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因素,探讨大量输血对创伤、手术后并发ARDS的影响。方法符合围手术期输血量〉160ml/kg的创伤、手术患者682例,其中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Au)/ARDS126例(A组),未并发ALI/ARDS556例(B组);对比分析2组的创伤、手术患者输血时机与质量、诊断与并发症、初诊或围手术期治疗相关措施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创伤早期输血量显著大于B组(P〈0.05),且库存全血量极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患者以严重创伤为主,胸部创伤、颅脑创伤并呕吐误吸、休克持续时间、初诊呼吸管理不到位和早期合并感染等相关因素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并非术后ALI/ARDS的直接诱因,病情重与早期治疗措施不到位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住我院ICU的15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处理方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与发生MODS的关系,发生MODS与未发生MODS病死率的比较。结果155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29例(18.7%)。ISS〈16分、16~25分和≥25分的病例数分别为39、58和58例,其中发生MODS的病例分别为3、7和19例(x2=12.321,P=0.002),≥25分的MODS发生率较高。发生MODS的29例多发伤患者死亡15例,未发生MODS126例患者死亡28例(x2=10.236,P=0.001)。结论多发伤后并发MODS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胸腹部创伤病人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检测77例胸腹部损伤病人外周血中IL-12的水平,3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严重胸腹部创伤病人(ISS评分≥16分)外周血IL-12水平组比轻度创伤(ISS〈16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病人,IL-12的水平较非SIRS和MODS的病人显著增高(P〈0.05)。结论胸腹创伤后外周血中IL-12的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相平行。其检测对伤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创伤后并发SIRS和MODS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严重多发伤误漏诊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多发伤误漏诊的原因及临床后果,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2002-12—2005-11我院收治的8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漏诊组(78例)和无漏诊组(753例)进行比较。人选病例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并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分。结果 831例患者中有78例(9.38%)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住院时间较长(P〈0.05)。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低,休克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P〈0.05)。在造成78例漏诊的原因中,53.8%(42/78)与医师评估有关,这是可以避免的因素;46.2%(36/78)与患者伤情有关。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应进行重复、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应有的辅助检查,保持高度警惕性,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大肠杆菌颗粒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原则将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值4~6mmol/L)和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值〈11.1mmol/L)。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6和8d留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与补体(C3、C4)水平的动态变化,全血细胞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孵育后检测单核细胞噬菌能力。结果两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gA、IgG、IgM和C3、C4水平在入院时均较低,入院治疗后均开始升高,并在治疗6~8d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C3、C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并呈现恢复延迟的特点,而血清IgA、IgG、IgM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4d和6d单核细胞大肠杆菌吞噬能力比入院时显著增强,且2、4和6d的大肠杆菌FIT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噬菌能力,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to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0-01/2008-01我科收治的3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气的动态观察。结果:32例中27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13.9%。结论:重视动态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作好机械通气及患者呼吸道护理,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HI)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S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SHI并发MODS组病死率52.2%(24/46),高于未并发MODS组的34.7%(119/343)(P〈0.05)。②GCS3~5分组MODS发生率为19.8%(25/126),高于GCS6~8分组的8.0%(21/263)(x^2=11.49,P〈0.01);年龄≥60岁组MODS发生率18.4%(20/109),高于年龄〈60岁组的9.3%(26/280)(P〈0.05)。③MODS累及脏器分别为肺脏32例(69.6%)和心脏14例(30.4%);肺部感染率(67.4%)明显高于泌尿系(19.6%)和颅内感染(6.5%)(P〈0.01)。④在MODS中,GCS3.5分组肺部感染率80%(20/25)高于GCS6~8分组的52.4%(11/21)(P〈0.05)。结论SHI并发MODS与GCS评分、肺部感染和年龄有密切关系,最常累及肺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颅内压,控制肺部感染,加强对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治疗可降低MODS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 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急诊就诊多发伤患者289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观察组,未合并炎性反应综合征为对照组。病例的评估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CD4^+,CD8^+水平测量采用流式细胞仪。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测量采用化学发光法。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测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f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结果DIC、ISS、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7,t=-2.63、2.51,P〈0.05);IL-6、IL-10、IN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18、2.08,P〈0.05);ISS、APACHEⅡ、DIC、IL-6、IL-10、INS是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其中IL-10的OR值最大,其次为DIC。结论ISS、APACHEⅡ、DIC、IL-6、IL-10、INS是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治疗多发伤时应注意这6种影响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免疫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调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9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50万U,2次/d,治疗7d。