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范畴.中医对PMOP的发病机制和中药防治以肾虚、脾虚研究为多.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表明,PMOP患者大多存在血瘀征象,谢林等[1]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除痛有定处外还有舌下脉络曲张,舌质紫暗有瘀斑等其他血瘀证的表现,且其发生比例高达80%.Meumie[2]通过对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形态测量学比较,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小梁骨内有微血管的改变,认为微循环的变化参于小梁骨内部组织的改变并导致骨力学强度下降.而微循环改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改变.瘀血的存在与PMOP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血瘀证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瞩目成就.本文综述PMOP与血瘀证相关分子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医从血瘀微观角度认识PM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检测,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肾虚血瘀的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肾虚精亏虽为发病的主因,但不可忽视血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强调治疗除补肾外不可忽视活血化瘀通络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以致骨脆性增高,极容易发生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1]。中医文献典籍中骨痿骨枯骨痹骨蚀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简称 PMOP)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降低有关,其主要特征是骨质高代谢转化,骨量丢失明显,骨小梁断裂,引发骨痛,其主要证侯特征表现为血瘀.自2001年起,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临床调查并归纳分析,将各症状、体征进行血瘀证客观评分,与骨质疏松诊断客观指标相联系,从血瘀的观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初步论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瘀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探讨及防治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目前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西医一般采用性激素、补钙、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但存在剂量难以掌握、疗效不够确切、长期大量应用会引起并发症或副作用等问题、本文用中医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主要治疗法则,旨在对该病的防治有所怀益。1.补肾填精法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腿养骨,……”.说明髓与骨均依赖肾精的充养,因此,肾精充足,则骨得所养.髓充骨健诺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失所养,则骨质松脆,即可导致骨质疏松症。中医又认为,肾能主宰人体的生长、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瘀是否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检测,并与30名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分子生物学等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寒湿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冰水冷浸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瘀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绛紫舌苔厚舌质湿腻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血瘀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5.
1 消化性溃疡血瘀证诊断要点①胃脘疼痛 ,痛点固定 ,或按之疼甚 ,或疼如针刺、刀割 ,或昼轻夜重 ;②嘈杂吞酸 ,或胃脘痞满 ,并伴有口干欲漱水不欲咽 ;③病程超过半年以上 ;④既往有呕血、黑便史 ;⑤面色晦暗、黧黑或两颧毛细血管扩张 ;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⑦胃镜检查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代谢综合征患者之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MS)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在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程度上的差异,以探讨血瘀证MS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对所收集的辨证包含有血瘀证的MS患者与同期收集的非包含有血瘀证MS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血瘀组较非血瘀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外(P〈0.05),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血瘀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瘀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血瘀症的病理基础是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紊乱,造成组织细胞缺氧、自由基增多、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由此导致多种器官组织损害.如心、脑及血管疾患、血液病、肿瘤、肝、肺纤维化、糖尿病及加速机体衰老进程等.故简述以上各种疾病的病理及中医药治疗,而整个治疗过程均贯穿活血化瘀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