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C3、C4、CRP与TBA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与总胆汁酸(TBA)水平相关性及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赛NS II型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和日本产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0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献血员对照的血清C3、C4、CRP及TB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3与TB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92,P〈0.01),而CRP与TB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8,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RP、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肝硬化功能分级C3值逐渐下降,CRP、TBA值逐渐升高,Child-Plugh,C级组同时伴有C4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C3水平下降,CRP、TBA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血清C3、C4、CRP、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和TBA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109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HDL、LDL、VLDL、ApoA1、ApoB100和TB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HDL、LDL和ApoAl与TBA水平呈负相关(r=-0.488,-0.521,-0.564,P〈0.01),而VLDL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622,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变差,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逐渐下降,而VLDL和TBA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注意血清脂蛋白和TBA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 58例肝硬化患者和 3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维生素C水平与活性氧的测定和分析。测定血清维生素C水平并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维生素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根据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 ,血清维生素C水平C级、B级 相似文献   

4.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78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l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均P<0.01),随Child分级的增加,血浆PCT、sICAM-1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Pla呈负相关,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血浆slCAM-1水平与血清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与lra呈负相关.二者血浆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氧化脂蛋白 (OX -LDL)之间关系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指标。方法 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76 ) ,稳定型心绞痛组 (N =4 2 )和正常对照组 (N =4 5 )血清胆红素及OX -LD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OX 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OX 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急性冠性动脉综合征组胆红素水平与OX -LDL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4 3,P <0 0 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OX -LDL水平明显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提示胆红素和OX -LDL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其血清中内毒素(ET)、CD3、CD4、CD8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ET水平显著升高;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ET水平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与CD8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体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同时伴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两者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并探讨瘦素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其营养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2 - 0 3~ 2 0 0 3- 0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32例男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1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和瘦素 ,同时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营养参数 ,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 -pugh分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 0 5 ) ;但依据Child -pugh分级后的 3组肝硬化患者间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 (BMI)、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及FINS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 343、0 .340和 0 . 35 2 ,P值均 <0 . 0 5 ) ,而与肌酐身高指数 (CH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36 0和 - 0 . 4 16 ,P值均 <0 . 0 5 )。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肝功能无关 ,但参与了肝硬化的营养不良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血清前白蛋白(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9例老年肝硬化组及23例青年肝硬化对照组和50例正常老年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及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肝硬化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P<0.01)。老年肝硬化组血清TBA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hild-pughC级较C级较B级和A级明显升高。而老年肝硬化患血清前白明显下降,Child-pughC分组中A-C级呈递减趋势,结论:老年肝硬患TBA水平与肝硬化的肝功能密相关。.