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1I)评分、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第8日)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0μg,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前(TO)及注射后30min(T30)、60min(T60)血浆皮质醇水平,计算T30或T60最大值与TO的差值(ATmax),以△Atmax≤248.4nmol/L作为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统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淋巴细胞亚群(CD44^+/CD8^+)、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治疗后Murray评分(1.5±1.5)分、Marshall评分(2.9±2.7)分、外周血IL-6(3.4±1.9)/μmol/L、IL-10(1.5±0.8)μmol/L3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3±3.1)分、(6.3±4.1)分、(8.9±10.2)/μmol/L、(4.2±4.8)μmol/L3明显下降(P均〈0.01),HLA-DR(41.1±10.1)、CD4^+(58.0±10.7)、CD4^+/CD8^+比值(1.9±0.3)则均较对照组(分别为30.6±15.0、50.5±16.2、1.4±0.7)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乌司他丁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45.2%)较对照组(83.3%)明显降低(P〈0.01),△Tmax明显升高(328.4±278.3)μmol/L比(172.8±110.8)μmol/L,P均〈0.01;乌司他丁组机械通气时间(4.0±3.3)d及ICU住院时间((8.4±4.2)d较对照组明分别为(5.9±3.8)d、(12.0±7.6)d明显缩短(P〈0.05);28d病死率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降低11.2%(35.5%比4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脏器功能状态。降低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是调节ARDS患者免疫功能,降低ARDS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调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脓毒症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样本,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收集血浆时患者是否符合ARDS诊断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即对照组)与ARDS组。ARDS组根据柏林ARDS诊断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ARDS重度患者临终前再次采集血浆样本,纳入ARDS临终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样本的SP—D水平,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RDS轻度组的SP—D的血浆水平高于SIRS组(0.723±0.153rig/ml比0.510±0.187ng/ml,P〈0.05);随着ARDS病情加重,血浆SP—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ARDS轻度组比中度组0.723±0.153.g/ml比1.043±0.198ng/ml,P〈0.05;中度组比重度组:1.043±0.198ng/ml比1.343±0.186ng/ml。P〈0.05)。临终组较ARDS重度组,SP—D水平无显著差异(1.343±0.186ng/ml比1.398±0.216ng/ml,P〉0.05)。血浆SP—D水平Pa02/FiO2呈负相关(r值为-0.436,P〈0.05),与AaDO2、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21和0.453,P〈0.05)。结论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SP—D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所致ARD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表面活性蛋白A(SP—A)浓度与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ARDS组(8例)和非ARDS组(48例),另以10例轻伤对照组。采用半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伤后第1、2、3、7天空腹采集外周血。采用Sandwich ELISA技术测定外周血血浆SP—A浓度。结果:非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2、3天稍高于对照组,而ARDS组血浆SP—A浓度伤后第3、7天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非ARDS组SP—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到第7天基本降至对照组水平;ARDS组SP—A浓度持续升高。伤后第1、2天血浆SP—A浓度与ISS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SP—A浓度与PaO3/FiO2在各时相点均呈明显负相关。SP—A浓度与ARDS发生率在伤后第1、2天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第3、7天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严重创伤后,外周血血浆SP—A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SP—A浓度与创伤性ARDS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严重创伤早期动态监测血浆SP—A浓度,对预测ARDS的发生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急性危重症,尤其是严重创伤、大手术和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已有急性中毒并发ARDS的报道[1].但有关血管活性物质在急性中毒并发ARDS时变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测定了21例急性中毒患者(其中5例并发ARDS)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探讨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在急性中毒及急性中毒并发ARDS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五研究对象:急性中毒患者21例中男毛例,女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经NIPPV治疗2h后,Pa0。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升高(P〈0.05),有效率达63.2%(23/38)。对病因为AECOPD、间质性肺炎、急左心衰及肺部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而对病因为支气管哮喘、肺癌、ARDS及MOF患者疗效差。其中I型呼衰成功率40.0%(6/15),Ⅱ型呼衰成功率78.5%(i8/e3),NIPPV对Ⅱ型呼衰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I型呼衰(P〈0.01)。结论: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疗效确切,应用时应掌握指征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动态观察严重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伤后1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 8)的变化,以探讨其在ARD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组:2 8例严重创伤患者为2 0 0 1年3月—2 0 0 2年10月我院急救部创伤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创伤诊断均经CT、X线及手术证实;ARDS诊断均符合1992年美欧联席会议制订的有关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 4~4 8h内发生ARDS。其中男性2 1例,女性7例;年龄18~5 1岁,平均(36 .3±12 .6 )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18~4 5分,平均(31.2±8.5 )分;伤后有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初诊时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8例MM患者中并发EM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418例MM患者中,40例(9.6%)并发EM,常见受累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软组织、胸(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位随访3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为28个月,初诊时25例(6%)合并EM,初诊合并EM组(A组)中位OS时间仅为16个月,病程中有15例(3.6%)合并EM,病程中合并EM组(B组)估计中位OS时间为7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5);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初诊时骨髓浆细胞(P=0.022)及骨髓幼稚浆细胞比例(原始、幼稚浆细胞占所有浆细胞比例)(P=0.029)更高,ISS分期较早(P=0.027)。单因素分析MM并发EM患者初诊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ISS分期为Ⅱ、Ⅲ期,Hb〈110g/L。初诊时合并EM的MM预后不良,但COX多因素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MM合并EM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CRP增高、LDH升高、ISS分期晚、贫血及EM是MM不良预后指标,MM患者并发EM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 48例,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机支持为主,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008年10月在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院前急救流程救治的62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53例非流程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ISS、AIS及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6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23%;对照组53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1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在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急诊至确定性治疗科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环节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