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中药动力散预防胆囊结石的机理,选用家兔37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3)给予基础饲料;高胆固醇组(n=14)给予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n=10)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能促进胆囊收缩的中药动力散,分笼饲养4周后,对胆囊成石情况和胆囊管阻力等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只形成结石,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2/10只形成结石,后者动物胆囊排空率较高胆固醇组显著增加,胆汁中粘蛋白浓度和胆囊管阻力则明显降低。表明动力散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而降低胆汁中粘蛋白含量,降低胆囊管阻力,促进胆囊排空,有利于减少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固醇与胆囊动力的关系及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构造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各组豚鼠血清胆固醇(TC)及胆汁胆固醇(BC)含量;利用灌流法加药,张力换能器记录胆囊收缩素对各组离体胆囊肌条张力的变化,并初步探讨胆固醇对胆囊肌条的作用机制.结果 A组(正常豚鼠)无结石发生,B、C两组(致石饲料4周、8周)共有13例结石发生;B、C两组TC和BC升高(与A组相比P<0.05),加入CCK后收缩振幅均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且与TC、BC相关(P<0.05);同A组相比,B、C及D(胆固醇孵育后胆囊肌条)三组对CCK效应值变小,起作用时间慢(P<0.05);CCK对胆囊离体肌条的作用可以部分被胆固醇抑制(变化为69.2%,P<0.05),而胆固醇的影响可以部分被阿托品、尼莫地平抑制(变化分别为64.2%、62.1%,P<0.05),不被TTX影响(P>0.05).结论 TC及BC增高的同时胆囊肌条肌张力降低及对CCK的敏感性降低,成石率增高;胆固醇孵育后肌条肌张力降低及对CCK的敏感性降低;胆固醇可能与胆囊动力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和胆囊离体肌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固醇与胆囊动力的关系及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构造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各组豚鼠血清胆固醇(TC)及胆汁胆固醇(BC)含量;利用灌流法加药,张力换能器记录胆囊收缩素对各组离体胆囊肌条张力的变化,并初步探讨胆固醇对胆囊肌条的作用机制.结果 A组(正常豚鼠)无结石发生,B、C两组(致石饲料4周、8周)共有13例结石发生;B、C两组TC和BC升高(与A组相比P<0.05),加入CCK后收缩振幅均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且与TC、BC相关(P<0.05);同A组相比,B、C及D(胆固醇孵育后胆囊肌条)三组对CCK效应值变小,起作用时间慢(P<0.05);CCK对胆囊离体肌条的作用可以部分被胆固醇抑制(变化为69.2%,P<0.05),而胆固醇的影响可以部分被阿托品、尼莫地平抑制(变化分别为64.2%、62.1%,P<0.05),不被TTX影响(P>0.05).结论 TC及BC增高的同时胆囊肌条肌张力降低及对CCK的敏感性降低,成石率增高;胆固醇孵育后肌条肌张力降低及对CCK的敏感性降低;胆固醇可能与胆囊动力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耳白兔30只均分三组,对照组饲正常饲料,致石组饲含1.2%胆固醇和0.5%胆盐的高胆固醇饲料及麦芽糖糊,防石组饲高胆固醇饲料及正醇。一月后心脏穿刺测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并剖腹取胆囊及肝胆管胆汁测各种胆汁成分。结果:防石组血清胆固醇和胆囊胆汁中胆固醇、磷脂、钙等明显低于致石组,提示饮酒对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成份异常、胆囊动力学变化和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家兔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进行了胆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除胆汁成份异常外,胆囊动力学变化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消炎痛能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抑制胆固醇成核过程而防止胆囊结石形成;而红霉素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同时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和促进胆囊排空,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胆囊结石形成。提示:改善致石胆汁引起的胆囊动力学变化较改变胆汁成分更有利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6.
