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对1起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发现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某民办幼儿园共发生15例手足口病病例,罹患率7.94%。病例均发生在1个潜伏期内。发病主要集中在托班年级,有明显班级聚集性。未及时发现、隔离首发病例,未有效阻断传播途径是疫情发生、蔓延的主要原因。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托幼机构新入园幼儿家长的防病宣教;需进一步规范民办托幼机构保健老师的配置,并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培训和考核;卫生部门应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在手足口病流行前期加强对民办托幼机构的督导,重点关注易致疾病传播的隐患。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后,采取得当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病例定义:2010年2月24日至3月18日,某幼儿园中儿童手或足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者或口腔黏膜出现疱疹者i病例搜索由调查者在幼儿园所有班级中进行,并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选取全部病例,对照组选自病例所在班级未发病者;采集病例的粪便或咽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核酸。结果共搜索到24例病例,罹患率为6.9%(24/346)。首例病例于2月26日发病,末例病例于3月9日发病,首例病例发病后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月2日和3月6日,每个发病高峰间隔4d,每个高峰间隔为1代病例,共有3代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开学前混班上课可能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OR=2.8,95%CI为1.02~7.72)。采集6份病例粪便样本中检出6份EV核酸阳性,3份CoxA16核酸阳性;5份咽拭子中检出3份EV核酸阳性。结论开学前混班上课儿童密切接触是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停课等措施对控制疫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控制效果及存在问题,为今后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该园所有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首例患儿因家长在外打工,回家后将病毒传播给孩子而得病;一个潜伏期内陆续发病22例,考虑为在园传播;其后发病26例,考虑原因为患儿在家隔离不彻底接触健康儿童而使其得病。患儿以小年龄组为主,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的隔离措施、重症病例筛查及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幼儿手足口病暴发1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起幼儿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及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方法。结果某幼儿园发生幼儿手足口病26例,罹患率为3.77%,流行期18d。临床表现以手足出现红疹、口腔疱疹或溃疡为主,部分患儿出现发热症状,采集患儿粪便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株。结论早发现、早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中容易互相感染,引起广泛传播。2009年4月22-29日,大同市某幼儿园突发17例HFMD,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控制疾病蔓延,我们对所有患儿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多渠道搜索2021年6月8日—7月8日该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病例,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本次疫情传播及暴发的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病例集中分布在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共搜索到病例25例(确诊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总罹患率9.12%(25/274)。临床表现以手、足和口部疱疹或皮疹症状为主,症状典型。采集5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检测均为柯萨奇A16阳性。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基本符合“人传人”的发病特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手足口病疑似患者(OR=6.50,95%CI:2.73~45.44)、在学校不洗手(OR=4.92,95%CI:1.56~22.52)、有触摸口唇/吃手指的习惯(OR=6.20,95%CI:1.74~38.33)、手和指甲不干净(OR=2.92,95%CI:1.23~6.92)是该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起疫情由柯萨奇A16型引起,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接触未消毒的公共设施是造成本...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荆门市暴发一起手足口病,为了解其流行特征,我们对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26日,通过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发现某幼儿园发生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接到报告后,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对疫情进行调查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9月5日,北京市东城区某幼儿园报告2例手足口病疫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辖区保健科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此次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14.6%。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济南市托幼机构手足n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9年3-5月共发生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病87人,平均罹患率为5.42%.发病以3~4岁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8.16%.病例多为轻型.疫情平均持续13 d.采集25份患儿的粪便、咽拭子标本(21份粪便、4份咽拭子)检测,其中5份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阳性率为20.00%;3份柯萨奇病毒A16(CoxA16)阳性,阳性率为12.00%;7份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8.00%.结论 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及早识别首例病人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东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0-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10-2012年托幼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起,累计报告病例130例,涉及2 909人,罹患率介于3.26%~6.48%之间。4月为高发月份,3岁及以下儿童占77.69%,疫情持续时间介于7~14 d。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的时间间隔和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 3岁以下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重点人群,托幼机构和卫生部门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尽早识别病人,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得到及时地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11日至4月10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发生一起猩红热暴发疫情,发病33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疫情被及时扑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1起甲肝疫情,查找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疫情的继续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及患者家庭水标本,进行现场接种率调查。结果共发现甲肝病例10例,罹患率为3.85%;发病主要集中在9~10月,占病例总数的70.00%;男性7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为4~17岁,其中6~11岁占总病例的70.00%;职业以学生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该村小学,有3个家庭聚集(8例病例),6人有同学关系;密切接触者隐性感染率23.08%;调查甲肝疫苗接种率62.50%。流行曲线提示为人传人增殖模式暴发。结论该疫情是由于医院监测敏感性低,未及时诊断隔离病人,发病年龄人群卫生习惯差,免疫接种率不高引起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与分析;采集粪便、饮用水、食物食具样品,用生化反应、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共发病154例,罹患率14.97%,学生罹患率高于教职工,寄宿生高于走读生;病例大便培养检出福氏4c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检出率为44.7%,且在饮用水中检出相同致病菌.结论 学校细菌性痢疾2起暴发疫情均为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7月12日13时35分,临江市疾控中心接到临江市医院网络报告1例手足口病病例。根据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预案,到达花山  相似文献   

16.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任合彦 《职业与健康》2010,26(3):328-329
目的分析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与处理结果,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儿咽拭子、肛拭子、急性期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分离病原。结果该幼儿园共发病30例,主要集中在2-4周岁,重症病例1例,罹患率为14.1%,流行期18d。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出现红疹为主。实验室检测出肠道病毒EV71病毒株。结论晨午检、消毒等制度未落实、家长防护意识淡薄是造成该园手足口病暴发的主要原因,落实晨午检制度,早期隔离患儿,倡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重点物表的消毒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陶涛  刘亮  宋世佩  郑金福  郝永建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87-2087
手足口病多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及初秋季节,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较短、一般病情较轻等临床特点。2009年3月20_23日,某部幼儿园出现了一批以皮疹为主要症状的患儿。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福田区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结果,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及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儿粪便进行实验室检查,分离病原。结果该幼儿园共发病16例,罹患率为4.19%,流行期14d。乘坐校车及与患儿接触为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以口腔疱疹、手足出现疱疹为主,部分患儿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测出肠道病毒EV71病毒株。结论落实晨检制度,早期隔离患者,加强重点物表的消毒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历时8天,共涉及14例手足口病病例,均为托二班儿童,该班罹患率为63.6%,引起本起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16。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昌平区7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及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方法,标本检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7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共报告病例103名,平均罹患率为7.44%,公立园罹患率低于民办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病例以2~4岁幼儿为主,均为轻症,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病例较为集中,2家公立园控制效果较好,B园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C园老师对手足口病认识不足,G园晨午检流于形式。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CoxA16及EV71均有检出,阳性率为50%。结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早介入,防止续发、暴发为重点,加强民办园的管理,加强晨午检,对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环节,7起暴发疫情的优势株为CoxA16,探讨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及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推迟、减少甚至杜绝手足口病感染蔓延,减少发病和暴发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