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制备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使用自制穿刺针穿刺L_(3~4)、L_(4~5)和L_(5~6)椎间盘位置,实验组穿刺椎间盘深度为5 mm,假手术组钝性穿刺但不损伤椎间盘,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3、6、9周每组取2只兔麻醉后行腰椎MRI检查,处死行大体观察并取椎间盘行HE染色及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术后3周开始实验组MRI信号强度、髓核蛋白多糖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体观察及HE染色显示实验组髓核及纤维环呈逐渐退变趋势。结论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能成功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动物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其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X2、3、L3、4椎间隙.A组为纤维环穿刺组,采用16号针头穿刺,B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6,8周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纤维环穿刺组髓核信号强度在术后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髓核面积逐渐缩小,椎间隙高度也逐步下降,从术后4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 ).随着时间的进展,纤维环穿刺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此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取10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纤维环穿刺抽吸组,利用18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刺入并抽吸髓核8~ 12 mg;B组为纤维环切开组,利用手术刀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纤维环上做水平位切口;造模完毕,两组兔分别于术后4、8、12、16周进行MRI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A、B两组退变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随时间延长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术后4、8周纤维环穿刺组T2加权像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B组含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出现较早且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4.
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诱导椎间盘退变建立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用持针器夹持18G皮肤穿刺针从左前外侧刺人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术前及术后3、6、10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的椎间盘(L2/3)行MRI检查,并行免疫组化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周到第10周,造模后的椎间盘MRI T2WI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免疫组化及组织学观察发现髓核细胞的数量及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间盘进行性减少(P〈0.01)。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为研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进行MRI和组织学观察。[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32只,20只进行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测量,确定针刺深度;12只经腹膜手术,L3、4、L4、5、L5、6椎间盘使用21G针分别行纤维环部分针刺或全层针刺,L6S1椎间盘作为对照,术前及术后4、8周行MRI检查,然后处死,椎间盘行HE染色。[结果]测量大鼠腰椎间盘纤维环厚度后,确定适用于L3、4、L4、5、L5、6、L6S1椎间盘纤维环部分针刺深度为1.5mm,纤维环全层针刺深度为2.3mm。MRI检查在纤维环全层针刺4周,部分针刺8周后的椎间盘信号强度显著降低。组织学检查发现纤维环全层针刺和部分针刺椎间盘4周时都发生退变,而纤维环全层针刺退变较严重。[结果]纤维环部分针刺或全层针刺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可靠、有效、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D)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CT引导下P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38 5岁。随诊(12~ 2 9)月 ,平均 18 5月。 结果 穿刺全部成功 ,每个腰椎间盘切除量 (2 4~ 5 2 )克 ,平均 3 3克。随访 2 0例 ,随访时间 (12~ 2 9)月 ,平均 18 5月。手术优良率 80 % (16 / 2 0 )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PLD准确性高 ,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切取腰椎间盘组织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康复快 ,术者可避免X线辐射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可控轴向压力诱发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考察其特性.[方法]取4个月龄日本大白兔4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采用基于横穿椎体的克氏针的自制加压装置,分别对2~4组动物腰椎间盘施加10 kg压力1、2、4周及8周,第1组作为假手术对照组.Thompson分级法及兔腰椎间盘磁共振(MRI)评价退变程度,HE染色及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考察其组织学改变.另外构建纤维环损伤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对标本行HE染色以供比较.[结果]①Thompson分级:第2组7只均为Ⅱ级,第3组6只Ⅲ级,第4组5只为Ⅳ级,第5组4只动物退变程度达到V级.②MRI评分显示,第2组椎间盘以轻度退变为主;第3组椎间盘主要为中度退变.第4组、第5组则以重度退变为主.③HE染色显示,该模型椎间盘各区域的退变情况较纤维环损伤模型更为均匀.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过程中椎间盘基质成分退化的趋势与人体相符.[结论]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可以高效诱发椎间盘退变,尤其在轻、中度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优势.该模型可供深入研究,并用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建一种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3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SD大鼠。采用手术方法以L3为中心切除棘突、关节突、棘上棘间韧带,切断双侧竖棘肌。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结果术后分别于1、2、3个月行X线及MRI检查,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而实验组在X线上表现为脊柱椎体不稳、椎间隙变窄,软骨终板钙化。MRI检查显示,实验组于术后2、3个月时配信号明显降低。