作者测定了38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服用小量熊去氧胆酸(400mg/d)后的胆囊胆汁脂类浓度、成核时间及胆囊排空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小剂量熊去氧胆酸可降低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延长成核时间,但对胆囊排空能力无影响。认为熊去氧胆酸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指数,延长胆固醇晶体成核过程而对胆囊结石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汁酸代谢经典途径酶基因表达与豚鼠胆石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豚鼠肝脏胆汁酸代谢经典途径关键酶──胆固醇7α一羟化酶(CYP7al)和甾醇12α-羟化酶(CYP8b1) 的基因表达与胆汁脂质含量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点杂交技术检测对照组(n=8)(普通豚鼠饲料喂 养)、未成石组(n=13)和成石组豚鼠(n=9)(致石饲料喂养)肝脏CYP7al和CYP8b1 mRNA的相对含量,并对三组豚 鼠胆汁脂质成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豚鼠(n=8)相比,成石组豚鼠(n=8)肝脏CYP7a1 mRNA的相对 含量显著减少(0.39±0.19比0.73±0.36,P=0.03),CYP7a1的mRNA相对量与胆汁胆固醇摩尔浓度、胆固醇在胆汁胆 固醇、胆汁酸和磷脂三者中的摩尔百分数、胆汁中胆汁酸摩尔浓度皆无明显相关。2、对照组(n=8)、未成石组(n=8)和 成石组豚鼠(n=8)肝脏CYP8b1 mRNA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3、未成石组(n=13)和成石组豚鼠(n=9)胆汁胆固醇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n=8),分别为:0.50mmol/L±0.09mmol/L比0.39mmol/L±0.11mmol/L,P=0.03;0.50mmol/L ±0.10mmol/  相似文献   

8.
作者测定了38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服用小量熊去氧胆酸(400mg/d)后的胆囊胆汁脂类浓度、成核时间及胆囊排空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小剂量熊去氧胆酸可降低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延长成核时间。但对胆囊排空能力无影响。认为熊去氧胆酸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指数.延长胆固醇晶体成核过程而对胆囊结石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Fu H  Wu W  Zou S  Huang M  Huang C  X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86-788
目的 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 (CCK R)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 (n =2 5 )、高胆固醇组 (n =2 5 )、自然恢复组 (n =2 5 )及治疗组 (n =2 5 )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 R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和亲和力 (Kd) ,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 (FV)、胆囊胆汁量 (FB)和餐后胆囊体积 (RV)、胆囊胆汁量 (RB)及胆囊收缩率 (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胆固醇组豚鼠FV[(0 89± 0 2 6 )~ (1 34± 0 6 1)cm3 ]、FB[(0 6 8± 0 2 0 )~ (1 0 1± 0 4 3)cm3 ]、RV[(0 2 8± 0 0 8)~ (0 90± 0 5 3)cm3 ]、RB[(0 2 3± 0 0 6 )~(0 83± 0 32 )cm3 ]增大 ,E[(6 5 83± 7 32 ) %~ (47 2 2± 5 2 4 ) % ]下降 ,胆汁胆固醇浓度 [(0 4 4±0 11)~ (0 6 0± 0 13)mmol/L]升高 ,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 R的Kd无改变 ,而CCK R的Bmax[(6 0± 2 7)~ (32± 13)fmol/mg蛋白 ]下降 ;与自然恢复组比较 ,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 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 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 ,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豚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胆宁片组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后给予胆宁片,同时与熊去氧胆酸(UDCA)组及空白组、致石组对照,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结果:胆宁片组成石率为17%显著低于致石组的73%.其致石指数(LI)及血甘油三酯(TG)与肝脂肪变性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可缓解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1.
单结合型胆红素与胆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实验性胆结石豚鼠的胆汁和胆石,人类各型胆结石及胆汁保温沉淀和溶血性黄疸模型动物的胆汁中胆红素组分的含量及变化。发现:成石豚鼠的胆石及胆囊胆汁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单结合胆红素(MCB),分别占总胆红素的1/3和2/3。MCB在人类胆红素石和胆固醇核心中分别占总色素的2.3%和14.9%,而黑色结石中则有一种MCB异构体的色素占9.6%。MCB%和UCB%在保温孵育的人胆汁上清和沉淀中含量相当,双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c-kit及sc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将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致石饲料,致石周期为6周.RT-PCR检测胆囊组织中c-kit及scf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kit及s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致石组豚鼠胆囊c-kit mRNA (t=6.985,P<0.01)和scf mRNA (t=6.028,P<0.01)的表达量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致石组豚鼠胆囊c-kit (t=10.256,P<0.01)及scf蛋白(t=9.586,P<0.01)表达量下降.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豚鼠胆囊c-kit和sc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c-kit/scf通路抑制可能参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组织Cajal样间质细胞(ICLCs)及胆囊动力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只,实验组给予致石饲料(胆固醇含量2%),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8周造模结束后,利用胆囊全层铺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ICLCs数量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胆囊组织中ICLCs的超微结构特征,利用在体胆囊收缩素(CCK-8)激发实验评价胆囊动力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胆囊ICLCs平均阳性面积为(18.37±0.64)%,实验组为(2.47±0.2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122,P<0.01);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时间-流量曲线下面积为(31.58 ±2.26)μl,实验组为(15.02±1.98)μ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8.586,P<0.01).