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37例,采用ELISA法于每次治疗前后检测TNF-α、IL-2的IL-10的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SS治疗后TNF-α水平下降,IL-2和IL-10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可降低重型肝炎患者TNF-α的水平,升高IL-2和IL-10的水平,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急性肝炎,29例慢性肝炎,23例重型肝炎和2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各型乙型肝炎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升高,以重型肝炎最明显(P<0.05);IL-1、IL-8和TNF-α水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IL-8和TNF-α参与各型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血清中IL-1、IL-8、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HBVDNA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重型肝炎患者IL-6、IL-8和TNF-α及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α、IL-6和IL-8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HBVDNA(-)组与HBVDNA( )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的部份原因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其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T细胞亚群(CD4^+、CD8^+)。结果发现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TNF-α、IL-6、IL-10、IL-12、IL-18水平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加重者血清LPS水平有显著差异,而TNR-α、IL-6、IL-12、IL-18水平均高于好转后,IL-10水平却在好转后升高。血浆置换后病情好转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变化不大,病情加重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与CD4^+/CD8^+值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对了解病情、判断顶后、改进治疗箫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后测定TNF-α、IL-4、IL-8、IL-10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4、IL-8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IL-10水平心功能Ⅳ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血清TNF-α、IL-4、IL-8升高,IL-10下降,且心功能分级越高TNF-α、IL-4、IL-8越高,IL-10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125例IM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33例未缓解,92例缓解。检测2组血清IL-2、IL-10、TNF-α和IFN-γ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其水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IL-10、TNF-α和IFN-γ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清IL-2、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IL-2、TNF-α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IL-10、IFN-γ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IL-10水平与血压呈负相关(P<0.05),TNF-α水平与24 h尿蛋白、CRP均呈正相关,IFN-γ水平与血压、CRP均呈负相关(P<0.05);缓解组...  相似文献   

7.
林泽君 《山东医药》2010,50(38):81-82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颅脑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和NSE,。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清IL-6、IL-8、TNF-α和NSE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均〈0.05)。结论 早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和NSE水平明显增高,并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7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加入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未加入阿托伐他汀的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下降趋势,而观察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但能升高ALT、AST、TBIL水平,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同时,对肝脏损伤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33例,肝炎后肝硬化60例。分为肝癌组33例,肝硬化代偿期组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2、sIL-2R水平。肝癌组织患者追踪2月至2年,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TNF-α、sIL-2R水平明显高于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而血清IL-2水平较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降低。2.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TNF-α、sIL-2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IL-2水平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3.原发性肝癌组经有效手术治疗及导管化疗者血清TNF-α及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则较前升高,而未经有效治疗或治疗时已是晚期者TNF-α及sIL-2R水平逐渐升高,IL-2则逐渐降低。结论:本文提示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与TNF-α、IL-2及sIL-2R有密切相关性。TNF-α、IL-2及sIL-2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情况,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决定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高血压病人,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83例)与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83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IL-4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观察比较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4和CRP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且试验组TNF-α、IL-4和CRP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98.80%与86.75%,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能降低TNF-α、IL-4和CRP水平,提高IL-10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液、腹水TNF-α、IL-6、IL-10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0例慢性肝炎、40例肝炎肝硬化,14例慢性重型肝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液、腹水TNF-α、IL-6、IL-10。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液TNF-α、IL-6、IL-10水平,从慢性肝炎到肝炎肝硬化再到慢性重型肝炎,呈递增趋势,彼此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血液TNF-α、IL-6、IL-1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腹水TNF-α、IL-6、IL-10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液TNF-α、IL-6、IL-10与其病程进展和合并腹腔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疗前后肺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观察组)化疗前后及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中的IFN-γI、L-6和TNF-α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结果化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化疗后肺癌复发患者血清IFN-γI、L-6、TNF-α与化疗前比较,P均>0.05。结论化疗后,肺癌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动态观这些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C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IFN-γ及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汁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对急性胆管炎(AC)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42例患者经ERCP胆道插管和/或术中抽取胆汁检测IL-6、TNF-α、IL-8的表达水平。结果AC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胆汁中IL-6、TNF-α、IL-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IL-6、TNF-α高于轻症组(P<0.001),重症组IL-8高于轻症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中TNF-α、IL-6、IL-8参与了AC发病的病理过程,对AC的明确诊断以及严重程度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 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6 ml,采用CBA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8(IL 8)、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衰组中随机选择68例分为 西拉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两组分别25例和20例完成随访12周.治疗12周时检测血清IL-8、IL-10和TNF-α水平及心脏超声.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TNF- α及IL-10三者间互呈正相关(P<0.05);IL-8/IL-10及TNF-α/IL-10比值随CHF的加重而升高(P<0.05);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仅LVEF和缩短分数有所改善,细胞因子水平 无显著变化.结论 CHF时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抗炎性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14 d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IL-8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3.20±1.05) μg/L],之后逐渐下降,第14天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达峰值[(59.38±14.37)μg/L],在1-14d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0.646,P <0.01;r =0.305,P<0.05).结论 IL-6、IL-8、TNF-α水平的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围术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对比研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和不停跳下行心脏手术,在5个时间点中心静脉采血,用放免法测定TNF-α、IL-6和IL-8的血浆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α、IL-6和IL-8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开始30 min、结束2 h及术后6 h,均比术前明显升高,术后24 h IL-8与TNF-α基本回落到术前水平,而IL-6仍保持较高水平.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结束2 h及术后6 h的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B组.结论体外循环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患者血浆致炎因子,如TNF-α、IL-6和IL-8水平的升高;心脏不停跳手术方法因为没有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减少了心肌损伤,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因子PU.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IP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25例血清中IL-9、IL-10及PU.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IPF组患者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IPF组患者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IPF组患者血清PU.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IL-9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r=-0.778,P0.05)。结论IL-9、IL-10、PU.1参与IPF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这三种因子对于IPF发病机制的探索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哮喘与IL-6、IL-8、TNF-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义 《山东医药》2004,44(4):40-41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哮喘发病与气道炎症有关,婴幼儿哮喘发作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均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对婴幼儿哮喘患儿进行了血清IL-6、IL-8、TNF-α水平测定,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试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4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及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7d后NO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2组结果变化,同时对手术前后的检测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7d,TNF-α、IL-1β、IL-6血清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手术前后TNF-α与IL-6、NO、IL-1β及NO与IL-6、IL-1β均无相关性,而IL-1β与IL-6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NO、IL-1β、IL-6浓度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