结论本方法经济、有效,是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直立体位下无创性轴向加载的方式,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实验组动物置于特制筒内使之保持直立体位,并自颈部施以600g轴向载荷,每日6h;对照组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而常规饲养。在实验开始前及实验开始后4周、8周、12周时对全部动物行X线及MRI检查,观察实验组动物在筒内时腰椎的骨性结构,通过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测量,比较两组动物侧卧位时L2/3、L4/5和L6/7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通过髓核相对灰度值测量比较两组动物髓核含水量变化。14周后全部动物处死,取L5/6节段胶冻状髓核组织,应用rtPCR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水平;取L6/7节段椎间盘连同上、下各1mm软骨下骨,应用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动物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结果:2只实验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死亡,其对应的实验数据从结果中剔除。腰椎X线片显示,在直立体位负重条件下,实验组兔腰椎形成明显后凸,较侧卧位下腰椎间隙明显变窄,在L2/3节段,直立体位下椎间隙高度为侧卧位时的75.1%(P0.05);在L4/5节段为54.8%(P0.05);在L6/7节段为47.9%(P0.05)。DHI测量显示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DHI在任何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MRI结果显示,在L2/3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髓核灰度值在任何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L4/5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髓核相对灰度值在12周时开始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L6/7节段,两组间在8周时即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Ⅰ型胶原m 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57倍,P0.05);而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5倍和0.43倍,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髓核组织与纤维环间边界清晰,髓核内富含均匀分布的髓核细胞;实验组内层纤维环明显增生,而髓核区域相应减小。结论:直立体位下无创性轴向加载方式可显著加速兔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其在发病机理上与人类椎间盘退变更加相似,该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0.
椎间失稳致兔椎间盘退变磁共振影像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由于椎间失稳诱发的椎间盘退变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中的表现。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 15只 ,随机分为手术组 9只、对照组 6只 ,手术组沿L3~ 6棘突作后正中切口 ,剥离骶棘肌和关节突附丽肌肉 ,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外后 1/ 2 ;对照组作相同皮肤切口即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 ,分别于术后 2、 4、 8个月行腰椎MRI检查及髓核信号值测量。结果 :术后 2~ 8个月 ,对照组腰椎未见异常 ,而手术组L3~ 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 加权像低信号、腰椎后凸畸形、T1加权像低信号、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组手术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 ,T2 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2、 4、8个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T1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 8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 ;T2 信号值减低主要发生于术后 2个月 ,T1信号值减低发生于术后 8个月。结论 :脊柱失稳可诱发椎间盘退变。髓核T2 加权像低信号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和先发征象 ,T1加权像显示形态改变较好 ,但T1信号值在退变早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6只,采用腹膜后入路进行腰椎手术,L3/L4椎间盘作为对照椎间盘;L4/L5椎间盘作为假手术椎间盘,只进行暴露;L5/L6椎间盘作为处理椎间盘,手术暴露后用24 G针头从椎间盘的前外侧针刺3次。4周后通过X线片观察针刺损伤对椎间盘高度的影响,通过MRI观察椎间盘在针刺损伤后退变的程度。结果腹膜后入路可以很好的显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所有动物均成活至术后4周,统计学分析说明针刺、手术暴露以及对照对术后4周椎间盘高度、MRI的T2加权信号强度的影响不同。用Newman-Keuls法对3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3/L4与L4/L5之间的均数比较P〉0.05;L3/L4和L5/L6之间的均数比较P〈0.01;L4/L5和L5/L6之间的均数比较P〈0.01。结论术后4周针刺损伤实验动物椎间盘可以造成椎间盘高度、MRI的T2加权信号强度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损伤是造成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N端30kDa纤连蛋白片段(Fn-f)建立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规律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椎间盘退变的防治提供实验模型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8只,麻醉后使用30G微量注射针和微量注射器,在透视引导下经皮将25μl 1.5μmol/L Fn-f(Fn-f组)或25μl磷酸缓冲液(PBS,0.01mol/L,pH值7.2;PBS组)随机分别注射入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中心区.分别于注射4、8、12、16周后获取椎间盘,对椎间盘进行组织学检测(HE、Masson三色及番红O染色),并以RT-PCR法对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注射PBS椎间盘相比,注射Fn-f椎间盘造模后4周时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结构以及胞外基质蛋白聚糖等无明显差别;8周时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簇状分布,被胞外基质分隔开来,纤维环层状结构排列部分出现紊乱,蛋白聚糖染色变浅;12和16周时髓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变圆,呈明显的成簇聚集分布,纤维环排列明显不规整,各层间出现裂隙,甚至断裂,蛋白聚糖染色明显变浅,甚至部分未见染色.Fn-f组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在8、12和16周3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PBS组(P<0.05);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在12和16周时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透视引导下兔椎间盘内注射N端30kDa Fn-f可诱导椎间盘产生渐进性退行性病变,该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实验模板.