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东红  施思  胡玉霜 《护理研究》2007,21(15):1356-135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中不同的体位干预,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5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孕妇体位调整为手术床右侧摇高20度,右侧臀部垫砂袋、海绵垫至孕妇呈45度左侧卧位;对照组按常规剖宫产体位平卧位手术。记录两组孕妇产出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并记录切开子宫至胎儿从子宫内完全娩出所消耗的时间。[结果]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显示,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效缩短术中娩出胎儿消耗的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攀  万文华 《临床医学》2009,29(11):56-5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全麻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5—10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有3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9%);对照组有2例(5.3%)。结论3%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注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沈佩英  胡小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23-1025
目的 探讨体位干预对剖宫产腰麻后产妇血压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体位干预组(n=52).腰麻后,对照组常规平卧位;体位干预组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0°,同时将产妇子宫推向左侧.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即刻、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时的产妇血压.胎儿娩出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36例、干预组9例发生低血压(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时的收缩压较高(P<0.05),而麻黄碱使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则下降(P<0.05).此外,干预组新生儿脐动脉pH和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后采用体位干预能减少和减轻腰麻后剖宫产低血压发生率和程度,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新生儿血气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气分析在羊水浑浊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8例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组,76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pH值。结果两组孕妇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pH值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浑浊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酸中毒。脐带血血气分析可弥补Apgar评分的不足,提高新生儿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第二产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进行体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3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取传统分娩卧位,即头部摇高30°~40°仰卧截石位,直至分娩结束.观察组进行体位干预,即将产床向左倾斜,右侧摇高10°~15°,并将10 cm×10 cm×10 cm的沙袋垫于产妇右侧臀部,胎儿娩出前恢复至传统产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酸中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纠正胎儿宫内缺氧,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08-4209
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收治的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CSEA下剖宫产术,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组不同时间点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及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孕妇接受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血压水平平稳,临床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子宫托架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子宫托架组和体位改变组各30例。麻醉成功后取平卧,子宫托架组将新型子宫托架安置于手术床两侧,并将两侧托球置于产妇子宫下缘,向上托起子宫后固定托球;体位改变组将手术床左倾30°。记录产妇麻醉前取仰卧位时(T_1)、麻醉及干预后(T_2)、麻醉后5 min(T_3)、胎儿娩出时(T_4)和手术结束时(T_5)收缩压和心率。记录2组T_1~T_3时下腔静脉呼气末最大内径(maximum end-expiratory diameter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_(max))和吸气末最小内径(minimum diameter of inspiratory end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_(min))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ollapsible index of vena cava, cIVC),观察2组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带血血气指标。结果 2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子宫托架组收缩压[(112.6±9.7)、(104.8±11.2)mm Hg]高于体位改变组[(104.4±3.6)、(84.7±13.5)mm Hg](P0.05),IVC_(max)[(15.0±2.5)、(14.5±2.6)mm]和IVC_(min)[(10.1±2.3)、(9.9±2.1)mm]大于体位改变组[(13.6±2.5)、(13.5±1.7)mm,(8.5±1.6)、(8.4±1.4)mm],cIVC[(32.4±5.9)%、(31.1±8.4)%]小于体位改变组[(38.0±10.1)%、(37.9±9.1)%](P0.05);T_2、T_3时,2组IVC_(max)和IVC_(min)均大于T_1时(P0.05),子宫托架组cIVC小于T_1时(P0.05),体位改变组cIVC与T_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托架组新生儿脐动脉和静脉血pH、p(O_2)高于体位改变组(P0.05),碱剩余负值小于体位改变组(P0.05),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8.3±0.2)、(9.8±0.1)分]均大于体位改变组[(7.2±0.3)、(8.7±0.5)分](P0.05),低血压发生率(10.0%)和恶心、呕吐发生率(0)低于体位改变组(56.7%、36.7%)(P0.05)。结论应用新型子宫托架预防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术低血压效果确切,有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8.
李燕  吴红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37-8138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er评分的影响,探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产科的可行性。方法 7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并泵入雷米芬太尼0.1μg/(kg.min)加2 L/min氧吸入诱导后,插入喉罩,丙泊酚6 mg/(kg.h)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对照组(R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两组产妇的ECG、SpO2、BP等生命体征,记录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生后即刻、5 min、10 min的Apger评分。结果给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4~8 min。两组新生儿Apg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凭静脉麻醉组有4例新生儿Apger评分≤7分;对照组有2例。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阴道助产术,观察组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胎儿窘迫改善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新生儿出生10 min阿氏(Apgar)评分及分娩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出生10 min 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存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临产孕妇应用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新生儿出生10 min Apgar评分,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且剖宫产改善胎儿窘迫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袁书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31-4331,439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 100例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每组50例。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和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完善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比CEA组明显缩短,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大于CEA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SEA组具有诱导快、阻滞完善、肌松好、便于手术操作及术后镇痛等优点,对母婴安全,用于剖宫产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60例冻疮患者。结果治疗2周后,痊愈53例,痊愈率88.3%;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MEBO治疗冻疮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9例年龄 2~ 16岁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纳入本研究。氟替卡松剂量为 :轻度哮喘 12 5~ 2 5 0 μg/d ,中度哮喘 2 5 0~ 3 75 μg/d ,重度哮喘 3 75~ 5 0 0 μg/d。根据病情按需使用 β2 受体激动剂。治疗时间共 12周 ,其间进行 3次随访 ,对患儿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进行评价和计分 ,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全部患儿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 ,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 <0 .0 1或 0 .0 5 )。在合并过敏性鼻炎的 2 2例中 ,治疗后 17例鼻炎症状完全控制 ,4例症状减轻。总的疗效评定显示 ,2 2例达临床控制 ,13例显效 ,4例好转 ,无无效病例。在 12周的治疗中 ,未发现咽部感染、声音嘶哑及支气管痉挛等药物副作用。结论 氟替卡松具有疗效好、使用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 ,适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 (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 ,1L 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方法 对球囊损伤动脉内膜犬行 1L1B ,观察 1L1B对血浆巯基物质的影响。结果  1L1B后血浆巯基物质含量可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1L1B可提升血浆巯基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