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血清可溶性CD25(sCD25)水平的检测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继发性HLH疑似病例38例,25名正常健康人员作为对照,采用LDH释放法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血sCD25的水平,38例疑似病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为排除组和诊断组,比较各组NK细胞活性及sCD25水平的差异,同时比较确诊组确诊前后各项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结果表明:38例疑似患者中有22例最终确诊为继发性HLH,其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sCD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确诊组患者的NK细胞活性和血清sCD25水平在疾病早期100%出现异常。结论:NK细胞活性及血清sCD25水平的检测对于继发性HLH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升高在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诊断价值及监测其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HPS疑似患者129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最终分为原发性HPS患者8例,确诊获得性HPS组65例,排除组56例.并选取健康志愿者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获得性HPS患者确诊时、排除组患者、健康志愿者及部分获得性HPS临床治疗有效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O-1浓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获得性HPS确诊组患者血清HO-1浓度明显高于排除组及正常实验对照组(F=36.835,P=0.000).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HPS血清HO-1浓度高于感染相关性HPS及淋巴瘤相关性HPS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79,P=0.014).监测36例获得性HPS临床治疗有效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O-1浓度发现,治疗后血清HO-1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1).血清HO-1与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均无明显相关性;与铁蛋白有一定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r=0.273,P=0.028).结论 血清HO-1在获得性HPS患者中明显升高,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HPS患者中明显高于淋巴瘤相关性HPS及感染相关性HPS,这对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HPS具有重要提示意义,HO-1有可能成为监测获得性HPS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与重视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表现和血细胞变化特点。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穿刺细胞涂片,经瑞-姬氏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片2张、外周血片2张和经ACD抗凝的外周血浓缩涂片2张,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计算阳性率及积分值;比较分析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结果35例HPS患者因肺部感染24例(67%);寄生虫感染1例(3%);结缔组织病2例(6%);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7例(20%);经病理细胞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3%)。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者15例(43%),影响二系以上血细胞减低者20例(57%);本组患者骨髓涂片均出现成熟的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有活跃的吞噬各种血细胞现象,组织细胞数占骨髓有核细胞0.02~0.18。其中有9例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象、骨髓象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噬血型组织细胞,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浓缩涂片均未找到异常组织细胞,仅1例可见成熟单核样组织细胞(3%);末梢血片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积分值增高(〉80分)有25例,积分正常有9例,1例积分减低(〈35分)。结论诊断HPS的关键是骨髓细胞学检查,检验人员对此病应有充分认识。要正确识别骨髓涂片中噬血细胞,并根据其中组织细胞的成熟程度、噬血的活跃程度及转规情况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HPS与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重要依据;而外周血浓缩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和NAP染色亦可作为HPS和MH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稳定的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方法,应用于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诊断。21例疑似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根据HLH-2004标准将疑似患者分为确诊组和排除组,将pEGFP—N1质粒转染人NK细胞的天然靶细胞K562,经过G418筛选后进一步单克隆,得到稳定、均一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K562细胞,将EGFP—K562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按10:1的比例混合孵育2小时后,用碘化丙啶(PI)标记,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呈红、绿色荧光的细胞数,最后计算NK细胞的杀伤效率;同时采用LDH释放法测定外周血NK细胞对单纯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健康人NK细胞杀伤率与病人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与传统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EGFP—K562细胞株作为靶细胞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无需预先染色和标记靶细胞,操作简便、省时、稳定、重复性高,可应广泛应用于获得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诊断。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分析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手段,为进一步提高LAHS诊断率、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LAHS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与转归,探讨疾病特点,并比较LAHS患者在确诊前后各项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了解各项诊断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14例患者确诊后均采用FDIg方案(氟达拉滨,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4例LAHS患者的NK细胞活性、sCD25水平在疾病早期100%出现异常,而骨髓中噬血现象仅见于不到40%的患者,即使在确诊后,也只有不到50%患者出现了噬血。经FDIg方案治疗的14例患者其中9例(64.3%)病情好转;5例(35.7%)死亡。结论:NK细胞活性、血清sCD25水平的检测对于LAHS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噬血现象在疾病的诊断中并不一定起主要作用。以氟达拉滨联合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案(FDIg方案)为早期有效治疗LAH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IL-2受体(sCD25)及NK细胞活性,探讨它们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HLH患者、15例正常对照者、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及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清sCD25水平;用流式细胞术CD107a标记法及传统的LDH释放法检测HLH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HLH组血清sCD2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AML组及SLE组均明显升高(P<0.001);HLH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将流式细胞术CD107a标记法与传统的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进行相关分析,该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P<0.05)。结论:血清sCD25及外周血NK细胞活性检测是HLH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流式细胞术CD107a标记法检测NK细胞活性简单、稳定、重复性高,有助于HLH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3-01—2018-01期间在我院感染科住院诊治的26例确诊H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诊断HPS的病例其发热100%,脾大92.3%,伴发皮疹34.6%,92.3%的铁蛋白明显升高,外周血二系血细胞减少76.9%,低纤维蛋白原血症73.1%,高甘油三酯血症50%,组织细胞学发现噬血现象65.3%。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早期识别干预HPS的诱发因素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索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rq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抑制性受体(killerimmunoglobulin—like inhibitionreceptor,KIR)基因与HLA—Cw配体匹配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对27名健康人取新鲜外周血20ml,用NK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负向分选高纯度NK细胞。