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及观察己酮可可碱(PTX)预处理的防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受体组与供体组。两两随机配对后再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预处理组,E组)。E组供体大鼠预处理,开腹前1h腹腔注射PTX50mg/kg,对照组供体不进行预处理。供肝均保存6h后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1)门静脉复流后30min及3h时血清中TNF水平E组显著低于C组(P<0.05);(2)30min及3h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S)水平E组显著低于C组(P<0.05)。(3)30min及3h血清中ALT,AST水平E组显著低于C组(P<0.050。结论 TNF居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可以减轻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min,然后开放10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k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k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h达高峰,4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kB活性降低,并且在1、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对照),B组(肝缺血90min),C组(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每一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光镜下大鼠肝组织有明显的肝血窦和中央静脉瘀血,内皮细胞及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B组明显;血浆中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B、C组与A组比及C组比B组P均<0.01);肝组织中MPO活性升高,以再灌注120min组为著(C组比A组P<0.01);与血浆中TNF-α、IL-1β的变化趋势相同(TNF-α:C组比A组P<0.05,IL-1β:B、C组比A组P均<0.01)。结论: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TNF-α、IL-1β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维拉帕米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血必净组(c组)、维拉帕米组(D组)及血必净和维拉帕米联合治疗组(E组),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0h、2h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其他组明显;在再灌注0h、2h时B、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再灌注2h时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E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维拉帕米能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保护作用,效果更明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苒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异丙酚+缺血预处理组(P+IP组).阻断右肺门1 h后再灌注2 h制备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夹闭右肺门前30 min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IP组夹闭右肺门前先进行夹闭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的缺血预处理;P+IP组夹闭肺门前30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缺血预处理.于再灌注2 h时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计算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检测肺凋亡细胞,计算肺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IQA、Bcl-2/Bax蛋白比值与AI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IP组和P+IP组再灌注后IQA、AI均明显升高,I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组、IP组和P+IP组IQA、AI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IP组、P+IP组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和IP组比较,P+IP组IQA及AI降低,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IQA与AI呈正相关(r=0.951,P<0.01);AI与Bcl-2/Bax蛋白比值呈负相关(r=-0.851,P<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或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l44只,雌雄不拘,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n=24):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动脉夹夹闭左叶和中叶肝蒂30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瑞芬太尼组(R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输注瑞芬太尼2μg·kg-1·min-1至再灌注120 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于缺血前30 min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SB+R组和SB+ IPC组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缺血预处理前5 min静脉注射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 0.2 mg/kg,其余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再灌注30、60、90和120 min时各组分别随机取6只大鼠抽取肝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及IL-1β浓度;随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各时点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P<0.05),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与I/R组相比,RPC组和IPC组血清ALT和AST活性、TNF-α及IL-1β浓度降低,再灌注90 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上调(P<0.05),SB+ RPC组和SB+ IPC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 RPC组与RPC组,SB+ IPC组和IPC组相比,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水平升高,再灌注90 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P<0.05),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瑞芬太尼和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氟醚或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和钙调素(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70~32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IR组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恢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组缺血前夹闭左肺门缺血5 min恢复灌注5 min,连续2次,SP组缺血前吸人2.1%七氟醚30 min.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左肺组织,测定TNF-α和IL-6含量、ERK mRNA和CaM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P组和SP组肺组织TNF-α和IL-6的含量、ERK mRNA和CaM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P组和SP组肺组织TNF-α和IL-6的含量和CaM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ER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SP组和IP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均通过下调CaM表达和上调ERK表达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中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肝叶切除组(PH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下肝叶切除组(IR组)及缺血预处理组(IP组)。分别取术前及术后0.5、6、12、24、48h等时间点,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残肝组织中Ki67和Cyclin D1表达变化,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 IP组术后24h内各检测点的AST和ALT值明显高于PH组和IR组(P〈0.05)。术后早期IP组大鼠的血清HA表达量明显高于PH组和IR组(P〈0.05)。PH组大鼠肝细胞Ki67和Cyclin D1表达在术后24h达到峰值,并且明显高于IR组和IP组大鼠(P〈0.05)。其中IP组大鼠术后Ki67和Cyclin D1表达量降低地最显著。结论 在合并肝组织大部缺失时,缺血预处理对残留肝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消失,它损害了大鼠残肝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EGb)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和假手术组(SO)。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和AST;肝组织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及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2,6,24h,EGb组血清ALT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生NS组(P〈0.01)。血清AST水平在供肝再灌注2,6h时明显低于NS组(P〈0.01)。供肝再灌注后2,6h时EGb组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低NS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6,24hEGb组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经EGb预处理供可减轻大鼠肝移植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 mRNA,Bcl-2 mRNA的表达,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