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指导的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于社区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利用Fugl-Meyer评定法(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FIM-B)和Barthel指数(MBI)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FIM-B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由综合性医院康复科指导模式下进行的社区综合康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肢体瘫痪影响。方法对4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训练前后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以Bobath法为主,配合Brunnstrom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的综合康复运动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对日常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应用Fugl-Meyer(FMA)评分,Brunnstrom分级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康复组和对照组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ADL及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手对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般康复治疗或康复机器手治疗的效果。一般康复组患者(7例)在康复医学门诊接受为期4周,3次/周,30 min/次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还进行5次/周,1 h/次的家庭康复训练;机器手康复组(8例)接受与一般康复组相同时长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进行5次/周,1 h/次的机器手辅助训练。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的MAS评分明显降低,WMFT中的"时间"明显缩短,"功能评分"明显提升;FMA-UE中,"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手"评分明显提高;FMA总分明显提高,康复前后分别为(40±14)、(47±14)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进行4周康复后的效果比较,FMA-UE中"手"项目评分及WMFT中"治疗效应"机器手康复组优于一般康复组(均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的痉挛,对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但对腕部的运动康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d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经过3周治疗,两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MA均有所改善。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上下肢FMA增分值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减分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6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改良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12周后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12周后两组FMA、MBI、BBS、6MWD均明显增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改良康复组FMA[(53.23±5.13)分比(60.67±5.67)分]、MBI[(57.83±6.11)分比(69.93±6.74)分]、BBS[(41.45±4.12)分比(50.53±4.56)分]、6MWD[(179.46±24.62)m比(211.34±26.71)m]增加更显著,SAS[(50.75±2.56)分比(41.11±1.53)分]和SDS[(51.34±3.35)分比(40.78±2.11)分]得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积分上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改良康复组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治疗组(药物治疗+早期运动疗法)和运动想像治疗组(药物+早期运动疗法+运动想像疗法),每组各25例.治疗前和治疗40 d时,采用Fugt-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 2组患者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运动想像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FMA28.33±8.63对15.93±5.39;AROM 19.55-I-8.30对11.97±6.59;FIM 16.83±5.43对12.51±3.36).结论 急性期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2次/d,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手运动功能评定、痉挛评定(MAS)和功能独立评定(FIM)中自我照顾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第1、3、6个月,评价Brunnstrom、MAS和FIM评分改变。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3个月的2例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①治疗后4周,运动想象组Brunnstorm、FIM评分分别增加0.6±0.5和3.8±1.9,对照组分别增加0.1±0.6和1.5±2.6;两组Brunnstorm增加值比较,t=2.69,P〈0.05;两组FIM增加值比较,t=3.03,P〈0.01。在痉挛方面,MAS评分运动想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减少0.2±0.4和0.1±0.3。运动想象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②运动想象训练组在治疗后1、3、6个月,Brunnstrom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表面肌电图检查显示,当进行腕背伸运动时,桡侧腕伸肌群活动比尺侧腕屈肌群活动明显。④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组患者在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手致残率的疗效显著,但对缓解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italstim 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康复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常规训练组)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92.3%比74.3%,χ2=4.191, P=0.041);康复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平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2.0±0.5)分比(1.1±0.6)分,t=5.284, P=0.032]。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所导致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例有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BCI组(7例)和对照组(7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BCI组进行为期2m,隔天1.5h的BCI的康复训练。治疗期间BCI组患者在线的运动想象的准确率被记录,在治疗前,治疗1m后,治疗2m后,以及治疗结束一个月随访时分别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motoras—sessment(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的评定。结果经过2m的BCI康复训练,BCI组患者在线的运动想象准确率有显著提高fP〈0.05);治疗结束后lm随访两组患者FMA和AR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BCI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康复训练可增强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的能力,进而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方法,选择脑损伤后18d至1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2次/d,30~40min/次)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辅助训练组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30min/次,2次/d。训练时间均为5周。认知功能判断采用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检查量表(NCSE)和画钟试验,并结合临床判定;抑郁状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抑郁)。结果训练前,辅助训练组与传统康复训练组NCSE量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评分,画钟试验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训练后,两组NCSE量表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或P〈0.01);与传统康复训练组比较,辅助训练组除结构组织能力外,NCSE其他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训练后,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传统康复训练组无明显改变;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传统康复训练组下降(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使抑郁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联合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4、12周完成DTI检查和FM量表评估。结果 3次DTI检查感兴趣区(ROI)健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差值和FM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7和3.791,均P0.0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DTI中,ROI健患侧FA差值第1周(0.19±0.06)与第4周(0.1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12周(0.1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康复综合治疗后FM量表评分:入院第1周[(69±9)分]与第4周[(74±6)分]、第4周与第12周[(82±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次DTI中ROI对应的健患侧FA差值与第1阶段(4周)康复治疗前后FM量表评分差值变化呈线性负相关(rs=-0.389,P0.05)。结论 DTI和FM早期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损伤的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认知、躯体功能、功能独立性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轻、中、重损伤三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MMSE、FMA、FIM评定结果。结果早期康复使中、重损伤组患者躯体功能提高较快,认知功能提高相对较慢,轻损伤组相反;三组功能独立性均有提高;中、重损伤组提高更明显,结论早期康复对不同程度损伤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功能独立性均有提高,但效果不一,早期应重视中、重程度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寻求进一步改善老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及对康复治疗认知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6月门诊或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康复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行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分期针刺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入院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患者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评分分别为(62.35±17.29)和(53.11±20.22),MBI评分分别为(93.34±15.31)和(64.55±18.2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有上肢功能障碍的40例卒中(脑出血或脑缺血)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优化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卒中的传统康复和药物治疗,给予优化组患者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40 min/次,2次/d,5 d/周。时间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上肢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结果①治疗后6周,两组FMA评分均上升,但治疗前后优化组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6±6.0)分和(3.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中,治疗后肩臂运动评分和手部运动功能评分,优化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两组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优化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8±5.3)分和(9.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运动技巧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改善卒中后上肢的运用和控制能力,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