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康亮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12-1714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抽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间门诊处方和医嘱24 000张(每月2 000张),分析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过程及其对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4 000张门诊急诊处方和医嘱中,抗菌药物处方4 037张占16.82%;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处方合格率逐年升高,至2019年7月份处方合格率达98.88%;其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237张占5.87%;处方不合理原因有适应证不适宜占45.57%,其次为选用药物不适宜占23.21%。结论: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实施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体现了药师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提高处方合理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2400张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共1163份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94份,占抽取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5.55%;2022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总数67份,占抽取的处方和病历总数比例3.58%。2022年与2021比较,处方及病历医嘱不合理率下降2.03%,处方医嘱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我院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经过前置审核、药师人工干预和行政管理多重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继续加强干预管理,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灿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5-156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每月对我院门诊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50份处方,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评价我院2012年2月至11月门诊处方3250张用药情况。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1.8%,口服抗菌药物使用率73.3%,静脉注射抗菌药物使用率26.7%,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83.3%。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专项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项处方点评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12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800张,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同期相比,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从82.4%上升到99.1%,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3.0%下降到9.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从64.6%下降到24.8%。结论:专项处方点评联合多种形式的反馈及行政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合格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医嘱点评和干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利用PASS系统按月抽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21年1—6月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 329份,对其进行应用合理性评价,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分析抗菌药物医嘱不合理率及具体不合格原因,比较干预全程全院DDD值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情况。结果 经专项医嘱点评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29.57%降至5.7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5.26%降至39.1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7.89 DDDs/(100人·d)降至39.32 DDDs/(100人·d),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类型主要有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病程无用药分析、无适应证用药及选药不适宜等。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专项点评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快速高效地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6.
朱毓文 《海峡药学》2014,(3):125-127
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每月对某院门诊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每月20名医师,每名医师50份处方,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评价某院2013年1~6月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统计600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118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75%。抗菌药物单用占88.78%,二联使用占11.22%,无三联使用处方。结论某院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20%以下标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2):284-286
目的:分析实行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间每月随机抽取25%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共40 865张处方),评价和比较每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逐年下降,而合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居前3科室,分别为急诊门诊、儿科门诊和妇科门诊。结论:2011年7月—2016年6月间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是合理的,其处方用药的合理率逐年上升,表明实行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对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显著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促进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6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7183张,作为干预前的研究资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并根据存在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另抽取2014年4~6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0958张,作为干预后的研究资料,同样进行处方点评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降低,从36.7%下降到21.6%,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从23.3%下降到5.7%。结论经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后,本院处方合理使用率从2014年的70.2%上升到2015年的91.1%,处方不合格使用率从最初的29.8%降至8.9%.结论: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3-2014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处方点评,2013-2014年,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3.8%下降至11.9%;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从2.7%下降至1.2%。儿科、急诊科、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感染科、肾内科、急诊科人均药品费用较高。2014年较2013年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下降,维持在40%左右;2014年1-9月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2013年同期,2014年1-9月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2013年同期,10-12月则略高于2013年同期。门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2013、2014年占所有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91.50%、90.77%,二联用药分别占8.44%、9.11%。2013-2014年DDDs排名前3位的抗菌药物均为罗红霉素、头孢呋辛和头孢克肟。结论: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通过处方点评,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和合理使用的各项指标得到很大改善,但个别科室还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梦媛  王萍 《中国药师》2014,(7):1185-1187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完善抗菌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抗菌药应用数据分为整治前(2011年1~6月)和整治后(2013年1~6月)2组,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整治前后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AUD)以及整治后用药频度(DDDs)降低的科室分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32.95%下降至整治后的19.67%;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由75.76%下降至54.88%;AUD均值由85.24降至54.94;整治前、后DDDs降低的A类科室共7个,下降程度前3位的科室是A类科室中的普外科、呼吸科和产科.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多项控制指标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将抗菌药管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艳  王波  杨洪波 《中国药房》2014,(21):2014-2016
