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然是我国当前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的地方还在发生流行。由于钩体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为有助于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型与感染菌株群型关系的探讨,将1976~1986年在10个县市中查获的192例病原阳性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廖如桂近年来临床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者较多,该型在临床分型中未曾提出过。该型极易与流行性出血热相混淆,特对此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5年至1991年住院诊断为钩体病共...  相似文献   

3.
肺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流行于我国南方诸省及多数省市自治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为农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也发生于屠宰、船工、渔民、下水道工等工人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忙季节常有散发。肺钩体病以肺部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 ,易与其它疾病混淆 ,经常漏诊误诊。 1984年~ 1994年 ,10年间 ,我院收治肺钩体病 32例 ,其中 2 2例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等 ,误诊率 68.8%。本文就其诊治及误诊漏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 1972年成都钩体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我区曾是流行高发区,近年来由于多价菌体疫苗使用于高发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不少病人误诊,重症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收治资料完整的钩体病患者1 309例,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L型致神经系统后发症的诊治陈艺林,张效明,蒋惠茼,李英欣,郭兆美,张勤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系指钩体病恢复期的早期或晚期所发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传统的钩体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近年实验证实青霉素可诱导钩体L型的产生[1],临床上不恰当的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区钩体病人血清抗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中国主要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近40年曾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的钩体病流行,均发生在内涝型洪涝灾害之年,多次因洪涝灾害造成钩体病暴发流行,给疫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钩体病临床容易误诊,常利用实验室诊断,本文利用钩体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分群分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诊断方法诸多,各有优劣之处。或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或操作繁琐,或早期检出率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准确,易操作的方法,提供现场和基层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对人工感染钩体病猪和自然病猪进行了检测,IHA具有早期、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的优点,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钩体抗原、犬型钩体611株(Lcanicola611)为本实验室保存菌株;绵羊RBC及试验猪(三次血检阴性猪)和豚鼠由本所动物饲养场提供。12 方法1…  相似文献   

11.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流行严重,自1955年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累计病例240多万我,列亡病例超过2万人。钩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钩体病流行,必须加强对钩体病传染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野鼠是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猪、犬、牛等。目前,监测传染源带菌率主要是靠钩体菌分离培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杂菌污染、培养基质量不高、农药的使用等,致使钩体培养阳性率不高。因此,本文介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钩体病传染源带菌率监测,提高钩体病的疫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的X线表现及分析——赖鸣晓(江西吉安县人民医院343100);《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1(1):45[目的:讨论钩体病病情和胸部X线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从15例钩体病胸片中对比观察钩体病治疗前后胸片改变。结果:钩体病皆可有胸部X线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优选的最适条件对619份钩体病人血清和520份对照血清进行IgM-EIDT和MAT检测比较,发现早期病人血清IgM-EIDT阳性率显著高于MAT(P<0.001),恢复期血清则无差异。IgM-EIDT的诊断敏感性为95.53%,特异性为96.73%,两种方法对194份钩体病人双向血清的滴度检测呈显著正相关(r=0.7670)。对部分钩体病人血清用IgG-EIDT检测,其阳性率与MAT相似。因此,IgM-EIDT和IgG-EIDT结合使用,既可作钩体病的早期诊断,也可作追溯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型与感染钩体血清群(菌群)关系分析中发现:不论强毒或弱毒菌群均可引发黄疸出血、肺出血等重症型病例,但是强毒菌群引发重症型患者的比例显然高于弱毒菌群[1]。现进一步对几个主要流行菌群与临床胃肠型及流感伤寒型的感染发病关系分析结果发现:两个临床型出现频率的差异,在感染菌群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特作如下报道。  钩体病病原学阳性444例,感染了14个菌群。临床上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及肾型合计33例占74%,流感伤寒型256例占577%,胃肠型(临床上以恶心、呕吐、腹痛…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标本的快速处理及PCR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二氧化硅──高盐吸附法及16S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钩端螺旋体病患者早期血标本进行了快速处理及检测,经反复试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敏感,对钩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称钩体病)多发性神经根炎,是钩体病感染后严重的神经系统后发症。过去我们对无青霉过敏反应的患者,首选青霉素予以治疗,对有过敏史的患者改用庆大霉素等药物。近年来,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本病的同时再加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更为良好,在临床有广阔的...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奇特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流行菌型相当复杂。至1985年国外已分为25群168型,国内至少有14群 56型。人群和动物受钩体感染后,血清中一般都能检出相应血清型的抗体,如在病后几天内,血清中检出异型菌抗体者,文献上称为奇特反应现象。至于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及其机制如何?则未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9.
钩体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复杂化且轻重悬殊、常常造成误诊。所以,提高对本病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集23例钧体病的临床表现与误诊情况作一分析。1.一般资料23例、男20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7.7:1;年龄最大61岁,最小12岁,其中20~61岁19例,占80%,12~19岁4例,占20%。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8.7%。一例死于持续高热、脑水肿、脑疝;另一例死于肺部继发感染、全身衰竭。2临床表现23例都有畏冷发热3~6日,体温在38~41℃例,关节痛、肌痛,明显脓肠肌压痛16例,占60.…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该病,其动物宿主主要是带菌的鼠和家畜。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可导致宿主动物的迁徙,疫水范围扩大,人们接触疫水机会增多且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该病的流行。我省是全国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年来发病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在我省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近几年,我们从发病状况、自然因素、动物宿主等方面对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