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别嘌呤醇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脉压和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n=55)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别嘌呤醇组(n=54),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酸值测定、24h动态血压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24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24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两组治疗后非杓型血压有改善(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联合别嘌呤醇不仅能降低尿酸,还可能有利于减小患者的脉压,使这类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P〈0.05)、年龄(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者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压达标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5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达标组55例,未达标组30例,每天给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和氯沙坦钾50mg。分别比较血压达标与未达标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均有下降(P〈0.01或P〈0.05),与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血压达标对高血压患者的获益部分可能通过抗炎、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乐、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值、脉压、血脂水平,BaPW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脑心通组血压、血脂水平及BaPWV值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想更明显(均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尼卡地平对心肺转流中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尼卡地平治疗心肺转流期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在心肺转流中出现高血压的心脏手术患者,单次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降压,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全组血压均出现明显下降,降压前MAP平均(83.7±5.6)mmHg,静注尼卡地平1min后MAP下降至(55.2±8.2)mmHg(P〈0.01),至用药后20min,MAP始终维持低于降压前水平(P〈0.05)。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治疗心脏手术G肺转流期高血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桑莉  庄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7):115-117
目的:探讨脉搏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应用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取3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其中30例存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动脉硬化组)。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肱动脉-踝动脉PWV(ba—PWV)和ABI,作为反映受检者动脉硬化的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的ba—PwV指标明显增高(P〈0.05),其中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组的ba—PWV高于不伴有动脉硬化组(P〈0.05)。ABI在健康对照组和不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组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健康对照组和不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中,ba—PWV和AB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伴有下肢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组中呈负相关(P〈0.05)。结论:PWV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O.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这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选用2002年以来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13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3例,中年组69例(40岁≤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组的收缩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脉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昼夜血压无差异(P〉0.05),中年组的昼夜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是高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年组患者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的不同将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15例)和老年组(16例),计算脉压指数,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组脉压指数、24小时平均脉压差明显大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中年组及老年组脉压指数与24小时脉压差有相关性(分别为r=0.515、P〈0.05,r=0.501、P〈0.05),脉压指数≥0.4组靶器官损害明显大于脉压指数〈0.4组(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反映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脉压指数是评价血管硬化的较好指标;对脉压指数≥0.4的患者应尽快平稳降压,使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和血压的短期影响。方法120例患者被分成四组,高血压和高血糖控制组(双高控制组)30例,高血压控制而血糖未控制组(高血糖组)30例,高血压未控制而血糖控制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和高血糖均未控制组(双高未控制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E30例。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自正常对照组至双高未控制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双高未控组明显低于其他四组(P〈0.01),Z,L高未控组、高血压组和高血糖组分别较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双高未控组也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高血糖组(P〈0.01);双高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方面,高血压组、高血糖组和双高未控组明显高于双高控制组、对照组(P〈0.01)。baPWV与血压、脉压差和血糖呈正相关,并且与SBP、血糖呈强相关。结论降压降糖联合治疗较单纯降压或降糖更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延缓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李军  石理  陈曦  姜小飞  朱媛 《西部医学》2010,22(12):2207-2209
目的采用血管弹性量化分析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技术)观察非洛地平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首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WHO/ISH原发高血压诊断标准),最终符合实验要求56例纳入高血压治疗组,以血压水平正常范围内56人为健康对照组。高血压治疗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5~10 mg/d),随访24周,治疗前后测定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心率,并利用ET技术获取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包括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射波增强指数、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治疗前高血压治疗组的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各项指标均值都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动脉顺应性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②高血压治疗组使用非洛地平24周后,收缩压、僵硬度指数、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应变弹性指数比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动脉顺应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用药前后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①应用ET技术可无创、直观监测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减低。