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 1.618,95%CI 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 1.755,95%CI 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 2.395,95%CI 1.321~4.343)、女性(OR1.899,95%CI 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2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54.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COPD并发抑郁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02)与无并发抑郁组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回归分析:缓解期COPD患者的SDS评分与肺功能(FEVl、FEVl/FVC)、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325,-0.364,-0.253);与动脉血PaC02、病程、经济负担呈正相关(r=0.265,0.216,0.227)。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许丹芸  倪恒祥  王军 《安徽医学》2012,33(5):540-543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障碍(PSD)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CCMD-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及MMSE进行诊断和评估,通过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并经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SD总发生率为32.5%,其中轻度53.75%,中度35.00%,重度11.25%;对PSD影响有显著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家庭关系不和睦、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存在合并症者。结论上述因素是本组PSD患者的主要易患因素,可为PSD的早期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720例CHF患者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判断存在抑郁障碍的患者146例入选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变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及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变量和HAM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度。结果 720例CHF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0.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的r2=0.848,HAMD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病程(β=0.63,P=0.000)的影响占56.8%,丧失工作能力(β=0.31,P=0.007)占15.4%,家庭收入(β=-0.19,P=0.016)占8.6%,心功能分级(β=0.14,P=0.035)占4.0%。结论多个人口学、社会学以及临床因素与CHF并发的抑郁程度有关,CHF病程、丧失工作能力、家庭收入和心功能分级是HAMD评分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失眠症相关因素分析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症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其致病因素往往莫衷一是。引起失眠症的相关因素颇多,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诱因等等。近年来,对失眠症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对引起失眠的常见因素进行综述并探讨,对失眠症的临床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3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应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148人(47.30%),诊治患者68人(4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与年龄(OR=-0.415,P<0.05,CI =0.443~0.984)、吸烟史(OR =0.384,P<0.05,CI=1.118 ~ 1.928)、病程(OR=-0.250,P<0.05,CI=0.608~0.996)、心肌梗死(OR =0.676,P<0.05,CI=1.082 ~3.576)、家族史(OR=-0.744,P<0.05,CI =0.231~0.978)有关;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因子与性别关系密切,体重因子与年龄、文化程度、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认知因子与病程关系密切,日夜变化与年龄关系密切,阻滞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史关系密切,睡眠因子与性别、起病形式、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绝望因子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关系密切.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程、心肌梗死、家族史是住院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汉密顿抑郁量表的7个症候因子分别与多项影响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54例癌症患者进行测评;对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分的患者按照ICD-10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癌症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0.8%,其中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占47.5%;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适应障碍、焦虑抑郁混合状态、药源性抑郁和器质性抑郁等;②相关分析显示,癌症抑郁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P<0.05)和回避因子(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屈服(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呈负相关(P<0.05)。③以抑郁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躯体不适、屈服、病程、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减轻患者抑郁通过以下方式,如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适时止痛,减轻躯体不适;过度医疗带来的副反应、屈服的应对方式也增加患者的抑郁风险,社会支持尤其情感的支持(主观支持)及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减少患者的抑郁风险。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伴发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般把他们伴发的焦虑、抑郁归因于癌症诊断的打击、频繁发生的社会生活事件、各种治疗方法的影响等 [1 ] 。为寻找与焦虑、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采取目的性更强的心理干预 ,有利于恶性肿瘤的防治 ,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选取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完成了本研究。资料和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 1997年 5月至同年 11月入院 ,经专家讨论、骨髓检查确诊的各种白血病患者为研究组 ,按入院顺序随机抽签分为治疗中期和疗程结束两部分。另选 5 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7例膀胱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22例伴有抑郁状态,检出率38.5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家人、亲友、医生的关心满意度及住院费用支付方式、自身健康的评价、疼痛程度、知情与否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生活事件、艾森克人格测查与抑郁状态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人对患者的关心、疼痛程度、对家庭的责任感、生活事件和艾森克人格测查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方程总体拟合优度为89.47%,拟合度良好。