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丹剂正名     
丹剂,系指由汞及其它某些矿物类药物在高温条件下经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是专供外用的剂型。常用的药物有红升丹、白降丹、轻粉等。但是,丹剂这一名称的含义自古至今一直较混乱,有以丸为丹的,如大活络丹、女金丹等;有以散为丹的,如九一丹,紫雪丹等;有以锭为丹的,如辟瘟丹等;有以液为丹的,如化针丹等等。包括了内服与外用的多种剂型,而这些丹剂实际上并非丹剂。为其正名,《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已将所收载的  相似文献   

2.
《汉书》中的医学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对《汉书》医政制度记载,班固的医史观以及记载医学事件作历史考察,以资医史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3.
蒙药有十大剂型,灰药为其中之一。灰剂是将药物置于瓦罐内,密闭封严、用无烟火加热烧成灰、研成细粉制成散剂或制丸,使内服或外用的一种传统剂型。一、蒙药灰剂的简况灰剂作为蒙药独有的剂型,最早始载于《四部医典》,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医典第八章中提出:寒性病症灰剂数第一。可见一千多年前不但创造了灰剂,而且阐述了灰剂的功用。以后在十七世纪编著的《蒙医金匮》医书中记载了有关灰剂的制法及应用。解放后,蒙医蒙药事业得到了发展。近四十年出版的蒙医蒙药专著均有关于灰剂的记载。如:《临床医药鉴》记有盐的灰剂,用于消化不良、痞症及血瘀症等。又如《蒙医成方选》中选入了寒水石灰剂两方。还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较详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药剂型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型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中药剂型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常丰富的内容。公元前我国最早的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收载了十二个方剂,包括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并有方剂和药物加工(炮炙)的记载。商汤时代,伊尹首创汤剂,并总结了《汤液经》,该书是最早的方剂和制药技术的专著,惜原书已佚失。汉·张仲景《伤寒论》记载方药加工技术甚详,是当前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发展的基础。两晋南北朝时代葛洪的《肘后方》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成批生产贮备,供急需之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制药总论专章,叙述  相似文献   

5.
丹药传统制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剂是用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而成的结晶状药物。丹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笔者自幼跟随表叔张子达学习伤外科,制药炼丹,秘而不传。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应用丹药对一些常见病和不少痼疾顽症,在一般中草药治疗无效时,亦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丹药的制法与临床应用做一介绍,供同道参考。丹药制法现代使用的丹剂(汞制剂)种类很多,但其制备方法不外升法、降法两种烧炼方法,一般是《医宗金鉴》、《疡医大全》等书传授的。各地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本草纲目》中制剂学内容之一──外用制剂进行了整理研究,得出既有现代常用剂型如外用散剂、栓剂、丹剂、膏药、露剂等,还有目前尚未开发研究的古老剂型,如外用饼剂、搽剂、闻香剂、洗浴剂、滴鼻剂、滴眼剂、口含剂、吹剂、灌肠剂、熏剂等。这些剂型无论在药物配制、基质上,还是使用方法、临床疗效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外用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实用,生产周期短、使用方便、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吸收和发扬《本草纲目》药物学精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中药剂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药治病,不仅在其剂量变換,配伍更易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当它的剂型改变了,也会有所变異。剂型的变換,目的在于适应病情的变化,便于服用,更重要的是使方药更好地发揮它的疗效,这是值得重視的。中药剂型有湯、丸、散、膏、丹等十多种,真是丰富多采。其中的散剂,还分內服与外用两类:內服者又有調散和煑散之分,調散是以細末为剂,用茶、酒或蜜等調服,《局方》川芎茶調散;煑散則有細末入煎連渣服和粗末入煎去渣服之別,前者如《金匱》薏苡附子敗酱散,后者如《局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中医文献对方药的记载中,可见有丸、散、膏、丹、饮、汤等不同的剂型。并且,这些剂型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丰富演化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药剂史的发展沿革。中药丸剂是我国临床医学应用最早的剂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以酒、油脂和醋等为粘合  相似文献   

