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死亡13例,先兆期ARDS6例中死亡1例,早期ARDS16例中死亡3例,晚期ARDS10例中死亡9例。提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做到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早期临床特点,及时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32例严重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损伤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27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厦时处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治疗以尽平行机械通气为主并给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侯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及相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 26例ARDS患者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3例,晚期死亡4例,治愈18例.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给予必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极其重要,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变化,总结其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38例,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期,所有患者均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根据病情和分期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入选的38例患者中死亡6例,病死率为15.79%,治愈32例,治愈率为84.21%。结论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并发ARDS,均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31例发生多脏器衰竭(MOF)。并对46例ARDS发生率为71.8%,显著高于ISS16~25分者(28.2%)。发生MOF患者血浆ET-1、ADM、TMF-α显著增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创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期,在各期均给予改善呼吸窘迫的治疗方法,并采用相对应得护理措施.结果:53例患者中,在先兆期死亡者1例,在早期死亡者4例,在晚期死亡者7例,存活41例.结论:救治和护理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要做好密切的临床监测,为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感染,提供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5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 48例,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5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均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机支持为主,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先兆期ARDS死亡1例,早期死亡3例,晚期死亡9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做好严密观察病情、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营养支持十分重要,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争件。 相似文献
9.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分期,各期均给予机械通气,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先兆期ARDS死亡1例,早期死亡3例.晚期死亡9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做好严密观察病情、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营养支持十分重要,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实施控制感染、用药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2例,自动出院2例,2例因合并重症颅脑外伤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去除诱发ARDS的因素、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林秀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积极治疗与全面护理.结果 64例患者中治愈54例,死亡10例,病死率15.63%,其中先兆期ARDS死亡1例,早期ARDS死亡3例,晚期ARDS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合并重度颅脑损伤,5例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术后多发伤所致多系统器官衰竭.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及时做好抢救工作,护理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严重肝损伤合并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合并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急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例严重肝损伤合并胸外伤致ARDS的急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24例肝损伤均属Ⅲ级以上重度损伤,均合并肋骨骨折或肺挫伤而致ARDS,行抗休克、合理补充血容量、合理的机械通气及急诊外科手术抢救治疗,临床治愈20例,死亡4例(死亡率16.66%)。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抗休克和处理肝损伤及胸外伤,尽早正确采用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肝损伤合并胸外伤致ARDS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ary distress syndmms ARDS)是危重病急救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严重阶段,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很高。现对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临床分析,目的是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红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8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6例患者治愈77例,死亡9例,死亡率10.5%;其中3例死于合并重度颅脑损伤,4例死于重度失血休克,2例死于术后多发伤所致多系统器官衰竭.术后因出现进行性血气胸而再次紧急开胸2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患者,及时做好抢救工作,护理时严密观察病情,给予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32例严重胸腹部复合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救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部复合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严重胸腹部复合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均有胸腹部的严重复合伤,均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或肺挫伤而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行抗休克、合理补充血容量、合理的机械通气及急诊外科手术抢救治疗。临床治愈26例,死亡6例,死亡率18.75%。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抗休克、合理补充血容量和处理胸腹部外伤以及尽早正确采用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胸腹部复合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压力通气抢救成功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病历简介1.1 例1.男,30岁,从50m高处跌伤1小时入ICU。X线胸片示右胸腔积液、双侧股骨干骨折和开放性右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CT示肺挫伤,肝包膜下血肿,肾挫伤,颅脑未见异常。入院查体:心率13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6.67/4.00kPa(1kPa=7.5mmHg),意识不清,烦躁,皮肤苍白,脉不清,四肢端冷。诊断为重度复合伤伴创伤性休克。外科行右下肢清创加压止血并双下肢骨牵引,右胸腔闭式引流,综合抗休克治疗,24小时内输全血2400ml,经上述处理后病情一度稳定… 相似文献
19.
总结49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过程,包括严密观察病情、机械通气维持有效循环及组织供氧、气道护理并防止肺部感染、原发病的监测、控制液体、减轻水肿、做好心理护理等,认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外,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朱铁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0):634-63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朱铁楠(综述)刘大为(审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休克、创伤误吸、肺外或肺内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衰竭,为危重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基本的治疗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改善通气与氧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