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PCNA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相关性。结果cerbB-2、PC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到子宫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与子宫内膜癌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9、30.66、15.93、5.98,均P〈0.05);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rbB-2、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非黑素肿瘤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20例脂溢性角化(SK)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1)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0%(18/20)、80%(16/20),与正常皮肤组织65%(13/20)和皮肤SK75%(15/20)相比明显增高(P〈0.05),Oct-4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5%(19/20)、90%(18/20),与正常皮肤组织75%(12/20)和皮肤SK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在皮肤SK和BCC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与细胞周期蛋白PCNA表达阳性强度均呈正相关(-=0.450,0.457,P〈0.05)。结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BCC和SCC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可能与BCC和SCC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BCC和SCC中强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BCC和SCC增殖过程。Oct-4和PCNA在皮肤SCC、BCC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Oct-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了BCC和SC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皮肤肿瘤中,有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硬韧长大的不规则疤痕。我们将这种特殊体质人群发生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称为瘢痕疙瘩和肥大性瘢痕,即习惯上俗称的疤痕疙瘩。 瘢痕疙瘩和肥大性瘢痕,均系皮肤纤维组织对创伤、炎症、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R、PR、c-erbB-2、p16和Ki-67在乳腺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72例非典型增生(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27例)、24例导管原位癌及26例浸润性癌组织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用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 结果 c-erbB-2的表达在轻度非典型增生与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内癌、浸润性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与导管内癌、浸润性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一67的表达在中度非典型增生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性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乳腺单纯性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相比,乳腺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中ER、PR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中度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量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erbB-2、ER、PR、Ki67和p16蛋白表达异常发生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其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和估计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P2 1WAF I和PCNA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 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2 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 1WAFI和PCNA蛋白进行检则。结果 4 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织中P2 1WAF I阳性表达率为6 6 .7% (30 / 4 5 ) ,而正常皮肤组织中P2 1WAFI蛋白的表达率为2 0 .0 % (4/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PCNA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 8.9% (31/ 4 5 ) ,而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 0 .0 % (12 / 2 0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 .0 5 ) ;P2 1W AF I蛋白和PC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P>0 .0 5 )。结论 P2 1WAFI和PCNA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皮质激素治疗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过度沉积而致,是胶原性的皮肤损害,通常由创伤引起。病损范围超出原损伤界限,无自行退缩现象,也被称为良性真皮肿瘤。发生部位多见于胸前部、颈部、耳、三角肌区、腹部、前臂,面部较少见。表现为形态不一,瘢痕边缘明显突出其界限外并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度,无弹性,血液供应差。有时呈带状与皮纹形。有时有痛痒等症状,搔抓后易溃而继发感染。笔近年来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罗卫  赵广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2):16-17
目的:研制和应用瘢痕疙瘩注射助推器注射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螺纹杆旋转推进省力原理,研制瘢痕疙瘩注射助推器;应用瘢痕疙瘩注射助推器注射得宝松混合液(得宝松1ml、玻璃酸酶1500U、5-氟尿嘧啶2-5ml)治疗瘢痕疙瘩。结果:应用注射助推器的评分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普通注射器:分别注射得宝松混合液和单纯得宝松治疗瘢痕疙瘩,总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85.5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注射助推器注射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具有操作简便省力、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俊江  刘铭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203-1205
目的 探讨Fas/FasL在小儿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瘤退化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时期小儿皮肤血管瘤和瘤体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Fas,FasL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末端脱氧核苷酸基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生物素颈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Fas抗原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分别为33.3%、87.5%和18.7%.退化期的阳性表达高于增生期和退化完成期(P<0.05).FasL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分别为22.2%、75.0%和25.0%,退化期的阳性表达高于增生期和退化完成期(P<0.05).PCNA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分别为83.3%、37.5%和25.0%.增生期组与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退化期和退化完成期血管瘤组凋亡指数(AI)分别为1.7778±0.7535、23.3563±14.5164和1.4375±0.6043.退化期组与增生期及退化完成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s及FasL共同参与了小儿皮肤血管瘤增生与退化的全过程,其机制可能与Fas/FasL介导和调控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滕建英  徐少骏  谢菁  吴艾竞  沈明强 《健康研究》2011,31(2):86-90,78,161
目的 目的 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li Visionplus免疫组化研究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7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①P73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CNA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73蛋白、PCNA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升高,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降低,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与P7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hMSH2与细胞增殖、凋亡在子宫颈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SH2、Ki67的表达,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36例宫颈腺癌组织中10例hMSH2呈阴性(28%),26例为阳性表达(72%),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低(P<0.05),hMSH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FIGO分期未见明显关系(P>0.05)。TUNEL阳性指数癌旁正常子宫颈腺上皮均<4%,而子宫颈腺癌均>5%,低分化腺癌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高、中分化腺癌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TUNEL阳性指数相似。Ki-67阳性指数在癌旁正常子宫颈腺上皮均<10%,子宫颈腺癌<10%者仅3例(均为高分化腺癌),>10%者33例;低分化、中分化腺癌的Ki-67阳性指数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1),低分化与中分化腺癌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未见明显关系。hMSH2阴性子宫颈腺癌TUNEL阳性指数显著低于hMSH2阳性者(P<0.05),而Ki-67阳性指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腺癌存在基因hMSH2失表达,hMSH2失表达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Ki-67、TUNEL阳性指数与子宫颈腺癌分化程度相关,基因hMSH2可能参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urvivin(SVV)、bcl-2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鳞癌(SCC)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SCC组织和1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SVV、bcl-2基因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皮肤无SVV表达,SCC中阳性率为79.3%(P<0.01);且阳性率与组织分化、分期、转移和预后有关。癌组织bcl-2阳性率为58.5%,高于正常皮肤的16.7%(P<0.01);bcl-2阳性率与组织分化有关,与分期、转移和预后无关。SVV与PCNA呈正相关,与bcl-2无关。bcl-2与PCNA呈负相关。结论SVV和bcl-2在SCC的发生、发展中通过不同途径起作用,检测SVV对SCC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判断、预测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角化型外阴鳞癌(VSC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53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中的表达。结果:在NNED、VIN和VSCCs中p16蛋白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PCNA标识指数(PI)呈上升趋势(P<0.01)。NNED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VSCCs和VIN组(P<0.05,P<0.05)。PI在NNED、VIN及VSCCs组中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I与VSCCs组织分级相关(P<0.05)。p16蛋白高表达与PI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和PCNA异常表达可能在角化型VSCC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PCNA可作为判断VSCCs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在大肠上皮性肿瘤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 应用AgNORs染色蓝调色技术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 41例大肠癌及 10例大肠腺瘤标本中的AgNORs颗粒及PCNA指数 ,另检测正常大肠组织 6例作为对照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管状腺瘤及大肠高、中、低分化腺癌之间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颗粒分布和形态也不相同。 结论 AgNORs计数及PCNA指数测定为大肠腺瘤及各级大肠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