②非洛地平能显著改善早期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水平对血压控制正常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别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34例进行测定,其中根据降压水平不同分为:(1)A1组54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2)A2组32例,收缩压120-129mmHg和舒张压80-84mmHg;(3)A3组48例,收缩压130-139mmHg和舒张压85-89mmHg。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9例为对照组。结果 A1、A2、A3三组间比较,baPW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压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深度降压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改善更明显;经过3个月短期的正规治疗,尚不能使增加的动脉僵硬度完全逆转,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健康人,男性女性各半,平均年龄64.5±5.1岁,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80例,平均年龄65.3±5.7岁,男性女性各半,作为高血压组。分别测运动血压与24h尿蛋白、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高血压组运动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血压变异性与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特征。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易导致动脉硬化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V)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SG监测者160例,正常对照组?OSAHS组?高血压组?OSAHS合并高血压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c-fPWV及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分析影响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T组?OSAHS组?OSAHS+HT组c-fPWV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3.056,P < 0.05),且OSAHS+HT组高于HT组(P < 0.01);HT组?OSAHS+HT组c-rPWV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简单分析?偏相关分析都显示c-fPWV与c-rPWV之间显著相关(P均< 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c-fPWV与年龄?收缩压?心率呈正相关,与女性呈负相关(R2 = 0.537,P = 0.000);c-rPWV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2 = 0.052,P = 0.041)?结论:随着OSAHS病情加重,c-fPWV增高,OSAHS合并高血压存在更明显的动脉硬度增加?c-fPWV与性别?年龄?心率?收缩压等具有相关性,c-rPWV与舒张压有相关性?PWV可作为OSAHS患者血管早期病变检测及评估的功能指标,大动脉弹性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结果吸烟组较非吸烟组、非吸烟组较对照组baPW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协方差分析在校正体重指数、血脂等因素的混杂影响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均可使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吸烟促使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动脉僵硬度变化的差异。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通过PubMed、EMBASE、Ovid EMB 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计算机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经过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时间至少12周。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524例高血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钙离子拮抗剂(均数差=160.15,95%可信区间57.10-26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降低收缩压(均数差=-2.94。95%可信区间-4.59-1.29)和舒张压(均数差=-6.63,95%可信区间-9.56-3.70)方面,较钙离子拮抗剂弱,在降低脉压差(均数差=-6.12,95%可信区间-2.3-14.55)方面与钙离子拮抗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钙离子拮抗剂,该作用与其降压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和冠心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CFFWV、C1、C2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31名受检者分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应用康普乐( Complior)动脉脉搏波速度测定仪(Artech,France)测定CFPWV,CV 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测定C1、C2.结果 ①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合并冠心病组的CFPWV、C1、C2均明显增高(P<0.01);②CFPWV与年龄、腔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脉压(PP)呈正相关(r=0.475,0.186,0.183,0.360,0.455,P<0.05),C1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r=-0.391,-0.247,-0.283,P<0.01),C2与年龄、BMI、TG、SBP、PP、平均动脉压(MAP)呈负相关(r=-0.365,-0.126,-0.198,-0.340,-0.355,-0.210,P<0.05).结论 CFPWV和C1、C2可作为早期预测冠心病的无创性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宝亮  刘梅芳  刘文彦 《医学综述》2008,14(22):3386-3388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动脉僵硬,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僵硬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评估大动脉僵硬的方法主要有脉压差和主动脉脉搏速度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对大动脉僵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大动脉僵硬及NO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56例健康老年人、79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和50例老年双期高血压(SADH)患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作为衡量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baPWV显著高于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P〈0.05,P〈0.01);baPWV与收缩压(r=0.467,P=.000)和年龄(r=0.460,P=-0.000)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和年龄是baPWV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时动脉僵硬度和顺应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8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被分为:亚组1:单纯高脂血症组(n=25),亚组2: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组(n=43),亚组3: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组(n=14)。另选46例年龄相仿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入选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应用超声技术测定每搏输出量(SV),以每搏输出量除以脉压(SV/PP)所得出的动脉僵硬度指数为动脉顺应性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WV明显增高(P<0.01),SV/PP明显降低(P<0.05);PWV在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差异加大;SV/PP在亚组3和亚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与收缩压(SBP)、年龄(Age)、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PWV=1.98+0.055(Age)+0.024(SBP)+0.023(FBS);SV/PP与P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SV/PP=5.178-0.020(SBP)-0.016(HDL-C)。结论PWV可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引起早期血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之一;SBP、FBS、HDL-C均是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