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ertebral disc (IVD) degeneration both in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the underlying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 remains obscure.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neonatal pinealectom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VD degeneration process in chicken. Thirty chicks (3 days of age) were divid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unoperated controls (Group X) and pinealectomized chicks (Group Y). Pinealectomies were performed at the age of 3 days. At the age of 8 week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of one animal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ken.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serum melatonin level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ELISA method and histopathological or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of specimens from all subjects was done.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ompared using Mann–Whitney U test, whereas The Chi-square test was adopted for the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melatonin levels in Group 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X (P < 0.001). Similarly, scoliosis was developed in 14 out of 15 (93%) in Group Y. Hydroxyproline content of IVD tissue was high in Group Y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in Group X,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istologically, an appearance of normal IVD was observed in Group X, while the presence of a degenerated IVD was observed in Group Y.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it is evident that surgical pinealectomy in new-hatched Hybro Broiler chick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rum melatonin level as well a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VD degeneration and spinal malform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se results from present animal study, melatoni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VD degeneration in human beings, but this suggestion need to be validated in the human sett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终板下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并观察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选取L5,6椎体(对应L4/L5及L5/L6椎间盘)注射300μL无水乙醇,选取L4椎体(对应L3/L4椎间盘)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L7椎体(对应L6/L7椎间盘)未注入任何物质作为正常对照。其中1组造模后1个月提取软骨终板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T-1表达;余3组分别于造模后1、3和5个月进行椎间盘X线和MRI检查,取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T-1表达。结果注射无水乙醇后,随着时间进展,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显著下降、椎间隙变窄、边缘骨赘增生,MRI T2WI显示椎间盘低信号;苏木精-伊红染色(HE)显示终板的生长板厚度变薄,终板结构破损,同时软骨终板细胞退化、直至消失,髓核中细胞发生转化(由空泡细胞转变为软骨样细胞,进而形成纤维软骨样细胞)造成髓核纤维化,纤维环结构排列紊乱、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发生退行性变的终板组织内有ET-1表达,但随着退行性变加剧,ET-1表达强度下降;提取的退行性变软骨终板细胞(造模后1个月)也显示细胞质内ET-1强表达。结论通过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途径可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伴随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腰椎椎间盘MRI特点及相关退变规律。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本院就诊的成年男女患者各420例,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月经史、职业等,每位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按照月经史分为5个组:绝经前组(n=76),绝经0年且6年组(n=98),绝经≥6年且11年组(n=82),绝经≥11年且≤15年组(n=80),绝经15年组(n=84)。用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用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男女患者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firrmann分级≥Ⅲ级的椎间盘比例高于女性(男78.2%,女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Ⅳ、Ⅴ级时差异更显著。在女性亚组中,绝经前组各椎间盘水平Pfirrmann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各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高,L_1/L_2、L_2/L_3、L_4/L_5及L_5/S_1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1年且≤15年组与绝经15年组间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腰椎椎间盘退变较女性严重。绝经后女性腰椎椎间盘退变较绝经前严重,且在绝经≤15年时,绝经年限越长,退变越严重;绝经15年后,腰椎椎间盘退变进程减缓。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腰椎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正>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发生率大幅上升~([1-2])。IDD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3-4]),为了寻求治疗腰背痛的有效手段,IDD与椎间盘再生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穿刺或者椎间盘造影会破坏椎间盘完整性,加速退行性变,在人体上进行的椎间盘研究只能进行观察而不能开展直接干预的有创研究,而动物模型在许多方面可以模拟人体IDD的发生过程,从而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