结论:膀胱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疼痛程度、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因素相关,为膀胱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60例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调查 6 0例PD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结果 病程 >5年者抑郁发生率与病程≤ 5年者抑郁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Hoehn-YahrⅠ、Ⅱ期患者抑郁发生率与Ⅲ期以上患者抑郁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抑郁患者MMSE得分与无抑郁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PD患者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 ,与PD病程、病情分期、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廖春平  高欢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0):596-596,607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冶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西酞普兰治疗各种抑郁障碍34例,疗程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结果:西酞普兰总有效率为91.2%,临床痊愈率为59.4%。一周以上即可起效,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医学院附属漳州市医院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临床心理门诊诊断为抑郁症的7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23例(98.2%)合并有躯体症状,症状复杂、多样,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最常见依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提示临床医生面对这类患者时,应检查有无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倒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心理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门诊随访每月1次,共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前与治疗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98,P〈0.05);两组治疗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随访6个月末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87,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障碍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综合医院门诊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作为诊断依据,连续纳入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和心理卫生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94例,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作为严重程度评定量表,比较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和差异.结果 连续纳入患者共94例,平均年龄为(48±18)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者45例,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共49例,两组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均以中度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62±15)岁,以中老年人居多,有较多的躯体疾病(3个),HAMD-17量表评分中迟滞因子分数为10.9±3.2,提示抑郁的迟滞症状明显;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平均年龄(35±10)岁,以中青年人居多,很少伴有躯体疾病(0个),量表中核心因子分数为8.9±2.0,说明这类患者的核心症状突出.结论 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不同,正确的认识这种差异有助于提高诊断的识别率,并决定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 14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分为氟西汀组 (2 0例 ,2 0mg/d)、阿米替林组 (19例 ,5 0~ 15 0mg/d)和对照组 (2 3例 ) ,治疗 6周及 12周后检测HAMD、副反应量表 (TESS)、空腹和餐后 2h血糖 (FPG ,2hPG)、糖化血红蛋白 (GHbAIC)等生化及体查指标。 结果 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 6周及 12周后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两组FPG、2hPG在 6周和 12周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GHbAIC6周后均未见显著下降 ,12周后前两组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仅氟西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ESS显示氟西汀组不良反应 9例 (4 5 .0 % ) ,阿米替林组 16例 (84 .2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氟西汀及阿米替林对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氟西汀的血糖控制作用以及耐受性、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培酮和米氮平联合用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和自杀观念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入符合条件的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服用米氮平和米氮平联合利培酮。分别于用药后2、4、6和8周,观察疗效。结果用药后2、4、6和8周,患者睡眠障碍消除的例数:单用组分别为8、6、3和3例;合用组为9、7、4和0例;自杀观念消失的例数:单用组分别为5、7、5和3例;合用组为8、7、5和0例。结论米氮平联合利培酮用药治疗抑郁症对睡眠障碍和自杀观念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 (rCBF)特点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强迫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13例强迫症患者、19例正常对照、7例焦虑症和 5例抑郁障碍进行脑SPECT检查 ,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的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 ,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 (P <0 .0 1或P <0 .0 5 ) ;强迫症组与焦虑症组相比 ,左侧颞枕叶和两侧枕前叶的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均较低 (P <0 .0 1或P <0 .0 5 ) ,而与抑郁障碍组相比 ,任一脑区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 ,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强迫症脑血流灌注与焦虑症差异明显 ,而与抑郁障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806-80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抑郁症伴发慢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度洛西汀治疗60例伴发慢性疼痛的抑郁症患者,治疗8周后,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躯体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抑郁症状的疗效为83%;疼痛症状的疗效为77%。治疗8周后HAMD、HAMA、MOSPM评分较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良反应轻。结论:度洛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症状,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和检验汉密顿抑郁量表在中国抑郁障碍人群中的因素结构。方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评价汉密顿抑郁量表在抑郁障碍人群中的因素结构。结果探索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汉密顿抑郁量表由8个因子组成,因素负荷为0.428—0.912,与原7因子模型不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也不支持汉密顿抑郁量表的7因子结构模型。结论汉密顿抑郁量表在中国抑郁障碍人群中可能呈现多因子结构,不同人群体可能因子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