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ICLCs明显减少,同时胆囊动力受损,对外源性CCK反应下降.胆囊动力受损可能与ICLCs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咖啡因预防家兔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新西兰家兔18只,分三组,分别给予标准饲料、1.2%高胆固醇饲料及在高胆固醇料中加入咖啡因饲养8周。结果发现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的6只动物中有5只形成肥囊结石,而加用咖啡因的动物无一例形成结石,且该组胆囊胆汁与肝胆汁的胆酸比值及钠比值均显著降低。实验表明咖啡因可通过抑制胆囊吸收功能、增加肝胆汁流量、降低胆汁粘蛋白浓度,有效地防止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义军  孟翔凌 《消化外科》2004,3(3):218-221
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涉及胆固醇浓度增高、胆汁滞留、免疫因素、促成石因子和抗成石因子作用失衡以及胆囊动力损害等原因。近年来的研究从胆囊结石及胆汁中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内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分别测定豚鼠体内门静脉血浆、胆囊壁组织、胆汁中的SS、VIP和胆囊壁上VIP受体(VIP-R)。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在诱发豚鼠胆囊结石实验的第2、6、8周后胆囊空腹体积(FV)、胆囊空腹胆汁量(FB)、胆汁成份及上述胃肠肽的变化。结果 实验2周后FV增大,6周和8周后FB亦增大,胆汁发生致石性改变。在整个实验过程,豚鼠体内的SS均增高,胆汁中的VIP和胆囊壁上的VIP-R最大结石含量(Bmax)值增大。结论 体内SS和VIP等抑制性胃肠肽调节紊乱、诱发胆道生理功能失常,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舒胆合剂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胆合剂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预防及溶解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时,给予舒胆合剂,研究防石作用;建立模型后给予舒胆合剂,研究溶石作用。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探讨作用机理。结果防石组成石率(21%)显著低于致石组(67%)(P<0.01);溶石组成石率(60%)与致石组(67%)无显著差异。防石及溶石组的肝脂肪变性均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舒胆合剂有防石及缓解肝脂肪变性作用,但短期应用无溶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肠 -肝”轴为切入点,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豚鼠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途径的影响,探究参苓白术散对胆固醇结石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雄性 SD豚鼠 60只,随机均分为 6组,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其余 50只豚鼠予高脂饲料,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5组,每组 10只,分别为模型组(等量高脂饮食喂养)、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17、5、0.85 g/kg)、依折麦布组( 1mg/kg)灌胃给药 2个月。生化法和酶比色法测定各豚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用酶显色法测定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在甲醛溶液固定后采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胆固醇结晶;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豚鼠肝组织中胆囊收缩素 (CCK)、B1型清道夫受体 (SRB1)以及小肠组织 Niemann-Pick C1样蛋白 1(NPC1L1)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相比对照组,模型组表现为肝脏显著脂肪变,胆汁内胆固醇浓度增高( P< 0.01),并由肉眼可见胆固醇结石或结晶出现,血液血脂水平异常( P< 0.01),豚鼠肝组织中 CCK、SRB1及小肠组织 NPC1L1表达水平也升高( P< 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的胆汁总胆固醇、总胆汁酸、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中 CCK升高,肝组织中 SRB1和小肠组织 NPC1L1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 P< 0.01)。结论:参苓白术散通过降低小肠对胆固醇吸收、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水平、促进胆囊运动来降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小肠组织 NPC1L1表达,提高肝组织中 SRB1、CC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茵陈合剂对麻醉豚鼠肝胆汁泌量及其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茵陈合剂对麻醉豚鼠肝胆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豚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即非用药对照组、茵陈合剂组、茵陈组、陈皮组、陈皮油组、熊去氧胆酸组(ursodoxycholic acid,UCDA)。每组6只,建立豚鼠胆管引流模型。各组豚鼠于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收集胆汁标本,分别测定各组豚鼠胆汁流量、胆汁中总胆汁酸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与非用药对照组相比,茵陈合剂用药30min后能显著地促进正常豚鼠胆汁流量、胆汁总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分泌。结论:茵陈合剂能改善正常豚鼠的胆汁分泌。  相似文献   

20.
肝外胆道动力学因素对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明确胆道动力学因素对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选用家兔27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标准饲料和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观察肝外胆道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形成结石,且该组动物除胆汁中胆固醇和粘蛋白浓度增高外,胆总管压力和胆囊管阻力均显著增高,外观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排空率显著降低,提示,除胆汁成分异常外,整个肝外胆道动力学因素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