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组织进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的检测,其中4例角化型鳞癌中有2例LMP-1阳性,6例未分化癌,10例泡状核细胞癌LMP-1均阳性,21例低分化癌中有19例LMP-1阳性,24例癌旁组织中21例LMP-1阳性,提示本地区的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淋巴间质性胃癌和胃溃疡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应用EB病毒潜在膜蛋白-1原位杂交技术对9例淋巴间质性胃癌和78例胃溃疡癌进行了检测。结果,9例淋巴间质性胃癌EB病毒潜在膜蛋白-1检测全部阳性,而78例胃溃疡癌中仅检出2例阳性。结果提示,淋巴间质性胃癌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而胃溃疡癌则与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组织的P53和bc1-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3例LCSS中25例(47.1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为阳性,同时一些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也有P53表达,说明突变型P53表达可能是LSCC发展的早期事件。此外,在所有检测病例中bc1-2蛋白表达率为69.81%(37/53),bc1-2蛋白表达和P53蛋白表达间未见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16、P53基因在胃主预后判断上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基因调节机制。且化方法检测61例胃 49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P16蛋白的阳性率70.5%,而癌旁正常胃粘膜的阳性率为100%,10便早期胃癌均有P16蛋白的表达,天同一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分化较好或浸润浅层的癌细胞表达P16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没有表达。P16蛋白表达强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大肠癌P53蛋白和增值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7%(44/68),30例正常组织无P53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计数值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进一步观察发现,大肠癌Duke’s,分期和五年随访复发率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计数值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联合检测P53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对大肠癌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8例原发和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的57块石蜡包埋组织块(其中复发二次以上病人24例,5年以上未复发者9例,有转移或死亡者5例)的突变型P53和BCL-2两种基因的表达。结果为突变型P53在原发和复发性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相近为28.07%(16/57)但在同一个体中73%的病人原发和复发肿瘤中表达不相同。BCL-2阳性表达率为8.8%(5/57)。提示P53阳性是膀胱肿瘤晚期或预后不良的一种现象,有效的手术可改善其预后。BCL-2主要在复发肿瘤且应用化疗药物后病人中表达。可能与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7.
P53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淋巴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检测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53蛋白阳性32例(53.3%)。其中,低度恶性38例,P53蛋白阳性18例(47.4%);高度恶性22例,P53蛋白阳性14例(63.6%)。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53蛋白均为阴性。结论:P53蛋白的积聚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程度及阳性率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度有关;P53蛋白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0例乳腺癌的P53抗癌基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53阳性24例,ER阳性20例,PR阳性15例,其中三项均阳性者7例,而P53与ER均阳性者14例,P53与PR均阳性者11例,结果表明:乳腺癌中P53阳性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差异显著,ER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升高,50岁以上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而P53、PR的表达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2例非小细胞性肺癌中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有46例阳性表达,占总数的56.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学类型病人间相差不显著,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别。认为P53蛋白在肿瘤增殖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P53突变蛋白进行检测。结果39例(650%)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38(633%)例P53突变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周期素D1和P53蛋白弥漫阳性多见于分化差的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的32例胃癌中26例(812%)细胞周期素D1阳性,25(781%)例P53蛋白阳性(P<005)。提示细胞周期素D1和P53蛋白共同异常表达属于胃癌发展和/或进展中的现象,在胃癌中评价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ras基因产物P^21单克隆抗体在直肠腺癌、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2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直肠腺癌76.2%、直肠腺癌50%、癌旁组织19%。表明直肠腺癌与癌旁组织有差异表达(P〈0.05)。直肠腺癌的增强表达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直肠腺癌组织中的不典型增生区有较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类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cDNA-mRNA)技术对41例入胃癌和17例癌旁组织中的金属蛋白酶MMP-2、MT-MM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免疫组化分析MMP-2、MT-MMP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3.1%(30/41)和68.3%(28/41),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是22.5%(4/17)和41.1%(7/17)。(2)原位杂交分析胃癌组织MMP-2及MT-MMPmRNA阳性分别为70.7%(29/41)和56.0%(23/41),癌旁组织分别为23.5%(4/17)和35.2%(6/17)。一致性检验显示二种基因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的关系密切(r=0.998 4,P<0.05)。结论:提示MMPs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证实MMPs的免疫组化是检测胃癌组织侵袭、转移倾向的可靠方法,为建立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天星  罗尧生 《河北医药》2000,22(3):165-16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1种或1种以上基因产物表达与腺瘤及瘤旁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4.
马鸿达  张乃鑫 《天津医药》1996,24(8):467-47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增生组,其中一般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2例)、40例导管癌(癌组)和20例正常副乳腺(正常组)患者的P^53和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增生组、癌组和正常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7.5%和0,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37.5%和0,三组间差异显著(均P〈0.005)。并且增生组中不典型增生的c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0例乳腺癌的P53抗癌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阳性24例(60%),ER阳性20例(50%),PR阳性15例(37.5%),其中三项均阳性者7例,而P53与ER均阳性者14例,P53与PR均阳性者11例。结果表明:乳腺癌中P53阳性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差异显著(P<0.01),ER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升高;50岁以上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而P53、PR的表达与年龄无关。本组研究表明,ER、PR阳性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术后放疗、化疗再增加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5年、10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而P53阳性、ER阴性的患者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宋琦  谢文扬 《贵州医药》1998,22(4):255-256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4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c-erbB-2和nm23癌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c-erbB-2癌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1.67%,阳性染色主要见于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肿瘤间c-erbB-2癌基因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m23癌基因表达阳性率79.17%,阳性细胞主要为粘液细胞,高分化型与低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nm23癌基因表达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突变.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检测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定量RT-PCR检出p73基因在26例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2例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p73基因在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等位基因表达分析示p73基因在14例杂合性鼻咽癌标本中检出10例存在G/C:A/T双等位基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皆为G/C表达,未见A/T表达.(3)PCR-SSCP未检出p73基因突变.结论 p73基因mRNA的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直肠腺瘤和癌旁组织中P^2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14例直肠腺瘤的P^21表达。结果:P^21在直肠腺癌,直肠腺瘤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6.2%、50%和19%。腺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腺癌的增强表达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腺瘤组织中不典型增生区域有表达。结论:P^21表达与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癌相关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发生、发展、癌变的关系,应用SABC免疫方法,选用了P21、P53、CEA单克隆抗体对FAP各病变阶段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FAP各病变阶段CEA阳性率高达74~94.7%,P21表达阳性率为5~25%,P53表达10~36.8%。以上结果提示CEA高表达率是先于形态学表现的恶性征象,P21、P53是参与FAP发生、发展、癌变的癌相关基因谱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MTS2/P15和Bcl-2蛋白产物在鼻咽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琦  林尚泽 《贵州医药》2001,25(9):774-776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MTS2/ P15及凋亡抑制基困Bcl-2在低分化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低分化 NPC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2例低分化 NPC组织和门例无瘤鼻咽(NP)组织的P15、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NPC中P15、R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83.3%,NP组织中P15蛋白表达率为100%,而Bcl-2蛋白大多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有表达,但较NPC细胞染色弱,而在鳞状上皮多为阴性,可认为Bcl-2蛋白在NP组织为阴性表达。P15及Bcl-2蛋白在NPC与NP组中表达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5与Bcl-2蛋白在NPC中表达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时间无关,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P15蛋白在低分化NPC中表达缺失和Bcl-2蛋白在低分化NPC中的过度表达对NPC中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