对30例初治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取新鲜骨髓液10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D158a,CD158b表达水平。取健康人和患者的外周血各2ml,以PROTRANS法抽提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分别检测HLA—Cw、KIR基因。MTT法检测KIR与HLA—Cw基因不同组合的NK细胞对A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结果表明:分选后的NK细胞,纯度为(90.8±6.08)%。NK细胞KIR基因与靶细胞HLA—Cw等位基因的匹配数少则NK细胞的杀伤效应强,0个等位基因匹配的杀伤率为(50.66±8.40)%,1个匹配与2个匹配的杀伤率分别为(38.28±6.71)%,(19.74±4.15)%,(F=20.226,P〈0.001)。NK细胞的KIR表达水平与杀伤作用也有一定的联系(F=16.276,P值〈0.001)。结论:NK细胞对A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抑制性KIR/HLA—Cw的匹配数及KIR的表达相关,匹配越少、KIR表达越低,杀伤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珊  王勇  林秋君  陈燕惠 《临床荟萃》2003,18(6):323-32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与人细胞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进行B19病毒抗体IgM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1)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B19抗体IgM阳性13例(30.95%),28例对照组阳性1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NK细胞活性降低,结论:(1)福建省过敏性紫癜人群有较高B19病毒感染。(2)过敏性紫癜与B19病毒感染有较密切相关。(3)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NK细胞活性降低,B19相关性过敏性紫癜患儿NK细胞活性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或骨髓肿瘤性NK细胞形态特征,为NK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提供细胞形态学的线索和证据。方法?收集4例确诊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及2例确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其肿瘤性淋巴细胞均经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分析和/或病理活检证实为肿瘤性NK 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特点,分析肿瘤性NK 细胞的总体特征。结果?6例患者肿瘤性NK细胞形态特征相似:胞体总体偏大且形状不规则,周围可见一个或多个伪足样突起;胞核形态多样,染色质聚集,核仁不见或模糊不清;胞浆量较丰富,呈嗜碱性,有厚实感,浆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粗大或细小紫红色颗粒。结论?肿瘤性NK细胞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与3种反应性淋巴细胞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外周血CD4+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HPS患儿(初诊组和缓解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然后加佛波酯(PMA)、离子霉素(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IL-17+水平.结果 初诊组HPS患儿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t=11.34,P<0.01),二者又明显高于对照组(t=35.28、9.38,P<0.01).结论 Th17细胞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是判断HPS患儿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多中心7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提高对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探索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对多中心72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原发病以病毒感染和T细胞淋巴瘤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以持续高热(100%)、脾肿大(83.3%)最为多见.发热(100%)、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低(97.2%)、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升高(93.1%)以及NK细胞活性降低(94.4%)在诊断中的灵敏度较高.实验室检查发现HPS患者组血清糖化铁蛋白百分比为(17.4±16.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53.6±13.3)%.而血清TNF-α水平为(143.2±64.8)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66.9±19.4) μg/L.多数HPS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83.6%),以AST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为主.47例经治HPS患者15周总体生存率为46.8%,其中27例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HPS患者总体生存率达63.0%.死亡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多样.发热、外周血两系及以上血细胞减低、血清Scd25水平升高以及NK细胞活性降低在诊断中的灵敏度较高.糖化铁蛋白百分比、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诊断HPS.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是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HSP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5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4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细胞(CD16++CD56+)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及NK细胞(CD16++CD56+)数量明显减低(P0.01),CD8+和CD19+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对HSP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31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 CD19+B淋巴细胞和CD3(CDI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总数均明显减低.另外,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的辅助性T细胞(Th)表达降低,CD3+ CD8+的抑制性T细胞(Ts)表达增高,Th/Ts比值倒置,比例失衡;且随着MDS疾病的进展,Ts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但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表达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 3组间T淋巴细胞和Th/T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S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来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3+CD(16、56)+自然杀伤(NK)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病情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16、56)+细胞的比例及CD3+CD(16、56)+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百分率。结果 RA病情活动组外周血CD3+CD(16、56)+NK T细胞的比例及NK T细胞CD69的表达百分率明显低于RA病情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RA病情稳定组NK T细胞的比例及NK T细胞CD69的表达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CD3+CD(16、56)+NK T细胞比例减少及活性受抑制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冯新青  曹士德 《检验医学》2009,24(12):889-890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以42名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对照,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及NK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期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可能是造成患者体内病原体不能完全清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作为肾病综合征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儿童进行外周血Treg、淋巴细胞各亚群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S组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19^+B细胞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CD3^+CD8^+抑制性T 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病综合征组患儿的 CD16^+CD56^+NK细胞表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特别是Treg的表达及其功能的改变,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其检测可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