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风脑得平冲剂对实验性兔脑血肿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中风脑得平冲剂对自体血凝块颅内注入所致的家兔脑血肿的血气值,脑组织水、伊文斯蓝(EB)、Na+、K+、Ca(2+)、Mg(2+)含量,脑系数及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风脑得平冲剂可明显地改善脑血肿后的过度通气,减少兔脑组织EB含量,增强吞噬细胞及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快血肿的吸收,脑组织水含量亦较病理组显著减少(P<0.01),Na+、Ca(2+)的异常升高得到改善。提示中风脑得平冲剂有保护血脑屏障的功能,对脑水肿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气变化的认识,探讨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变化及发展规律。方法:对84例严重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4 72例次动脉血气/电解质测定值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4 72例次血气/电解质测定值分析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2 18例次(46 .2 % ) ,二重酸碱平衡紊乱178例次(37.7% )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76例次(16 .1% )。其中单发或伴发呼碱2 36例次,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132例次,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311例次,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12 3例次。8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19.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二重或三重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高原缺氧条件及复氧对大鼠血气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分组后,使用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小型动物舱和大型实验舱,以6500 m为缺氧海拔,建立不同缺氧时间、不同缺氧模式、缺氧后常氧恢复,以及缺氧预适应后再缺氧的大鼠损伤模型,采集腹主动脉血并测定血气指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大鼠缺氧时间越长损伤越大,出舱后复氧越严重;缺氧会造成大鼠酸碱平衡紊乱,且缺氧时间越长越严重;缺氧会导致大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且缺氧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与大型实验舱比较,小型动物舱缺氧大鼠出舱后的复氧情况、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而乙酰唑胺能缓解出舱后的复氧情况和酸碱平衡紊乱,但不同的缺氧模式及给予乙酰唑胺对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常氧恢复能缓解缺氧大鼠出舱后的复氧情况和酸碱平衡紊乱,并能改善缺氧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缺氧预适应对缺氧后复氧情况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但能缓解缺氧导致的大鼠酸碱平衡紊乱,并能在一定程度改善缺氧引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结论:受缺氧复氧后过度换气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升高等影响,缺氧大鼠氧分压等氧合指标容易出现异常,而血气酸碱平衡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互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互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0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时立即为其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分析其动脉血PaO2、PaCO2及发生酸碱失衡的情况,并比较这些患者中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7.1%,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0.0%。本研究中的70例患者均存在以轻、中度缺氧为主的低氧血症,其发生高碳酸血症后的PaCO2在46-70 mmHg之间所占的比例最高。在这7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7%。与非死亡病例组患者相比,死亡病例组患者的PaO2和pH值更低且PaCO2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常可出现低PaO2和高PaCO2的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变化,常可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其发生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变化的情况与其病死率呈正相关。进行血气分析在评估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的病情、判断其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此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可及时了解其病情的进展及变化,及早对其进行机械通气等干预,有效纠正其缺氧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降低其病死率。因此,临床医生应及时为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进而确立其临床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血气分析测定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并进而推算出一系列指标,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状况,并用于酸碱平衡的评估。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血清颗粒剂对实验性家兔脑出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制备实验性家兔脑出血模型,以脑血清颗粒剂为治疗组,阳性药清开灵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脑血清与清开灵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脑血清与清开灵在影响血流变学方面有类似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在改善脑代谢方面起作用,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炎72例血气分析谢成成江静波李玉洁(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儿科上高336400)新生儿肺炎常有明显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和酸碱平衡紊乱。血液气体分析(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患儿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及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指导治疗。现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分析各种疾病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的不同类型,根据患者最后的治疗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并分析两组间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出现酸碱平衡紊乱者89例(92.71%),其中存在一种酸碱平衡紊乱者58例(65.17%),双重酸碱平衡紊乱者30例(33.71%),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1例(1.12%)。生存组血气分析结果为pH(7.36±0.08)、PO2(74±8.3mmHg)、PCO2(42±6.9mmHg),死亡组血气分析结果为pH(7.21±0.42)、PO2(48±5.7mmHg)、PCO2(65±10.4mmHg),两组间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对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栓性脑缺血后海马灌流液和血液中气体及酸碱度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进行海马微灌流收集灌流液,同时经颈动脉插管取血,通过IL-1306型血气分析仪检测pH,PCO2,PO2和HCO3ˉ的变化。结果:脑缺血组中动脉血和灌流液的PO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PO2平均值比对照组下降1.81 kPa(P<0.01),灌流液PO2下降4.17 kPa(P<0.01);血PCO2平均值比对照组升高0.87 kPa(P<0.01),灌流液PCO2变化不明显(P>0.05);血HCO3ˉ下降4.44mmol/L(P<0.01),灌流液中则下降6.62mmol/L(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动脉血及海马灌流液均处于低氧状态并伴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失调,血及脑细胞间液酸碱度的测定对伴有海马损伤的缺血性脑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20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本组男12例,女8例,老年病人占75%,多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改变。