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BAEP异常率 8% ,TCD异常率为 47%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 6 4/116 ,皆正常者为 2 3/116 ,两者占 75 %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结合BAEP及TCD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部进行了TCD及BAEP检查的286例VBI患者,症状主要有与颈部活动有关的眩晕,耳鸣、行走不稳、呕吐等,体征以眼震、共济失调、腱反射活跃等为主,病因主要有颈椎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及高血压。TCD总异常率88.46%(发作期96.15%,缓解期84.07%),BAEP总异常率80.77%(发作期93.1%,缓解期72.35%),两者发作期异常率均显著高于缓解期;两项检查比较,总异常率及发作期异常率无显著差异,缓解期TCD异常率明显高于BAEP。认为TCD与BAEP从不同角度反映VBI的循环及电生理变化,两者结合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TCD,CDF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TCD,CDFI检测。结果:VBI患者上述三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70%,79%,82%。BAEP提示:内耳型8例,脑干型31例,混合型7例。TCD提示:单血管流速异常30例,多血管流速异常22例;低流速38例,高流速14例;伴有阻力指数(RI)异常22例。CDFI提示:单侧异常33例,双侧异常21例,既有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又伴有血流参数异常的36例,单纯血流参数异常的18例。结论:此三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42例发作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并作经颇多普勒(TCD)检查23例,其异常率分别为88.1%、82.6%。本病临床上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神经系统体查及CT、MRI等检查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BAEP能敏感地记录到缺血引起的脑干神经细胞电生理改变,TCD则能直接反映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尤其在发作期及时地检查对VB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并对4例TCD正常,BAEP异常的病例,结合病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及脑局部血流量(rCBF)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VBI患者进行ENG、BAEP、BR及rCBF(48例)检测。结果:ENG异常率为92%,BAEP为58%,BR为82%,rCBF为61%。结论:四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AEP技术对5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进行研究。结果:BAEP检测总异常率达86%。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异常率62%(18/29),表现内耳型10例(34%),脑干型19例(66%)。突发性耳聋(SHL)异常率100%(13/13),表现为内耳型11例(85%),混合型2例(15%)。前庭神经元炎5例,BAEP检测均正常。美尼尔氏病异常率33%(1/3),表现为内耳型异常。结论:BAEP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由于该病神经系统检查无可靠体征,且又缺乏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手段,故临床上客观数据常显不足,近年研究表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VBI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VBI的脑电地形图(BEAM)改变报道较少。本文报道40例临床诊断为VBI的BEAM及BAEP的检查结果,以探讨其对VB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1例已经临床确诊的VBI病人在间歇期进行BR、BAEP及TCD检查。结果:TCD、BR、BAEP异常率分别为83%、80%、68%。BR提示脑桥损害1例、延髓损害15例、广泛性脑干损害17例;BAEP发现内耳听力减退20例、脑干病变13例;TCD发现多血管流速异常14例、一支流速改变16例,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13例。结论:由于BR、BAEP反射路径不同,检测结果不尽一致。联合检查有助于对病损部位进行定位。TCD则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改变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与颈椎不稳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VBI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进行颈椎X线检查和TCD检查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BI组共有 5 4例 (84 .3% )颈椎不稳 ,TCD异常 5 6例 (87.5 % ) ,两项检查均为异常者 5 3例 ,均为正常者 6例 ,两种检查结果异常一致率 82 .8% (5 3/ 6 4 ) ;正常对照者组有 4例 (13 3% )颈椎不稳 ,TCD异常 5例(16 6 % ) ,经 χ2 检验 ,P <0 .0 1,两项检查均为异常者 4 / 30例 ,均为正常者 2 5 / 30例 ,两种检查结果正常一致率 83.3% (2 5 / 30 )。结论 :颈椎不稳与TCD异常有密切关系 ,很可能是导致临床VBI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时进行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2例 VBI病人眩晕间歇期患者作 BAEP检测时做转颈试验,并与 3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VBI组BAEP转颈试验阳性率62%(26/4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转颈试验可提高BAEP的阳性率,对VBI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