与青年肝硬化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TBA水平与肝硬化功能密切相关,与青年肝硬化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检测TBA有利临床评估肝硬化病情及预后,另外,血清前白蛋白对临床评估肝硬化患的病情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了16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F、Fbg)和肝功能(ALT、TBIL、PA、ALB、TBA),并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延长,Fbg降低,ALT、TBIL、TBA升高,PA、ALB降低(P<0.01);随着患者Child-Pugh分级增高,其PT,aPTT、TT逐渐延长,Fbg逐渐降低,TBIL TBA逐渐升高,PA、ALB逐渐降低,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凝血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反映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微量元素变化对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及病理学改变。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别测定 32例肝硬化患者铜 (Cu)、锌 (Zn)、硒 (Se)、镉 (Cd)、铝 (Al)水平 ,并与 31例健康者对照。其中 17例患者及 12例健康者行骨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 ,肝硬化组血清Z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0 1,P <0 0 1) ,而血清Cd、Al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0 1)。组织学发现 14例骨质疏松 (OP) ,OP发生率为 82 35 %。OP患者重度组血清Zn、Se水平较轻度组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5 ) ,而血清Cd、Al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Zn、Se、Cd、Al存在明显异常 ,在肝性骨病 (HBD)的形成过程中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补充Zn、Se ,而减少Cd、Al摄入 ,对HBD的防治将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和粪便pH值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4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TBA、精密pH试纸检测其粪便pH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TBA水平、粪便pH值分别为(52.88±47.88)μmol/L、6.88±0.71,对照组分别为(8.695±4.70)μmol/L、5.860±0.27;2组比较,血清TBA水平及粪便pH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而TBA水平升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粪便pH值无改变。外周血TBA水平、粪便pH值与肝硬化病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BA、粪便pH值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由于影响粪便pH值的因素较多,其预测及判断肝硬化预后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如TBA。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CD8(sCD8)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清sCD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血清sCD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正相关 (r=0 35 4 ,P <0 0 5 ) ,与白蛋白 (A)水平呈负相关 (r=- 0 339,P <0 0 5 ) ,血清sCD8在Child -Pugh分级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血清sCD8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 ,血清sCD8水平监测可作为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β-胡萝卜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 β 胡萝卜素 (P β CAR)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6 3例肝硬化患者和 6 3例年龄及性别配对的正常人P β CAR和血浆过氧化脂质 (P 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E SOD)、红细胞过氧化脂质 (E LPO)和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 ,并对肝硬化患者的多个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肝硬化组P β CAR和E SOD含量明显降低 (P值均 <0 .0 1) ,而P LPO、E LPO和CRP含量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1)。在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中P β CAR和E SOD依次降低 ,而P LPO、E LPO和CRP依次升高 ,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相关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P β CAR与年龄、E SOD、P LPO、E LPO和CRP含量相关 (P值均 <0 .0 1) ,而与患者Child Pugh积分无关 (P >0 .0 5 )。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P β CAR含量与E SOD和CRP的关系最密切。 结论 肝硬化患者P β CAR含量显著下降 ,与肝硬化病因和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 14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38例)、Child-Pugh B级组(60例)、Child-Pugh C级组(42例),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PA、TBA、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A降低,TBA升高,PT、APTT、TT延长,Fib降低,MPV、PDW、P-LCR升高,PLT降低(P均0.01)。随着患者Child-Pugh级别升高,PA逐渐降低,TBA逐渐升高(P均0.01);凝血功能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P均0.01);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逐渐增高,PLT逐渐降低(P均0.01)。结论 PA、TBA、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硬化病肺间质病变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系统性硬化病 (SSc)肺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检测了病例组 (SSc 2 0例 )及正常对照组( 3 0名 )的血清VEGF ,并分析血清VEGF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VEGF ( 3 63± 178)ng/L较正常对照组 ( 183± 5 9)ng/L明显升高 (P <0 0 0 1) ,VEGF升高的SSc患者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 ( 87 5 % )显著高于VEGF正常的SSc病患者肺间质病的发生率 ( 3 3 3 % ) (P <0 0 5 ) ,SSc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VC % )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 % )呈负相关 (r =- 0 86,P <0 0 0 1;r =- 0 87,P <0 0 0 1)。