9.
浅谈《四部医典》中藏医剂型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藏医剂型的种类很多,《四部医典》中记载的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油、煅制剂、浸膏剂、药酒等多种,其中丸、散剂用之最多,汤剂及其它剂型用之较少,今笔者不揣浅陋,将其剂型特色介绍如下。 一、汤剂 汤剂是指把药物配齐后,用水、牛乳适量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去渣取汁的剂型。具有吸收快、疗效速、便于加减使用的特点。在《四部医典》中,把汤剂药物分为治疗热性疾病与寒性疾病两类。在热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如用陈旧的头盖骨、龙骨、藏茵陈煎  相似文献   

10.
丹田是通过炼丹将精气神聚在身体某部位,最早运用于我国道家学说内丹术和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丹田特指下丹田,广义丹田分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调神,在印堂,中丹田调气,在膻中,下丹田藏精,在脐下、关元、石门、气海、男子精室和女子胞宫。通过精气神的综合应用达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笔者通过对三丹田渊源、位置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三丹田的理论基础,为中医临床治疗神志疾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1.
哮喘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哮”、“喘”、“痰饮”等疾病范畴。中医学所指的哮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哮喘包括由心脏、肺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喘息症状,即“喘证”;狭义的哮喘即中医“哮病”。《内经》中虽无哮病,但有“喘鸣”之类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古今许多药方都名之曰“丹”,以示灵验,如天王补心丹、至宝丹、山海丹等。有人统计,在古方中,丹药方名有2400多个。这些方药,主要由动植物药配制而成,与本来意义上的丹毫不相干,只是借用“丹”名而已。古代炼丹术对后世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的丹,是由炉火炼出来的。因为丹砂(就是朱砂,一种含硫化汞的矿物)是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这个过程叫做炼丹。古人把丹当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14.
中医胎教学说与妊娠期保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母体内外环境,依据胎儿身心特点,对胎儿实施各种有益刺激,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中医胎教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即是在精神、饮食、寒温、劳倦等诸方面,对母亲和胎儿实行的保健措施,以保证胎儿的智力和体格的发育;狭义的胎教范围主要是使孕妇加强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所谓妊娠期保健 ,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 ,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育婴家秘》中称"胎养"[1].名称虽不同 ,但防止流产、死胎、畸形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趣话膏药     
中药在我国历史古老,品种繁多。有不同的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露剂、胶剂等。其中膏剂包括两种:一种是将中草药用水煎熬、浓缩后内服,通常带有滋补性质;另一种是将中草药放在植物油里煎熬,等药物焦粘后捞去药渣,再将油煎熬浓缩成半固体状作为外用,这就是制作膏药的原料。然后加入其他药粉,即可制成“布膏药”或“纸膏药”。这种膏药大都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以及疮痈疖肿等病症。 《山海经》里曾记载一种  相似文献   

16.
中药调剂,就是中药经过配制之适合临床需要的一种方法。我国自伊尹制汤液以来,中药调剂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之久,其中剂型有汤剂、丸、散、丹、膏、药露、酒剂、锭剂、条剂……等数十种;方剂数量上,至《普济方》达六万多首。历代医药学家创造这些众多的药剂在方药配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鲜明的制方特点,在围绕临床需要的基础上,从治疗效果出发,考虑到剂型,给药方法在配方中既发挥其疗效,又不使其发生偏颇,以达到取其长、补其短、用其利、避其害等目的。笔者仅就个人管见,谈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膏方也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之一。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中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可以说膏方是介于汤剂与丸药之间的一种剂型,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经长时间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状物。1膏方起源"膏"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灵枢·痈疽》记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药茶剂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剂为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早在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即有“茶饭方”的记载;元代忽思慧《饮善正要》等书中也载有多种“茶饮剂”。近年来,新型茶剂如袋泡茶由于包装新颖,便于携带和服用,在疗效、剂量及外观、味觉上得到改善,深受人们的欢迎。笔者经归纳整理,对于茶剂的应用与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中医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记载了用鲜鱼和盐等药物外敷于鼻部治疗螟病鼻断的方法,堪称鼻疗法最早的文献。所谓鼻疗,根据其作用部位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鼻疗,是指所有以鼻部作为施治或用药部位的各种疗法,其作用部位不局限于鼻腔。  相似文献   

20.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