麻醉处理要求诱导平稳。我们的体会是应用氟芬合剂一方面可减弱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又可加深麻醉、降低颅内压。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稳定至关重要。应用2.5%硫喷妥钠以及采用过度通气的方法以降低颅内压。若血压升高可用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来降压,效果确实可靠。术毕仍应保持一定麻醉深度,避免吸引和气管导管的刺激使颅内压和血压升高导致再次脑出血。这对病人的愈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速眠新麻醉对家兔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速眠新(SMX)用于家兔麻醉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首先抽取麻醉前正常状态下家兔静脉血、动脉血。检测血液学、血生化学、血气指标。后以速眠新0.2mL/kg体重肌内注射于兔后肢肌肉丰厚处,3min左右,家兔处于制动状态,于麻醉后进行兔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无刨心电监护仪监测呼吸(RR)、心率(HR)。15min时,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液学、血生化指标;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测血气指标。结果(1)血液学指标:麻醉后较麻醉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P〈0.05)、血小板比积(PCT)(P〈0.05)显著升高,红细胞体积宽度值(RDW—CV)(P〈0.05)显著降低。(2)血生化指标:麻醉后较麻醉前肌酐(Cr)(P〈0.01)降低,葡萄糖(GLu)(P〈0.05)、肌酸激酶(CK)(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0.05)、镁(Mg)(P〈0.05)、磷(P)(P〈0.01)显著升高。(3)血气分析:麻醉后较麻醉前二氧化碳分压(Pc02)(P〈0.01)、碳酸氢根(HCO3^-)(P〈0.05)、总二氧化碳量(1、C02)(P〈0.05)、细胞外液剩余碱(BEeef)(P〈0.05)显著升高,麻醉后较麻醉前钾(K)(P〈0.05)显著降低。(4)血流动力学:麻醉后较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均降低。结论速眠新用于家兔麻醉对其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螺旋CT检查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吸收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Lightspeed CT扫描机进行头颅CT检查,于术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即m Rs评分)评估预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颅CT检查的影像表现,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佳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螺旋CT影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形态以类球形规则为主,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结构受压发生移位或中线结构偏移,颅内存在散在游离气体影;术后高密度影范围缩小,颞顶部可见致密穿刺针与大量金属伪影,病灶周围低密度包绕影与颅内散在游离气体影均减少。结论 CT影像对脑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破入脑室情况具有良好显示,利于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血肿吸收的确认,有助于预后预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病理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娟  黄永勤  李新毅 《医学综述》2006,12(19):1170-1173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液成分(溶解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的渗出、活化的血小板)血肿周围局部血流量的减少、脑出血后的炎性反应和凝血酶均和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Q Yu  Y Chen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6):359-60, 326
7 male rabbits were chosen for the experiments. They were tired out on the P20 type table. The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rteria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Blood gas was tested by ABL3 acid-bases balance laboratory made by Denmark's Radiometer Compan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pH and glucose were reduced after exercise,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exercise (P less than 0.05). The blood was acid. But when they were given acupuncture on Shenshu (U.B. 23) point bilateral, their exercise-duration under the same intensity was prolonged (P less than 0.05), blood glucose restored, and blood acid-base balance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 complexity of this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态血气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梅  廖建平 《海南医学》2006,17(12):14-15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0年间危重病患者并发ARDS 110例700次动脉血气分析、酸碱紊乱类型和氧合指数等资料.结果 (1)酸碱失衡类型:110例中单纯酸碱紊乱41例;二重酸碱紊乱53例;三重酸碱紊乱16例;(2)氧合指数:110例患者的氧合指数均<26.7kpa,(3)110例ARDS治愈50例,死亡60例.结论 通过对110例危重患者并发ARDS的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血气和计算氧合指数,对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正确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正确治疗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二次手术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和手术注意事项,提高第一次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我科近10年来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二次手术的患者原因及手术方式,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本组23例二次手术原因为:19例原区域再出血,其中3例伴脑室梗阻,4例单纯脑室系统梗阻。二次手术后16例获救,7例死亡。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二次手术主要原因是再出血,与第一次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术后血压不稳再出血有关;另一原因是脑室梗阻,与第一次手术前血肿已破入脑室及术中、术后血液流入脑室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兔高胆固醇摄入后血氧饱和度及相关病理生理学改变,探讨高胆固醇血症(HC)早期微循环损害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分2组:对照组和HC组,前者喂饲普遍饲料,后者喂饲高胆固醇饲料,3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静注乙酰胆碱(ACh)前后动静脉血血气分析及血压、肾组织血管通透性、胸主动脉环ACh介导的舒张反应、脑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HC组血清T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静注ACh后对照组静脉血血氧饱和度(SO2)显著降低(P<0.05),HC组降低不明显且降血压效应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HC组肾组织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ACh介导的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降低;脑组织NOS活力及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NO生成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HC早期出现SO2等血气分析指标异常,提示HC可能妨碍血氧向组织的弥散过程,导致组织细胞摄氧减少,发生慢性或间歇性缺氧,从而引起或加剧氧化应激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