结论 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 ,对评估SSc肺间质病变的病情活动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肝硬化 83例 (Child PughA级 3 2例 ,B级 3 0例和C级 2 1例 ) ,正常对照组 3 2例。血清激活素A、Ⅲ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升高 (1 3 3± 0 83ng/ml ,P <0 0 1) ;Child PughC级 (1 45± 0 3 9ng/ml)和B级 (1 47± 0 81ng/ml)分别较A级 (1 0 0± 0 3 5ng/ml,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0 76± 0 .3 1ng/ml,P <0 0 1)升高 ,而A级与正常对照组、C级与B级之间血清激活素A水平无明显变化 (P>0 0 5) ,血清激活素A大于 1 13ng/m1的肝硬化患者中Chid PughB级和C级占 76 2 % (3 2 / 41)。在相应的Child Pugh分级中 ,并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及腹水患者中血清激活素A无明显变化 (P >0 0 5)。血清激活素A与Ⅲ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呈正相关 (r=0 3 7,P <0 0 5;r=0 3 1,P <0 0 5;r=0 .2 4,P <0 .0 5) ,而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胆汁酸、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无相关性 (P >0 0 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 ,激活素A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抗苗氏管激素 (AMH)的作用机制及血清AMH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正常青春发育各期男童 48例 ,其中选取 10例为对照组 ;10例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伴低促性腺激素睾丸发育不良男童患者均单独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一年 ,第二年rhGH联合性激素 (HCG或长效庚酸睾酮 ) ,总疗程二年。于治前及治疗后采血检测AMH、睾酮、FSH及LH。结果(1)正常儿童在青春发育前血清AMH水平较高 ,进入青春发育后AMH渐趋下降 ,至TannerG4~ 5期最低 ;与血睾酮呈负相关。 (2 )患者组在治前血清AMH为 (318.0± 34 .7) pmol/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1.6± 6 .7) pmol/L(P <0 .0 0 1)。患者经第一年单纯GH治疗后 ,血清AMH明显下降 (195 .4± 6 1.2 ) pmol/L ,第二年采用 (rhGH)联合性激素治疗 ,血清AMH进一步下降 ,而血清睾酮值则逐步增高。结论  (1)正常男童进入青春发育后血清AMH呈递减趋势 ,血睾酮逐步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 ;(2 )生长激素缺乏伴低促性腺激素睾丸发育不良患者血清AMH持续高值 ,经GH及GH联合性激素治疗后血清AMH水平随血睾酮升高而下降 ;(3)临床检测血清AMH有助于全面评估男性睾丸的发育及其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sIL-2R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各病期sIL 2R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动态变化和二者间关系以及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3 0例HFRS患者血清sIL 2R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 9例HFRS患者的 95份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HFRS患者在发热期sIL 2R水平即已明显升高 ,低血压少尿期达高峰 ,多尿期开始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仍处于较高水平 (P <0 .0 1)。HFRS患者各病期T细胞 (CD3 + )百分比无变化。但在发热期CD3 + ,CD4+ 细胞百分比已明显减少 ,CD3 +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 ,导致CD4+ /CD8+ 比值下降、倒置 ;低血压少尿期达极值(P <0 .0 1) ,多尿期开始逐渐恢复 ,但至恢复期仍未恢复正常水平 (P <0 .0 5 )。HFRS患者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自然杀伤 (NK)细胞 (CD16+ ,CD5 6+ )百分比下降 ,而B细胞 (CD19+ )百分比升高 ,多尿期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且sIL 2R水平与CD3 + ,CD4+ 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 (P <0 .0 1) ,与CD3 + ,CD8+ 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CD4+ /CD8+ 比值呈负相关 (P <0 .0 1)。sIL 2R水平与尿素氮、肌酐成正相关 (均P <0 .0 1) ,CD4+ /CD8+ 比值与尿素氮、肌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TBA)水平与病因及肝功能各指标相关性,探讨血清TBA在不同类型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龙华医院肝病科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以病因分类,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TBA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全部肝硬化患者TBA与肝胆酸(CG)高度相关(r=0.72),与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普通负相关(r=-0.45,-0.48,-0.48),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普通正相关(r=0.48, 0.49)。按病因亚组分类后,各亚组(除酒精性肝硬化)TBA与CG均高度正相关;乙肝肝硬化组TBA与PA中度负相关,与TBil、DBil中度正相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与ALT、AST、TBil、DBil中度正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TBA与PA、Alb、CHE中度负相关;酒精性肝硬化组TBA与Alb中度负相关,与DBil中度正相关;血吸虫性肝硬化组TBA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中度正相关,与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高度正相关。结论 TB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及胆红素代谢状况,尤其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肝脏合成、损伤及代谢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湖北省恩施地区肝硬化患者血清硒元素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0例为肝硬化组,采用Child-Pugh分类法分为A、B、C级;6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硒元素及肝纤维化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硒水平明显下降,而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46、9.759、4.790、8.671、5.908,P值均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血清硒水平进行性下降,而HA、PCⅢ、Ⅳ-C、LN呈进行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524、53.903、21.490、52.495、19.530,P值均0.05)。血清硒与HA、PCⅢ、Ⅳ-C、LN和Child-Pugh分级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1、-0.519、-0.448、-0.354、-0.602,P值均0.05)。结论恩施地区肝硬化患者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正常人群,但补硒治疗是否能改善肝硬化预后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