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伏立康唑抗致病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立康唑是第二代合成的氟康唑衍生物 ,该文对其抗真菌机理进行了介绍 ,并就其与其他抗真菌剂对念珠菌属及念珠菌属以外的其他真菌的体外活性试验的比较结果 ,以及临床应用和与其他抗真菌剂的协同作用作一综述 ,为临床治疗真菌病推荐了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994株致病真菌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解近3年武汉地区致病性真菌的种类,作者采用不同的真菌鉴别培养基对取自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结果显示红色毛癣菌和念珠菌属上引起皮肤浅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深部真菌病中心念珠菌病为主,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抗生素是诱发念珠菌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伏立康唑抗致病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伏立康唑是第二代合成的氟康唑衍生物,该文对其抗真菌机理进行了介绍,并就其与其他抗真菌剂对念珠菌属及念珠菌属以外的其他真菌的体外活性试验的比较结果,以及临床应用和与其他抗真菌剂的协同作用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真菌病推荐了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上海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直接镜检阳性的40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甲标本做真菌分离培养和分析。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233株,其中皮肤癣菌120株(红色毛癣菌104株,须癣毛癣菌10株,犬小孢子菌3株,絮状表皮癣菌3株),酵母菌68株,非皮肤癣菌11株(曲霉6株,青霉5株),其余为丝状真菌。结论:上海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酵母菌中非白念珠菌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类型与致病真菌之间的关系。结果306例中足趾甲感染占62.1%,手指甲感染占9.5%,手足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8.4%。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有195例患者(63.7%),其次是全甲破坏型(TDO)(82例;26.8%),无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18例;5.9%),合并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8例;2.6%),浅表白甲型(SWO)(3例;0.98%)。DLSO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显著增多(P<0.001)。306株致病真菌中主要为皮肤癣菌(68.0%),其中80.3%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22.5%,其中73.9%为白念珠菌;第三位是霉菌(9.5%),主要为曲霉。结论发现该社区医院甲真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DLSO和TDO,而PSO和SWO不常见。致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临床类型和病原学关系显示单一致病真菌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类型的甲真菌病。  相似文献   

6.
甲真菌病719例临床及致病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对直接镜检阳性的719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719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510例,阳性率70.93%,皮肤癣菌、酵母、非皮肤癣菌霉菌(NDM)所占比例分别为76.24%,16.47%和7.2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81.30%(326/401),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居首,占44.29%(31/7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最为常见。就诊人群中以36岁~55岁年龄段为主,占42.75%(218/510)。男性发病率(67.25%)总体高于女性(32.75%),且各年龄段患者的致病菌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天津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DLSO为主,不同年龄、性别存在差异,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符合国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部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能简便快速鉴定出致病真菌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真菌的形态、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这些方法阳性率低,操作复杂费时。一些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以及以PCR为基础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PCR-RAPD)、单链构象多态性PCR(PCR-SSCP)等也应用于真菌病的诊断,但这些技术也存在操作复杂、实验设备要求高等缺陷[1]。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一种可目视化、快速简便、准确鉴定常见浅部致病真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甲真菌病病甲的形态学特征与致病真菌类型或菌种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快速推断致病真菌建立依据。方法 360例门诊甲真菌病患者,观察临床分型和特征,牙钻机取材,镜检和培养确定致病真菌。结果 经培养确定致病真菌感染者165例,其中皮肤癣菌占80.0%,酵母菌13.9%,霉菌2.4%,混合感染3.6%。结论 根据甲真菌病病甲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大致推断致病菌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3,自引:9,他引:74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而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比例升高,提示今后应对这些菌加以重视,并研制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病原真菌和条件性真菌所致的甲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ier.  GE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308-309
近40年间在易感或免疫受损个体中原发性和条件性真菌感染显著增多。其发病率的增加与艾滋病的流行和医疗技术的重大发展,尤其是器官移植、肿瘤及免疫性疾病新的治疗方法相关。在真菌性疾病中,尽管某些人群更易患甲真菌病,但每一个体均可能患该病。虽然甲真菌病呈慢性经过且并不威胁生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甲真菌病的患病率在许多国家似乎呈上升趋势,范围在3%~15%。尽管临床表现可提示有真菌感染,但保证诊断正确和治疗合理仍依赖实验室检查。尽管酵母和霉菌也可成为单独或混合感染的病原菌,但大多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皮质类固醇对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皮质类固醇对真菌的影响作用较复杂 ,现就皮质类固醇与真菌在体外培养、动物模型上的作用及影响机制方面做一概述 ,为临床正确合理地应用皮质类固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但其诊断、治疗和预防仍存有许多问题,核心就是人们对真菌感染的发生、发展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尽管这些年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更多的研究关注的是微观和细节,如真菌毒力因子、适应因子、信号传导、致病基因表达与调控、宿主细胞与真菌细胞相互作用、抗真菌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真菌耐药机制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实验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成临床可用的医疗技术或手段,无疑是一漫长过程。在等待这些新进展成功转化之前,不妨换个角度,即从生物学原理和进化论角度来诠释一下真菌致病的机制以及探讨适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甲真菌活体染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甲真菌病有增多的趋势。KOH直接镜检、甲病理检查虽可直接检出甲标本中的真菌,但由于制片处理,难以判断真菌在受检前的活性。真菌培养法可判断甲真菌的活性,但易受培养基、取材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有误。为寻找一种可直接检出甲真菌活性的方法,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15.
723例甲真菌病的真菌分离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传统的观念认为甲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肤癣菌所致,而近年来的甲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并不是其唯一致病菌,酵母菌及霉菌亦占有一定的比例。为进一步了解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分布,我们对1980~1994年15年间我院门诊甲真菌病的菌种分离培养情况进行了小结。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选择:凡1980~1994年期间,在我科门诊就医的临床症状典型,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作为总结病例。共723例,男280例,女443例。2.培养方法:应用含氯霉素改良沙堡葡萄糖琼脂基,置25℃~27℃温箱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9):629-629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致病真菌分型暨浅深部真菌病诊疗进展”研讨班[项目编号:(2013—04—12—032国)]定于2013年9月26—30日在上海举办。学习班由赵敬军教授负责,将邀请知名专家廖万清院士、李若瑜、温海、刘维达、席丽艳教授等进行专题演讲,同时进行临床真菌学基础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7.
裴氏着色真菌经皮排出现象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真菌感染时,真菌可在宿主血、尿及其他体液中持续释放其抗原成分及代谢产物,如(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D-阿拉伯糖醇等,而这些成分又是细菌、人和动物所不具备的。因此,检测这些特异性的真菌抗原成分及代谢产物,可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测定葡聚糖含量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讨论(1→3)-β-D-葡聚糖的一些理化性质对测定的影响及它的某些生理活性,此外,评价了此方法在深部真菌感染模型和临床患者中的实际应用,就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其他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浅析致病真菌分类的动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病真菌的分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何能够更好地反映自然的本质 ,是真菌学家们所努力求索的。本文通过回顾致病性地霉、毛孢子菌、掌黑癣致病菌和念珠菌等分类的新进展 ,对致病真菌分类的动态性进行初步分析。本文所述观点为部分学者提出 ,有些尚未得到公认 ,请读者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