意义(P〉O.05);舒张压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腕式血压计应用于中青年病人,准确性较高,值得信赖.但用于55岁以上老年病人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因素。方法 6536例年龄≤40岁的青年AMI与60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AMI进行回顾性对比,对其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组男性病例33例(占91.7%),有诱发因素20例(占55.5%),表现为典型心前区剧烈疼痛24例(占66.6%),高血脂10例(占27.8%),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多支冠脉病变仅9例(占25.0%),死亡仅1例(占2.8%),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可有诱发因素,胸痛典型,死亡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方法入选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因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测定高右房(HRA)、冠状静脉窦(CS)远端的起搏阈值,于HRA及CS远端以2倍阈值行SIS2刺激,分别测量基础刺激S1(600ms、500ms、400ms、300ms)时左房及右房AERP。计算起搏周长缩短时AERP缩短的差值与600ms起搏时AERP的比值,作为AERP的缩短率。结果共有9例诱发房颤,老年组房颤诱发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不同周长S1起搏时老年组左房及右房AERP均较青年组延长(P〈0.05),亦较中年组延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S1周长越短,AERP缩短越明硅(P〈0.05);老年组500ms、400ms起搏时右房AERP缩短较青年组、中年组更加明最(P〈0.05);左房仅在300ms起搏时老年组AERP缩短率更为明显(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AERP延长,但在起搏频率加快时老年人AERP缩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青年病例的危险因素、临床及生化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并与同期住院的129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吸烟、酗酒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冠脉造影示中青年组单支病变组居多,老年组以多支病变为主(P〈O.01)。两组患者溶栓组并发症多于PCI组(P〈0.01)。中青年组预后好于老年组。中青年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同,防治重心不同。PCI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中青年有危险因素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02例(242髋),其中男143例(175髋),女59例(67髋),年龄4—81(35.3±18.8)岁;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采用Stulberg分类标准、Harris评分标准、VAS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202例(242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10(6.3±1.3)年。儿童组、青年组、老年组综合优良率分别为87.2%、88.7%、85.7%;6岁及以下早中期优良率(CatterallⅡ—Ⅲ)优于大龄晚期(Catterall Ⅳ)(P〈0.05),40岁以下早中期优良率(Ficat Ⅱ-Ⅲ)优于大龄晚期(Ficat Ⅳ)(P〈0.05);老年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5)、VAS显著降低(P〈0.05)。结论儿童特别是6岁及以下早中期患儿最适合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中青年特别是40岁以下早中期患者最适合用带血管蒂大转予或髂骨骨瓣移位术,对于〉50岁或〈50岁晚期患者适合行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本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按年龄分2组,〉60岁为老年组(126例),〈60岁为青年组(90例);分别于发病第2天及第14天两次空腹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与同年龄段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中合并情感障碍发病率为48.41%;青年组为3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各组比对照组血清丌,低,而血清FT4高(P〈0.05~0.01);合并情感障碍组比无情感障碍组的变化程度显著(P〈0.05~0.01),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P〈0.05~0.01)。卒中后无情感障碍组血清TSH比对照组高(P〈0.01),青年组增高更显著(P〈0.01)。第14天卒中后情感障碍组FT3、FT4虽有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情感障碍组恢复最差(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更易合并情感障碍,且以抑郁为主;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甲状腺功能都发生变化,而合并情感障碍及老年患者此变化更明显,且恢复慢,此变化可能和情感障碍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成都市和昆明市的部队在职及离退休干部,按统一体检表参加部队干部年度体检,共计5701人。年龄在30~90岁之间。平均69.4岁,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糖尿病的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研究组修订的诊断标准,比较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别。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同时进行比值比(OR≥3有意义)评价。结果:中青年组糖尿病患病率为4.08%(78/1912),老年组糖尿病患病率为13.91%(527/378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OR=3.79)。40岁后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逐渐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血尿酸(UA)含量的变化,探讨D-D和UA含量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5例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D-D和UA水平。结果 各种类型CHD患者的D-D、U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D-D含量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P〈0.05;UA含量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增高明显,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浆D-D水平与冠心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浆U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与不稳定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将D-D和UA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蕾  王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4):476-47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及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PAI.1的水平。选取49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各年龄组在糖尿病病程无差异的情况下,随年龄增长PAI-1水平逐渐升高(P〈0.01);各相应年龄组中有大血管病变组比无大血管病变组PAI-1水平升高(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0.01);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有大血管病变组PAI-1与年龄、游离脂肪酸(FFA)、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胰岛素(FINS)相关;仅在青中年组与PAI-1表现相关性的指标是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糖化血清蛋白(GSP)、血尿酸(UA)和FINS。仅在老年组表现相关性的指标是TCH。结论PAI-1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PAI-1与年龄显著相关,可能使老年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人选患者400例,冠心病组310例,其中ACS组2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3例,对照组90例。检测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内的主要斑块进行评价。结果冠心病组visfatin、LDL、BMI、血糖水平[(128.18-1-13.86)ng/ml,(3.63±1.48)mmol/L,(26.184-1.82)ks/ITI。,(7.25±2.0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5.964-10.27)ng/ml,(2.64±0.53)mmol/L,(23.51±0.89)kg/m。,(5.11±1.53)mmol/L,P〈0.05],ACS组visfatin水平[(145.57±19.95)ng/m1]明显高于SAP组[(110.79±7.78)ns/ml,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复杂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visfatin浓度逐渐升高(P〈0.05);CHD患者的软斑块组、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055,P〈0.05),LDL—C、GLu、visfatin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64,0.279,0.53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增高,其影响脂质代谢,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结合64层螺旋CT检查,对判断冠脉病变情况及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P选择素(PS)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96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CRP、PS水平。结果CHD组CRP、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CRP、PS含量逐渐增高(P〈0.05)。CHD患者CRP与PS呈显著正相关(r=0.416,P〈0.05)。结论CRP、PS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RP、PS在CHD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并评分;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硬度。结果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较老年冠心病组及健康老年组低,而僵硬度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比较颈动脉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呈负相关(r=-0.353,-0.125,P〈0.01),而与僵硬度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可通过了解颈动脉病变间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