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先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并拟订对策、检查和落实,最后对实施PDCA循环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专门监管、修订制度并培训、指标落实到具体科室、制订相应奖惩措施、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利用信息化软件协助管理等系列措施,我院抗菌药物AUD从61 DDDs/(100人·天)下降至28 DDDs/(100人·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2.4%下降至1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7.5%下降至1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5.3%下降至43.7%,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51.9%下降至28.9%,均达到了原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显著,可在医院其他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瑶  胡欣  杨莉萍 《药品评价》2013,(16):25-28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后(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除门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有所增长(增长了21.9%)外,其他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比例下降了1.5%,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百分率分别下降了1.5%和0.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10.5%、20.3%和16.7%,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11.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未达到卫生部要求,还需加强管控和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3852315张门诊处方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应用密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DDDs,DDDc,AUD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0.06%,2.43%和8.85%。其中第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UD年平均增长率为81.21%,增长最快;第3代头孢菌素的AUD几年均排位第一并逐年上升,与2003年相比,2007年其DDDs和AUD分别上升了484.84%和185.90%,而DDDc下降了50.71%。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UD最大,第4代头孢类菌素类药物的AUD年平均增长最快,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应进一步规范管理该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王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9):2425-2429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60%,使用强度控制欠佳。用药品种更倾向于选择疗效确切、抗菌谱广、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的DDDs连续3年排名第1位,其次是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3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金额和DDDs均居于第1位。结论 2015-2017年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引起全员重视,进一步细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鲍思蔚  何志高  汪芸  翟晓波  金丽 《中国药房》2012,(42):3951-3953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专项整治措施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2011年6月,整治前组)、后(2011年12月,整治后组)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及使用强度(AUD)、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分别由整治前的19.95%和57.22%下降至整治后的17.06%和51.28%;AUD均值从整治前的51.84DDDs/100人/天下降至整治后的40.67DDDs/100~天。对AUD下降贡献度最大的是神经外科、妇科、急诊医学外科等8个A类科室,用药频度(DDDs)减少程度累计百分比达66.4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整治前的84.00%下降至整治后的45.01%,但与卫生部要求的30%仍有一定差距。结论:通过开展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完全达到卫生部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
梁月兰  黄春新 《中国药房》2007,18(35):2744-2745
目的:了解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我院2000~2006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密度(AUD)、平均日用金额(AADC)、费用密度(AC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DDDs、AUD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种药品的AADC呈逐年下降趋势,但ACD有升高趋势。结论:临床应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保护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张民  徐思羽  李秀娟 《中国药房》2014,(14):1254-1256
目的:对比分析我院采取药学、行政等多项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及干预效果,以便为今后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采取多项干预措施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抗菌药物AUD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2年AUD分别为44.8、42.2、37.9、38.7 DDDs/100人/天;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从2009年的980元下降到2012年的641元;平均住院时间从2009年的19.0 d下降到2012年的14.2 d;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9年的69.7%下降到2012年的50.0%。结论: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具体品种的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今后应根据存在的不足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9.
李曼  徐先顺  覃正碧 《中国药房》2012,(38):3572-3574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5月(整治前)和2011年6-11月(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品规,计算其AU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从整治前的75种、144个分别下降至48种、79个;抗菌药物的AUD由整治前的85.6DDDs/100人/天下降为56.8DDDs/100人/天;静脉用药的AUD由整治前的73.3DDDs/100人/天下降至49.4DDDs/100人/天;排序前10位药品的AUD由整治前的54.0DDDs/100人/天下降至44.5DDDs/100人/天。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的AUD、品种、品规降幅较大,但抗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AUD仍较高,还须进一步加强干预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计算方法及指标制定。方法:将我院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按年龄分成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例数、各组患者比例、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体质量与70kg的转换率,以限定日剂量(DDD)乘以转换率计算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采用两种方法计算AUD,一种方法是所有出院患者的AUD均以DDD计算,以AUD1表示;另一种方法是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的AUD分别以各自的DDD计算,以AUD2表示。2012年的AUD指标制定为各月应力争控制在2011年的AUD1以下。结果:我院2011年共有18007例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比例分别为15.67%、25.92%和58.41%。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1)kg和(10±6)kg。2011年AUD1为26DDDs/100人/天,AUD2为95DDDs/100人/天。2012年的AUD指标为各月AUD应力争控制在26DDDs/100人/天以下。结论:在我院出院患者中,成人、新生儿和儿童均是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者;我院的AUD指标应该在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AUD之间。新生儿和儿童的AUD分别以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计算,可以更准确地测算出其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